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福李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4 06:18 2

摘要:城福李氏作为华夏李氏望族之一,其堂号“裕后堂”取“光前裕后、薪火绵延”之意,扎根于湖南省邵东市灵官殿镇诚福村这片湘中沃土。家族自南宋奠基以来,历经八百年沧桑,在战乱与太平交替中不断繁衍迁徙,足迹遍布湘、川、渝、黔等多省市,甚至远播海外。本文基于十次修谱文献、家

邵东灵官殿城福李氏裕后堂迁徙溯源与传承考略

一、引言

城福李氏作为华夏李氏望族之一,其堂号“裕后堂”取“光前裕后、薪火绵延”之意,扎根于湖南省邵东市灵官殿镇诚福村这片湘中沃土。家族自南宋奠基以来,历经八百年沧桑,在战乱与太平交替中不断繁衍迁徙,足迹遍布湘、川、渝、黔等多省市,甚至远播海外。本文基于十次修谱文献、家族志乘及实地溯源资料,系统梳理裕后堂李氏的先祖世系、迁徙脉络、外迁分支地址,整合字辈体系,为家族历史传承与海内外寻亲提供权威文本依据,亦让这份承载着血脉记忆的文化遗产得以广泛传播。

二、先祖世系考:从陇西到城福的血脉传承

(一)远祖溯源:陇西李氏的南迁脉络

城福李氏尊唐高祖李渊次子唐太宗李世民为远祖,传承脉络清晰可考。唐宪宗李纯九子琼王李悦为江西派太祖,其孙:(一说:李观字符宝,行二出自城福李氏八修谱:二说:李观字元宾)于唐中叶携族从陇西郡(今甘肃临洮一带)迁徙至江西萍乡石菰村,成为城涧李氏始祖,开启家族南方发展的序幕。李观五传至李怀德(字宁仲),因官潭州(今湖南长沙),举家迁居湘乡城涧(今湖南双峰县城涧地区),家族自此在湘中地区扎根。

(二)城福开基:三始祖的奠基历程

李怀德后裔历经多代传承,至观公15世孙李福海,生一子李常玉(更名琼玉),李常玉育有三子:李庭秀(字茂荣)、李庭芳(字茂华)、李庭兰(字茂昌)。南宋度宗年间(1265-1274年),时逢战乱,李庭秀三兄弟率族人从湘乡城涧迁徙至宝庆府中乡城福(今湖南省邵东市灵官殿镇诚福村),此地取老家“城涧”之“城”与分派祖“福海”之“福”,定名“城福”,寓意不忘根源、福泽绵延。

李庭秀生于1242年,曾举义兵护家园,抗击逆贼张虎,拥戴李王,获朝廷加封“定南侯”,成为城福李氏最具影响力的开基始祖,其兄弟三人共同奠定裕后堂李氏在湘中的基业,后裔主居灵官殿镇诚福村及周边乡村。

(三)宋元明清世系传承核心脉络

1. 宋元时期(1262-1386年):李庭秀之子李春叟(1262年生)于元大德十年中解元,以科举兴家;孙辈李成枝(1281年生,庚二郎)、李吉甫(1300年生,辛三郎)勤耕苦读维系家业;曾孙李元卿(1339年生,壬一郎)遇元末战乱,家族一度分家;至明初李良清(1386年生,癸一郎)迁湖北麻城孝感乡重整家业,开启分支发展。

2. 明代时期(1422-1598年):李良清后裔李用中(1422年生)重拾诗书传家之风,李大经(1463年生,庠生)时期家道殷实,李致喜(1498年生)一代成为湖北麻城望族;李正好(1525年生)之子李兴掠(1551年生)迁居郭公山附近避灾,孙李启坤(1575年生)遇明末动荡,为后续迁徙埋下伏笔。同时,城福主支历经李尧卿(行壬三)、李仁寿(行恭一)、李惟新、李志斌等多代传承,形成多房分支,为外迁奠定人口基础。

3. 明末清初至今:城福主支李金会(1614-1682年)于战乱后复居资阳七垭湾(现齐家湾),成为当地开山先祖;湖北麻城分支李奇元(1598年生)于崇祯末年携妻儿随“湖广填四川”移民潮迁居四川泸县,成为长山堂始祖;各分支历经数代繁衍,形成遍布多省市的家族网络。

三、迁徙脉络总览:从城福走向全国的扩散历程

城福李氏裕后堂的迁徙史与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浪潮深度契合,尤以“湖广填四川”为核心迁徙节点,形成“湘中辐射湘南、鄂东,再向川渝黔扩散”的格局,迁徙动因主要为战乱避祸、政策移民、人多地少寻求新家园三大类。

1. 祁阳、祁东分支:明代初年从邵东城福迁居祁阳县(今祁阳市)白水镇、下马渡镇云盘町、大村甸镇,及祁东县洪桥镇、白地市镇、双桥镇,成为当地望族,至1949年已传29代,族人达49000余人。

2. 隆回分支:从灵官殿镇诚福村迁徙至隆回县境内(具体乡镇待考,据十次修谱记载为隆回核心聚居区),与当地李氏融合发展。

3. 邵阳仁风分支:观公后裔李志暘(字旭升)为仁惠公之孙,迁邵阳仁风双板桥(今邵阳市境内双板桥区域),建立独立聚居点。

1. 湖北麻城分支:元末明初李良清(癸一郎)从城福迁湖北麻城市孝感乡,后裔扎根当地,衍生郭公山等聚居点,成为家族重要跨省分支发源地。

2. 四川(今四川、重庆)分支:

