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会“防火墙”破裂!德保守派联手右翼通过法案,社民党辞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4 01:45 2

摘要:刷到这条快讯时,柏林地铁里刚好报站“Alexanderplatz”,车厢里一半人抬头看手机,一半人装没看见——像极布鲁塞尔现在的表情管理:

“15个席位,比上届多了3个。

刷到这条快讯时,柏林地铁里刚好报站“Alexanderplatz”,车厢里一半人抬头看手机,一半人装没看见——像极布鲁塞尔现在的表情管理:

谁都知道AfD又涨了,但谁都不好先开口。

先开口的是欧洲人民党。

POLITICO说,EPP已经偷偷把ECR拉进小群,议题列得明明白白:移民配额、农业补贴、怎么把绿色新政的刀口磨钝一点。

群名没写,其实就是“别让AfD坐主桌”的自救群。

可惜,建群的人忘了,AfD根本不用进群,他们在门口拍门,声音自己就钻进来了。

供应链法案就是门被拍裂的第一条缝。

本来“企业得为地球另一端血汗工厂负责”是句政治正确,投票前夜,EPP突然松口:条款太硬,德企会跑。

社民党愣住——不是说好一起扛?

结果法案被抽掉牙齿,环保组织骂“塑料宣言”,产业协会举杯“务实胜利”。

第二天,AfD发推:看,早听我们的不就好了?

点赞28万,比德国总人口还诚实。

柏林墙倒了三十年,东边又成了风向标。

ARD刚出的民调:AfD在萨克森28%,CDU掉回22%。

梅尔茨党内开会,有人拍桌子:“再装清高,家都没了!

另一派拍得更响:“跟极右同桌,家才真的没了!

吵到半夜,结论是——先吵着。

于是布鲁塞尔收到信号:CDU/EPP需要空间,空间就是“不公开合作但偷偷投票”。

翻译成人话:选票比脸书上的声明更诚实。

法国那边更丝滑。

马克龙的人被拍到在罗马小咖啡馆和梅洛尼的兄弟党对表,议题是“如何把产业补贴塞进保护主义外壳”。

照片里没酒,却满杯“右翼经济民族主义”。

复兴党回国说“只是交换意见”,ECR直接放话:“欢迎转轨。

一句话,中间派也开始向右打转向灯,只是还没打到底。

冯·德·莱恩的团队最忙。

内部文件流出:以后提案先过“现实检验”——翻译过来,先问AfD同不同意,再问地球同不同意。

委员会发言人否认“向右转”,承认“更务实”。

地球听了,连夜把升温曲线又调高0.1℃。

看客们爱问:欧盟会不会整体右转?

答案是:已经转了,只是方向盘握在一群不承认转弯的人手里。

更尴尬的是,不转,立法过不了;转了,选民骂你骗子。

于是出现新物种“模糊合作”——

不见面、不合影、不联合声明,但投票时肩并肩。

像地铁里假装没看见的乘客,其实手机屏幕映出彼此的脸。

接下来要看两件事。

第一,绿色新政二期草案下周进委员会,环保条款若再被稀释,基本坐实“右转坐标”。

第二,九月斯特拉斯堡全会,ECR提案给农民发更多柴油补贴,EPP若公开站台,就等于把“卫生隔离带”牌子亲手摘掉。

牌掉了,AfD不用捡,他们早就坐在桌边,只是名字没写席卡。

有人担心欧洲会回到上世纪。

倒也不会,那时右派还羞答答,现在直播时代,涨粉就是底气。

28%的支持率不只是数字,是地方市长、是校车司机、是夜里刷手机的失业青年。

主流政党越晚承认他们的存在,数字越涨,像借高利贷,利息按情绪复利算。

所以,下次再刷到“EPP与ECR非正式磋商”这种标题,别急着骂“暗室交易”。

布鲁塞尔没有暗室,全是玻璃房,只是住户学会了背对镜头。

真正的问题是:当背对成为常态,镜头外的人怎么办?

答案也许不在斯特拉斯堡,而在柏林地铁——

下一站,有人下车,有人上车,车门滴滴响,像倒计时。

等车门再开,28%会不会变成30%,就看这趟车往哪边拐。

来源:花开花落一点号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