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40年新币兑美元汇率将达1:1,新加坡凭什么这么自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4 00:51 2

摘要:这不是网传谣言,而是星展银行(DBS)在最新发布的《Singapore 2040》报告中正式提出的经济预测。报道中指出:新加坡有望凭借“四股力量”,在2040年前成为全球最强货币之一。GDP翻倍,经济总量破1.4万亿美元。

如果告诉你:再过15年,新币可能会和美元汇率1:1持平——你会觉得夸张还是想立刻去换点新币?

这不是网传谣言,而是星展银行(DBS)在最新发布的《Singapore 2040》报告中正式提出的经济预测。报道中指出:新加坡有望凭借“四股力量”,在2040年前成为全球最强货币之一。GDP翻倍,经济总量破1.4万亿美元。

具体来看哪四股力量

1. 美元进入长期贬值周期

美国债务飙升、财政赤字高居不下、贸易战频发、选举年波动不断——全球资本正寻找比美元更稳、更中立的避险货币。而新加坡恰好具备这些潜质:政治中立、资本自由、财政稳健、制度可信;所以在这一轮美元走弱周期中,新加坡成了最发收益者。

2. 新加坡的生产力持续提升

报告显示过去十年,新加坡劳动生产率增速超过美国。未来15年它的增长核心来自人力资本+科技升级,而不再是靠廉价劳工堆出来的GDP。这让新币的含金量更高,货币也更有支撑。

具体可以从下面两张图表中看出:从1985年—1995年美元广场协议时期,美元从2.30跌到1.40,新币升值约40%。2002年—2011年中国加入WTO+金融危机,美元从1.85跌倒1.20,新币再升35%。

新美汇率如何达到持平

2015年到2025年,新加坡劳动生产率增长也更高,相比汇率高点1.45(现在左右的水平),未来汇率可能下跌30%,换句话说,新币升值30%;也就是达到1.45 × (1 − 0.30) = 1.015——差不多就是1美元≈1新币。

新美两国劳动生产率对比

3. 全球避险资金的终点站

家族办公室、基金、企业、个人资产的钱也都在往新加坡流。短短8年,新加坡资产管理规模(AUM)从3万亿新元翻倍至6万亿新元!而且还在持续。

4. 长期顺差的底气

新加坡虽然小却是世界第7大服务出口国。金融、物流、科技服务都在源源不断地为其赚外汇。从下列图表可以看出从2014年到2024年,无论是总投资还是外国直接投(FDI)都在持续上升,而新加坡的经常账户(C/A)长期保持顺差,大约占GDP的15%~25%,同时实际汇率(REER)也在稳中有升。这说明新加坡不仅钱在流入,而且还没流出去。

左:新加坡强劲的资金流入 / 右:新加坡的经常账户和实际汇率

所以新币真的可能持平美元吗

今年5月,新加坡银行首席经济师莫曼苏(Mansoor Mohi-uddin) 就曾预测新币兑美元有望达到1比1。他不仅成功预判过美联储加息引发美元走强的走势,还准确指出新币将成为区域避险货币,因而被业界视为严谨、稳健且偏保守的代表。

回顾过去40年,新币兑美元汇率从1985年的约2.3升值至现在的1.35,涨幅近40%。而这一路上涨并非依靠泡沫或印钞,而是源于新加坡长期坚持财政纪律和稳健的经济基础。基于这一稳健基础,DBS最新预测显示,新加坡未来15年GDP有望翻倍至1.2万至1.4万亿美元。经济增长、财政稳健和外汇稳定三大支撑,让新币兑美元达到平价成为合理且可期待的目标。

新加坡未来经济的重点在这里

过去大家提到新加坡,想到的可能是港口、制造业、电子业。但未来15年这个小红点的经济重心会发生明显变化——从“制造中心”转型成“智慧中心”。

现在的重点,已经不再只是房产、金融,而是AI、云计算、生物科技、绿色能源和自动驾驶这些未来的高科技赛道。

报告里写得很清楚:数字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Cloud)和人工智能(AI)已经在高速增长中,而且这种势头还会持续到2027年以后。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新加坡的数字底盘会越来越强,不只是搞FinTech(金融科技),还会是AI企业和数据中心的集聚地。

与此同时,先进制造(尤其是半导体)、网络安全、生物科技这三大行业,会在2027年前迎来爆发式增长。而到了2030年前后,绿色能源、数字医疗和自动驾驶这三匹后浪也会冲上来。从新能源、氢能,到数字化健康管理,再到智慧出行——这会是新加坡在“第二个奇迹阶段”里重点押注的方向。

星展甚至直接点名:“网络安全将是增长最快的行业,其次是生物科技、先进制造和数据中心。” 说白了,未来15年的新加坡,最赚钱、最具含金量的机会,不一定在金融圈,也可能在科技实验室和能源创新中心。

但也别忘了风险

新加坡强币当然也有代价:出口竞争力受限、旅游与制造业压力增加、资本流入可能推高房价与生活成本。DBS也提醒未来不是线性增长,而是波动与韧性共存。

不过不管怎样,对上班族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毕竟手里的工资变得更值钱了不是嘛?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

如果你对新加坡这场“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感兴趣,想更深入了解背后的政策逻辑、经济布局和产业演进,可以去看看这本《新加坡的成功:经济增长驱动力》,从国家战略到民间创新,都能看到这个小国如何用脑力跑赢体量。

来源:新加坡眼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