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当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大型互联网公司似乎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许多初创企业则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海外。这不,曾经备受瞩目的“AI六小龙”中,有的正忙着冲刺上市,有的却内部调整不断,比如智谱AI,就被传出产研团队缩编和高管变动。
近年来,关于人工智能创业的讨论越来越热,国内的AI创业机会是不是越来越少了?
从当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大型互联网公司似乎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许多初创企业则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海外。这不,曾经备受瞩目的“AI六小龙”中,有的正忙着冲刺上市,有的却内部调整不断,比如智谱AI,就被传出产研团队缩编和高管变动。
国内AI应用榜单上,前20名里大厂背景的产品占了七成,这种局面下,初创公司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出海成了不少团队的选择。那么,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AI创业的窗口真的在关闭吗?
国内AI应用市场的变化,可以用“风云突变”来形容,短短一年内,用户流量明显向大厂倾斜。根据行业数据,在2025年上半年的热门AI应用榜单中,前20名里来自大厂的应用占了14个,比例高达70%。
这些大厂,比如字节跳动、腾讯和阿里,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多元化的产品生态,轻松将AI功能集成到现有应用中,像豆包、DeepSeek和腾讯元宝,就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
去年Kimi还靠着大规模投流火了一把,但很快就被字节跳动的豆包反超,今年,腾讯和阿里也加入战局,通过社交、电商和短视频渠道推广自家AI产品,这种流量优势让初创公司难以招架。
大厂的优势不光在流量,还在于他们能快速“复制”爆款应用,并通过现有入口直接触达用户,一个AI聊天功能如果整合到微信或抖音里,用户可能自然而然就用了,根本不需要额外下载新应用,这种降维打击,让初创公司即使有创新功能,也常常在用户获取上败下阵来。
数据显示,在下载量和收入榜上,大厂产品几乎垄断了前列,比如腾讯视频和QQ音乐就常年占据高位。这不禁让人想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PP大战,当时也是大厂通过超级APP统治了市场,现在AI应用似乎又在重复这个模式。
不过,这种局面并不是绝对的,大厂的成功也反映了市场对成熟产品的信任。但问题是,初创公司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找到突破口吗?
AI创业窗口是不是在关闭?从表面看,确实不容乐观,初创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流量和资源的差距。
大厂不光有钱投流,还有现成的用户生态,比如社交、搜索或短视频入口,这让他们的AI应用能快速渗透市场。反观初创公司,像月之暗面的Kimi,尽管一度靠创新功能出圈,但在用户活跃度上还是落后于大厂产品,甚至跌出下载榜前20。
这种压力下,不少团队感到,光有技术创意还不够,还得有足够的资本和渠道支持。
但话说回来,创业窗口的“关闭”更多是相对而言。实际上,AI技术本身还在快速发展,初创公司在细分领域仍有发挥空间。
全球市场上,像OpenAI的ChatGPT这样的产品,就证明了小团队也能做出世界级应用,国内虽然竞争激烈,但如果有独特的场景挖掘或高质量数据,初创公司还是可能突围的。
一些专注于垂直领域,比如教育或医疗的AI应用,就因为精准满足用户需求而存活下来。此外,大厂主导的市场反而催生了更高效的创新,因为初创公司不得不更注重产品差异化和用户体验。
当然,挑战是现实的,比如模型能力趋同,导致很多应用功能相似,再加上用户数据集中在大厂手里,初创公司在数据获取上处于劣势。但这也倒逼团队去探索新路径,比如合作开发或聚焦海外市场。
AI创业窗口没完全关上,只是门槛提高了,需要更多智慧和韧性。那么,面对国内的重重压力,初创公司会如何应对呢?很多团队已经开始把目光转向海外,这成了他们的新选择。
出海,对许多国内AI初创公司来说,与其说是战略,不如说是一种无奈之举,原因很简单,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用户付费意愿相对较低,而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地区,用户更愿意为优质AI产品买单。
Manus这个应用年初还在国内火爆一时,内测邀请码甚至被炒到高价,但四个月后团队就解散国内业务,转战新加坡,类似地,AI视频工具HeyGen早在2023年就把总部从深圳搬到洛杉矶,而新上线的Lovart则以旧金山为基地,主要用户和收入都来自美国。
这些例子显示,越来越多的初创团队选择将核心市场放在海外,甚至把人才和资源转移出去。
这种出海潮,表面上是因为国内商业化压力大,但深层来看,它也反映了全球化的机遇,海外市场不仅用户基数大,还对创新应用更开放,在全球AI应用榜单上,除了大厂产品,还有很多来自小团队的“黑马”,比如音乐生成工具Suno或编程应用Lovable,它们在细分赛道表现抢眼。
国内团队出海后,往往能更快接触到多元场景和高质量数据,从而加速产品迭代。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隐忧:如果大量创新力量外流,国内AI生态可能会失去活力。
事实上,出海不是逃跑,而是一种拓展,它让国内团队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竞争,甚至反过来带动本土技术创新,一些出海应用在海外成功后,可能会将经验反馈回国内市场。
国内AI创业确实面临挑战,大厂凭借流量和资源霸榜,初创公司发展空间受挤压,出海成了常见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业窗口完全关闭,相反,它可能正进入一个新阶段,门槛更高,竞争更理性。
大厂主导推动了市场成熟,而出海让国内团队能在全球舞台展示创新力,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如果初创公司能结合本土智慧与全球视野,专注于差异化场景和数据挖掘,完全有可能诞生下一个超级应用。
来源:初六睡不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