- 泸县分支:明末李奇元携妻儿从湖北麻城迁居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后裔建“长山堂”祠堂,族人遍布泸县及纳溪区。

- 资阳分支:明代“湖广填四川”时期,城福主支后裔迁居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东山,李东山(约1464年生)为开基祖,后李金会复居资阳七垭湾(现雁江区齐家湾)。

- 其他四川分支:达州、广安、大竹县、南充、宜宾等地分支,均为城福李氏后裔在清初至民国年间陆续迁徙形成,具体以十次修谱入谱记录为准。

- 重庆分支:渝北区高嘴镇、合川区、大足区、奉节县庙坝镇等地,多为四川分支再迁徙或直接从城福迁徙形成,大足县曾有族人李行恕(字志忠)于明景泰七年回乡修谱。

3. 贵州分支:遵义市仁怀市、铜仁市等地分支,从四川泸县或湖南城福直接迁徙而来,在黔北、黔东地区扎根繁衍。

(三)近现代迁徙:城市与海外拓展(20世纪至今)

随着近现代社会变革,城福李氏后裔进一步向沿海城市及海外扩散,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地区(延续“下南洋”移民潮),部分迁居欧美澳等国家,具体分布因家族散居尚未完全统计,可通过字辈比对进一步溯源。

四、外迁分支详细地址名录(按地域分类)

(一)湖南省内分支地址

1. 邵阳市:邵东市灵官殿镇诚福村(祖居地)、邵阳仁风双板桥(今属邵阳市辖区)

2. 祁阳市:白水镇、下马渡镇云盘町村、大村甸镇

3. 祁东县:洪桥镇、白地市镇、双桥镇

4. 隆回县:境内李氏聚居区(具体乡镇可参考十次修谱分卷记录)

(二)湖北省分支地址

1. 黄冈市:麻城市孝感乡、龟峰山附近郭公山区域

(三)四川省(含重庆)分支地址

1. 泸州市:泸县(长山堂祖居地)、纳溪区

2. 资阳市:雁江区东山、雁江区齐家湾(原七垭湾)

3. 达州市:境内李氏聚居区

4. 广安市:境内李氏聚居区

5. 达州市大竹县:境内李氏聚居区

6. 南充市:境内李氏聚居区

7. 宜宾市:境内李氏聚居区

8. 重庆市:渝北区高嘴镇、合川区、大足区、奉节县庙坝镇

(四)贵州省分支地址

1. 遵义市:仁怀市境内李氏聚居区

2. 铜仁市:境内李氏聚居区

(五)海外分支地址

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欧美澳部分城市有零星聚居,具体地址可通过家族宗亲会联络确认。

五、字辈体系:寻亲认祖的核心密码

城福李氏裕后堂字辈传承有序,既是世系排序的依据,更是海内外宗亲寻根认祖的“基因密码”,主支字辈与分支字辈略有差异,核心字辈如下:

福琼庭叟,成甫卿仁,新志仕山,本宗春继。维德斯昌,敬心恒存,天锡祥光,荣先裕嗣,万年永长。

(二)主要分支字辈补充

1. 湖北麻城分支:在主支字辈基础上衍生“兴启奇志,葵琼硕功”等后续字辈(对应李奇元、李志葵、李琼瑶、李硕、李在功等先祖)。

2. 四川泸县长山堂分支:延续主支前十六字,后续新增“耕读传家,忠孝为本”等字辈,与祖地字辈一脉相承。

(三)字辈使用说明

1. 主支字辈自李福海(“福”字辈)开始排序,至今已传至“祥”“光”“荣”等字辈,覆盖29代以上族人。

2. 外迁分支虽部分衍生新增字辈,但前十六字与主支完全一致,可通过“新志仕山,本宗春继”等核心字辈段比对认祖。

3. 2023年第十次修谱已统一梳理各分支字辈变异情况,入谱族人可凭字辈在湖南省图书馆存档的谱牒中精准溯源。

六、传承价值与宣传意义

城福李氏裕后堂的迁徙史,是中华民族姓氏文化传承的生动缩影,从陇西到江西,从湘中到川渝黔,八百年间家族始终坚守“耕读传家、忠孝为本”的祖训,通过十次修谱(1456年至2023年)维系血脉联结,2023年第十次修谱入谱族人达一万八千余人,彰显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将这份溯源论文发布于抖音、今日头条、家族宗亲网等平台,既能让散居各地的后裔明晰根源,更能为海外宗亲提供寻亲依据。字辈体系的公开,可推动跨地域宗亲对接,让“城福”这一文化符号成为联结全球族人的精神纽带,让先祖迁徙开拓的精神与光前裕后的家族理念代代相传。

七、结语

邵东灵官殿镇诚福村城福李氏裕后堂,自南宋李庭秀三兄弟开基以来,以湘中为根,以迁徙为翼,在岁月长河中不断开枝散叶。先祖世系清晰可考,迁徙脉络遍布华夏,字辈密码传承有序,共同构成了这份珍贵的家族遗产。今日梳理成文,既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愿海内外城福李氏后裔能借此溯源寻根,续写家族荣光。

编辑:李雄斌

初审:李孝伟

复审:李雄斌

发表:城福李氏文化研究会

日期:2025年10月23日

来源:百影侦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