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书院“活”力足――探寻白鹭洲书院“创新”密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8 20:38 2

摘要:赣江中心,绿洲之上,一座历经700余年风雨的白鹭洲书院静静矗立。青砖黛瓦间,游人驻足聆听辉煌史话;庐陵书房中,读者沉浸卷中千年文脉。这片曾回荡阳明心学、孕育“状元之乡”佳话的土地,正以多元创新之策,让书院文化跨越时空,在当下焕发新生。

赣江中心,绿洲之上,一座历经700余年风雨的白鹭洲书院静静矗立。青砖黛瓦间,游人驻足聆听辉煌史话;庐陵书房中,读者沉浸卷中千年文脉。这片曾回荡阳明心学、孕育“状元之乡”佳话的土地,正以多元创新之策,让书院文化跨越时空,在当下焕发新生。

文脉传承:从历史印记到当代共鸣

南宋淳v元年(1241年),吉州知军江万里创立白鹭洲书院,开启白鹭洲“文脉圣地”的传奇。白鹭洲书院不仅是全国保存完好且仍在办学的古书院之一,更因培育出文天祥等杰出学子而名垂青史。“当年文天祥高中状元,同榜吉州进士有39人,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南宋理宗皇帝大悦,赐匾额和大量书籍,书院‘藏书阁’也因此更名为‘云章阁’,取‘天子文章’之意。”吉安市博物馆专职副书记、白鹭洲书院负责人赖路明介绍。

如今,白鹭洲书院的每一处细节都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游客杨雯婷对书院门前的“魁”字印象深刻:“这个‘魁’字少了一撇,让我直观感受到文天祥谦虚不张扬的处世哲学,这种历史细节特别有感染力。”井冈山大学的学生刘晶晶也是书院的常客,每周3到4次的打卡频率,让她对这里的文化氛围情有独钟:“书吧紧邻书院,能在浓厚的读书氛围里感受文化传承,特别难得。”

据统计,2024年白鹭洲书院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如何让这股“流量”转化为文化传承的“增量”,让更多人从参观者变为践行者,成为书院探索的核心方向。

活化关键:以“人”为桥连通古今

“让书院文化‘活’下去,关键在人。”赖路明坦言,优秀的讲解员是书院文化的“活名片”,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观众对文化的认知,“培养优秀的讲解员不易,一名优秀讲解员既要熟知建筑历史,又要能传递书院‘崇文、尚德、正气、弘毅’的精神内核。”

基于这一理念,书院构建起多层次的“文化代言人”体系。今年暑期,吉安市北门小学24名学生的研学之旅,便以诵读文天祥《正气歌》拉开序幕。“文天祥曾在这里读书,站在这里朗诵,更能体会他的一身正气。”学生陈奕卓说道。在北门小学教师刘凰凰看来,此类活动能让孩子们跳出课本,触摸真实历史,让气节与文脉从抽象概念变成可感可知的生命共鸣。

更具特色的是“小小讲解员”队伍。自2018年起,书院每年从白鹭洲中学选拔15名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学校与书院联合打造的专业化培训体系,让他们沉浸式学习、实践。“成为小小讲解员后,我对书院精神和名人事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快乐感染快乐’的过程。”已担任讲解员一年的谢鸣鹤,如今能熟练地向游客讲解历史。

“希望他们以青春视角解读千年文脉,为传承工作注入新生力量。”赖路明介绍,今年书院还首次联合吉安市导游协会,开展社会导游培训,通过规范讲解内容,让更多导游成为书院文化的传播者,“把这里的历史讲给更多人听,让先贤精神力量代代相传。”

文化跃迁:从“静默文物”到“流动思想”

从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到少年学子的琅琅书声;从“魁”字缺一撇的谦逊智慧,到“小小讲解员”自信的讲解身影。在白鹭洲书院,文化正在完成从“历史”到“当下”的悄然跃迁。

如今的白鹭洲书院,早已不是孤立的文物景点。它串联起赣江两岸的文化资源,与青原山阳明书院、文天祥纪念馆等组成“文化矩阵”,形成“书院研学+红色文化”“古籍阅读+非遗体验”等特色线路,让游客在感受书院文脉的同时,沉浸式体验庐陵文化的多元魅力。

当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书院文化的讲述者与践行者,庐陵书香便不再只是赣江边的一道风景,更成为扎根在庐陵人心中的文化灯火。(全媒体记者郭雯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