摘要:咸丰年间,曾国藩率湘军与太平军对峙,屡战屡败时却从不急于挥师反扑,反而在营中写下“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咸丰年间,曾国藩率湘军与太平军对峙,屡战屡败时却从不急于挥师反扑,反而在营中写下“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后来他凭一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胜仗扭转战局,世人皆叹其谋略,却少有人知,他真正的对手从不是太平军,而是藏在每个人骨子里的“人性弱点”。
成大事者的第一层博弈,是跟自己的“急”较劲。
曾国藩初带兵时,见清军节节败退便急火攻心,不等粮草备齐就仓促出兵,结果损兵折将。
后来他在日记中反思:“天下事,坏于‘急’字者十之七八。”
此后每逢战事,他必先静坐半日,梳理清楚粮草、地形、士气三大关键,再制定策略。
反观我们如今,多少人在工作中为了赶进度敷衍了事,在生活里为了争输赢口不择言,最后反而把事情推向更糟的境地。
真正的成熟,是懂得在关键时刻按下“暂停键”,把“急着要结果”换成“想着怎么把事做对”。
第二层博弈,是跟他人的“贪”和解。
曾国藩在湘军中推行“厚饷制”,士兵月薪是绿营军的三倍,有人劝他缩减开支,他却坚持:“凡人皆有贪念,与其堵之,不如疏之。”
他让士兵的薪水足够养家,再辅以严格军纪,反而让湘军成为当时最有战斗力的军队。
这像极了我们身边的人际交往:同事想多拿业绩,朋友想得到认可,与其指责对方“贪心”,不如找到共赢的方式——帮同事对接资源,让他的业绩更亮眼;
真诚肯定朋友的付出,让他的心意被看见。
懂得满足他人合理的“贪”,反而能收获最稳固的合作与信任。
最关键的第三层博弈,是跟环境的“怨”切割。
曾国藩被太平军逼得三次自杀,甚至被咸丰帝革职查办,却从未在书信中抱怨过一句“时运不济”。
他反而在老家丁忧时,读遍《资治通鉴》,总结出“物来顺应,未来不迎”的处世之道。
生活中总有不如意:项目失败会怨团队不给力,工资不涨会怨公司没眼光,却忘了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真正的强者,从不会把精力浪费在“怨天尤人”上,而是像曾国藩那样,在困境中找方法,在失意时练心态——被否定就打磨能力,被排挤就沉淀自己,把所有“怨”的时间,都变成“往上走”的动力。
如今再读曾国藩的故事,才明白“不跟对手斗狠”不是软弱,而是跳出了低层次的对抗;
“跟人性博弈”也不是算计,而是看清规律后的顺势而为。
我们不必像曾国藩那样平定战乱,但可以学他的智慧:不跟自己的急脾气硬刚,不跟他人的小欲望对立,不跟生活的烂事纠缠。
当你学会驾驭人性,而非被人性裹挟时,所谓的“大事”,不过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来源:傲雪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