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则关于“花70万上港大被清退”的消息,引发大众关注。据荔枝新闻报道,南京的李女士花70万通过中介机构帮孩子申请上了香港大学,然而孩子上了一年多,突然接到校方通知,称她的入学材料存在问题被退学。李女士找到中介机构讨要说法,机构立即将70万全额退还,但李女
□商量(西南民族大学)
近日,一则关于“花70万上港大被清退”的消息,引发大众关注。据荔枝新闻报道,南京的李女士花70万通过中介机构帮孩子申请上了香港大学,然而孩子上了一年多,突然接到校方通知,称她的入学材料存在问题被退学。李女士找到中介机构讨要说法,机构立即将70万全额退还,但李女士并不认可。她表示,如果女儿不符合香港大学的入学条件,机构应该提前告诉她,而不应该私下伪造美国高中的身份和IB成绩。此外,孩子当时高考文科成绩本可上211院校,如今被退学,带来了沉痛的打击,要求机构赔偿200万。而对方认为赔偿金额过高,无法协商。
这一事件的曝出再一次将留学中介的造假乱象拉入进大众视野。近年来,关于留学中介造假的丑闻屡见不鲜,如今年11月澳门科技大学公布内地有24名学生通过中介伪造des成绩入学等。这些造假中介,无疑是留学中介行业的“毒瘤”。他们为了一己私利,精心炮制虚假的入学材料,从虚构美国高中身份到伪造IB成绩,无所不用其极,硬生生地将不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包装”成名校的“潜力股”。这种行径,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原则。那些靠自身努力、凭借真才实学渴望进入名校的学子,在正规申请途径上奋力拼搏,而造假中介却用欺骗手段打破了公平竞争的天平,让教育资源被不合理地窃取与错配。
此类中介的恶劣行径,也给整个留学中介行业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留学中介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理性的规划建议,而不是收高价“承诺”可以帮学生“搞定”名校申请。因“害群之马”的违法操作,令公众对行业充满质疑。合法合规中介无端受牵连,有留学意向的学生与家长亦在选择时深陷迷茫恐慌,难觅可靠服务者。
深入剖析此类事件背后的根源,我们不难发现,留学材料审核机制的不完善是造成中介材料造假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地区乃至不同的国家在留学申请材料的审核标准和流程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且部分审核过程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和严谨性。这种“各自为政”且“漏洞百出”的审核现状,为造假中介提供了绝佳的“作案环境”。以此次港大入学申请为例,若有严谨通用审核规范,多途径核实学生材料,如联合各方验成绩、查背景,中介造假便难以得逞。
欲除留学中介行业的造假“恶瘤”,重塑教育公平,需各方合力。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并制定详细统一且可行的审核细则与行业规范,严惩违法中介,提升违法成本。中介行业内部应组建自律组织,定严格准则与监督机制,自查自纠,清理违规者。高校招生亦应创新,强化数据共享合作,建精准审核体系,不给造假留隙。
“作假上港大被清退”事件绝非个例,更是对我们社会教育公平和法治精神的一次深刻警醒。我们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留学中介造假行为,坚决捍卫教育公平的神圣领地,让留学之路回归正途,成为学生成长与进步的光明坦途,而非被利益与欺骗笼罩的黑暗泥沼。
※为呈现网友多元声音,以上观点为作者一家之言,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