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蚊子都躲家里来了~灭蚊最佳时机,就这么干→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4 09:37 2

摘要:常有“秋后蚊子猛于虎”的说法,用来形容秋季蚊子叮咬更频繁、更凶猛的现象。其实,这主要是由蚊子的生物学特性和秋季的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霜降过后

天气渐凉 昼夜温差逐步拉大

虽然较前两天有3到5度的升温

但仍较清凉

请注意适时添衣保暖

不过,升温也在路上了

10月24日-26日

清城晴到多云为主

气温逐渐回升

清城区天气预报

24日,多云,17到25℃,东北风2到3级;

25日,多云间晴,18到27℃;

26日,晴到多云,19到26℃。

不少小伙伴可能认为

天气转凉

蚊虫会越来越少

但其实

秋蚊比夏蚊更 “毒”

常有“秋后蚊子猛于虎”的说法,用来形容秋季蚊子叮咬更频繁、更凶猛的现象。其实,这主要是由蚊子的生物学特性和秋季的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为越冬储备能量:蚊子并非全部在冬季死亡,有一部分成年蚊子(主要是受精的雌蚊)会寻找隐蔽、温暖的场所(如地下室、楼道、暖气沟、居民家中)越冬。为了积累足够的脂肪和能量度过漫长的冬天,它们必须在秋季疯狂“储粮”。

繁殖需求:蚊子的繁殖离不开血液。秋季是蚊子最后的繁殖高峰,雌蚊需要吸食血液来促进卵巢发育和产卵。此时的它们为了繁衍后代,叮咬欲望极其强烈。

适宜的气候条件:气温通常会回落到20-25℃左右,并伴有降雨。这种“温湿搭配”为蚊子活动和繁殖创造了最理想的条件。相比盛夏的酷热(温度过高,蚊子反而会减少活动)和干燥,秋季的气候让蚊子“如鱼得水”。

叮咬反应更剧烈

为了在越冬期间维持生命活动,秋蚊会大量吸食血液,并将其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秋蚊吸血越狠,注入的唾液就越多,人体免疫系统对其的反应也会更强烈,导致被叮咬处起更大的包,瘙痒感更持久、更难以忍受。

疾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

秋季蚊子仍然是登革热、乙型脑炎、寨卡病毒病等疾病的传播媒介。虽然在某些地区风险可能因温度降低而有所下降,但只要蚊子还在活动,传播风险就依然存在。特别是伊蚊(花蚊子),在秋季依然非常活跃,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者。

侵扰正常生活

为了适应较低的气温,秋蚊可能更倾向于在相对温暖的午后和黄昏时段集中活动。这种“垂死挣扎”式的叮咬,严重干扰人们的户外活动和夜间休息,影响生活质量。

面对秋蚊的凶猛攻势

我们可以采取

“内外兼修”的防御策略

环境治理(治本之策)

清除孳生地是最根本的方法。无积水,就无蚊虫,记得定期检查并清理家中及周围的积水,包括:花盆托盘、闲置的瓶罐罐、废弃轮胎;堵塞的屋檐排水槽、空调滴水盘;院子里的水洼、竹筒树洞等。

物理防护(安全有效)

安装纱窗、纱门。确保完好无损,防止蚊子潜入室内。

使用蚊帐。为睡眠提供最安全的屏障,尤其适合婴幼儿和孕妇。

穿浅色长袖衣裤。外出活动时,尤其是在草丛、水边等蚊虫多的地方,尽量穿着宽松的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避开蚊子活动高峰时段。在黄昏和黎明等蚊子活动高峰期,尽量减少在户外草丛、树林逗留。

化学驱避(快速直接)

使用有效的驱蚊剂。在外出时,将含有以下有效成分的驱蚊剂喷涂在皮肤或衣物上:避蚊胺(DEET):效果公认,持续时间长;派卡瑞丁(Picaridin):无异味,肤感好;柠檬桉叶油(Oil of Lemon Eucalyptus):一种植物源的有效成分。使用前注意阅读说明书,尤其是儿童使用的注意事项。

使用电蚊香液/片。在室内使用时,要确保空间相对密闭,效果才好。注意通风。

使用杀虫气雾剂。用于快速灭杀室内已存在的成蚊,喷后人员应离开房间,密闭一段时间后再通风。

秋蚊还在上演“最后的疯狂”

朋友们千万别掉以轻心

清积水、灭蚊虫

防叮咬、护健康

见招拆招

别让秋蚊“钻空子”

校审:李苑仪

二审:邵雅莉

三审:何英颢

来源:生活小天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