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仲秋时节,走进孝义市阳泉曲镇阳泉曲村,党员示范林中的西梅树长势喜人,紫红色的果实挂满枝头,在阳光下格外亮眼。这是村里种植西梅树迎来的首个挂果期,一颗颗饱满的果子,不仅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更开启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仲秋时节,走进孝义市阳泉曲镇阳泉曲村,党员示范林中的西梅树长势喜人,紫红色的果实挂满枝头,在阳光下格外亮眼。这是村里种植西梅树迎来的首个挂果期,一颗颗饱满的果子,不仅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更开启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早上九点,基地农技员魏守强已在林里忙了近两小时。他帮村民整理西梅时反复叮嘱:“别硬拽果柄,往上提一下再掰,免得弄坏枝芽影响明年结果。”见有人分不清果子成熟度,他摘下一颗深紫色西梅递过去:“这是法兰西西梅,熟果捏着软,甜度18到22度,比李子甜,肉厚核小,鲜吃、晒干货都合适。”
聊起这270余棵西梅树的来历,魏守强说:“咱们村多坡地、缺水、土层薄,不少果树不适合。三年前,经过村里和基地负责人多次考察、选品种,试种西梅后发现,它耐干旱,两三周不降雨也能长,抗病性还强,一年只打两次药,省工省钱,最后才定了这个品种。”如今树苗长到手腕粗,每棵树挂着二三十串果子,他欣慰道:“三年没白忙,总算有好收成。”
阳泉曲村的西梅产业,离不开孝义市的政策支持。2023年,孝义市提出“一园一企一业”农业路径,鼓励各村找特色产业,还派技术员下乡指导。政策出台后,阳泉曲村“两委”开了多次专题会共同商讨,“咱村有不少荒坡闲置地,种粮食收成差,不如种经济作物给村民增收。”随后村干部带党员代表去汾阳、介休考察苹果、樱桃、核桃基地,对比后定了西梅:“种成了既能盘活土地,又能让村民多份收入。”
示范林挂果后,村民种植热情高涨。2025年,村里扩种形成“党员示范林+庭院种植+规模化基地”格局:去年发900棵苗给村民,让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进行试种。今年用乡村振兴资金种60亩、2500株,全村总量达4000余株。“去年送苗时,村民怕种不好,我们承诺‘苗免费,技术员每月上门指导,死苗补换’,大家才放下心。”基地负责人郭力维说。
村民杨桂芝家院子里,西梅树已经开始挂果了。“去年领苗怕种不好,技术员每月来指导——春天教疏花,说花多果子小;夏天教防蚜虫,送农药还叮嘱稀释比例。”她随手摘下一颗擦了擦,咬了一口笑着说:“今年头年挂果,一棵树能摘四五十颗,这西梅味道是真不一样!比家里种的李子、桃子甜多了,还带着股特别的果香,吃着一点不涩,跟平时买的普通水果比,口感好太多了。等到了盛果期,每棵树都能摘不少,吃不完的还能交给集体卖。”
如今,村里形成“村集体带头+合作社支撑+村民参与”模式。谈及未来,郭力维充满期待:要建大学生直播间,让村里学新媒体的年轻人帮着卖西梅和其他农产品;再扩大种植规模,建冷库解决保鲜问题,建小型加工厂做西梅干、西梅酱,延长产业链,把小西梅做成大产业,让“梅”好产业带村民增收,让阳泉曲村的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日子越过越红火。记者 阮兴时
来源:黄河新闻吕梁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