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杨振宁百岁寿辰刷屏全网时,几乎没人想起另一位同样拿过诺奖的中国人李政道——这对曾经并肩作战的科学搭档,如今在公众记忆里活得像两个平行宇宙的陌生人!
为啥满世界都在说杨振宁,却没人记得还有个李政道?
去年杨振宁百岁寿辰刷屏全网时,几乎没人想起另一位同样拿过诺奖的中国人李政道——这对曾经并肩作战的科学搭档,如今在公众记忆里活得像两个平行宇宙的陌生人!
1957年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上,35岁的杨振宁和31岁的李政道笑得像两个孩子,他们用“宇称不守恒”理论炸翻了物理界,成为首获诺贝尔奖的华人巨星。
当时西方媒体形容他们是“东方智慧的完美合体”,谁料这对黄金组合后来会变成老死不相往来的陌路人。
关于谁先提出核心思想,两人各执一词堪称学术圈最大悬案。李政道曾在回忆录里透露,杨振宁总在论文署名时争抢第一作者,连领奖时都要抢先进场。
杨振宁2003年回国定居的阵仗堪比明星巡演,清华专门给他修了栋“归根居”小楼,央视纪录片跟拍整整半年。
而李政道始终留在纽约长岛的别墅里侍弄花园,有次记者越洋采访他,发现书房里还挂着1957年的诺奖合影,只是另一半被精心折叠了起来。
必须承认杨振宁太懂传播之道!他80多岁参加电视综艺,90岁开微信公众号,百岁生日还能上热搜。反观李政道最近一次露面,是2016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用吴语演讲《二十一世纪物理学的挑战》,现场观众没超过50人。
要知道李政道偷偷给中国送过多少大礼!他推动的CUSPEA计划输送了九百多名物理学子赴美深造,现在中科院三分之一的院士都是这个项目出来的。
可惜这些事从来不见宣传,网友“知情人”吐槽:“好比默默打钱的甲方,哪有天天开发布会的乙方风光?”
杨振宁与翁帆的婚姻持续制造着流量炸弹,每次露面都被做成各种表情包。而李政道的妻子秦惠筌去世后,他守着旧宅过了28年,有次学生要给他介绍老伴,老人指着客厅照片说:“我这里住不下别人了”。这种痴情故事在短视频时代,显然不如忘年恋有爆点。
为什么我们总记得杨振宁?部分原因是他活得足够长且始终在场。从两弹元勋到量子卫星,每个重大科技事件他都能适时发声。
就像网友“历史观察者”说的:“持续刷存在感才是王道,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其实我们不是忘了李政道,而是习惯了单主角叙事。 在这个需要简单故事的年代,杨振宁恰好提供了从战火求学、诺奖巅峰、争议婚姻到世纪归国的完整剧本。
而科学史应该记住——1957年照亮人类文明的那道闪电,从来都是双子星共同点燃的。
来源:向阳必有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