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最新获得美国海军协同作战飞机概念设计合同,标志着美军在有人-无人机编队作战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与此同时,中国解放军在今年阅兵式上展示的忠诚僚机和空中优势无人机,显示出两国在这一前沿军事技术领域的激烈竞争态势。中国军事专家认为,这种新型作战模式
信息来源: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510/1345995.shtml
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最新获得美国海军协同作战飞机概念设计合同,标志着美军在有人-无人机编队作战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与此同时,中国解放军在今年阅兵式上展示的忠诚僚机和空中优势无人机,显示出两国在这一前沿军事技术领域的激烈竞争态势。中国军事专家认为,这种新型作战模式将从根本上改变未来战争形态。
美国海军近期宣布的协同作战飞机项目,实质上是将空军成功的忠诚僚机概念延伸至海上作战环境。这一发展不仅体现了美军对无人作战系统的重视,更反映出现代军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协同作战飞机作为半自主喷气式战斗机,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大量生产,为指挥官提供了将风险从人类机组人员身上转移的新选择。
技术路径的战略选择
计算机生成的插图显示了一架协作战斗机从美国福特级航空母舰上发射。图:海军新闻截图
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之所以能够获得美国海军的协同作战飞机合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空军项目中积累的技术基础。该公司的YFQ-42A无人战斗机已于今年8月开始飞行测试,成为美国空军协同作战飞机项目中首个进入实际测试阶段的平台。
中国军事专家宋忠平指出,从空军平台发展海军变型是国际军工发展的普遍做法。这种发展路径不仅能够显著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还能通过技术共享增强不同军种间的协同作战能力。美国海军选择基于空军成熟技术发展舰载版本,体现了其在资源配置上的务实考虑。
通用原子公司强调其设计采用模块化方法,能够快速重新配置和升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任务要求。这种设计理念符合美国国防部近年来推行的敏捷采购策略,即通过小规模、频繁的采购实现快速技术更新,而非传统的长周期大项目模式。
美国海军的协同作战飞机设计重点关注有人驾驶战斗机、无人驾驶平台和支援系统之间的无缝协调。这些无人机不仅能够承担高风险任务,降低载人平台的风险,还能为第四代、第五代战斗机提供支援,并与未来的第六代战斗机形成互补。
中国的技术突破与展示
中国在无人作战系统领域的发展同样引人注目。在今年9月的阅兵式上,解放军首次公开展示了忠诚僚机无人机和空中优势无人机,这一举动被国际军事观察家视为中国在该领域技术实力的重要展现。
据军事专家分析,中国展示的空中优势无人机代表了无人作战系统发展的前沿水平。这类无人机具备强大的独立空战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作战环境中执行多样化任务。从全球范围来看,具备此类能力的无人作战平台仍属少数,体现了中国在相关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国同样采用了跨军种技术共享的发展模式。以歼-35系列为例,空军的歼-35A战斗机和海军的歼-35舰载战斗机体现了这种统一设计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研发效率,还为未来的联合作战提供了技术基础。
中国军事专家张俊社认为,无人作战飞机在现代战争中具有独特优势。一方面,这些平台可以作为空中武器库,携带大量弹药对地面或海上目标进行打击;另一方面,它们能够在高威胁环境中执行任务,而无需考虑人员伤亡问题,这是无人作战系统最显著的优势。
未来战争形态的深刻变革
有人-无人机编队作战概念正在从理论构想转向实际应用。这种新型作战模式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人类飞行员的决策能力和无人机的执行优势,通过智能化协同实现作战效能的最大化。
在实际作战中,无人机能够承担侦察、电子干扰、火力打击等多种任务,而有人驾驶战斗机则负责指挥控制和关键决策。这种分工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作战效率,还为应对复杂战场环境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技术专家指出,协同作战飞机的发展将推动相关技术领域的快速进步,包括人工智能、自主导航、通信网络和传感器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突破不仅对军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还可能带动民用领域的技术发展。
从战略层面来看,有人-无人机编队作战能力的发展将重新定义空中力量的构成和运用方式。传统的以载人战斗机为核心的空中作战模式将逐步向混合编队作战转变,这一变化将对各国的国防战略和军事采购决策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主要军事大国都在加大对无人作战系统的投入,这一趋势表明该技术领域已成为未来军事竞争的焦点。中美两国在此领域的技术竞争,不仅体现了各自的技术实力,也反映出对未来战争形态变化的战略判断。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实战化应用的推进,有人-无人机编队作战模式有望在未来十年内成为主要军事力量的标准配置。这一变化将对全球军事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为国际军控和战略稳定带来新的挑战。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