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妻子送初恋一半股份,却用5000万支票打发我,我默默掏出手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3 18:59 1

摘要:2023年9月12日,上海陆家嘴的秋雾裹着黄浦江的潮气,漫进“晚晴科技”顶层办公室的落地窗。凌晨三点十七分,苏晚晴的指尖在键盘上顿了顿,屏幕停在上市招股书的“股权结构”页,她伸手端起桌角的美式咖啡,杯壁上的水珠洇湿了文件封皮,留下一圈浅褐色的印子。

第一章 张江的泡面香与未凉的恩情

2023年9月12日,上海陆家嘴的秋雾裹着黄浦江的潮气,漫进“晚晴科技”顶层办公室的落地窗。凌晨三点十七分,苏晚晴的指尖在键盘上顿了顿,屏幕停在上市招股书的“股权结构”页,她伸手端起桌角的美式咖啡,杯壁上的水珠洇湿了文件封皮,留下一圈浅褐色的印子。

“陈默,把法务部最终版的《核心团队股权激励协议》拿过来。”她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却没回头——不用看也知道,我正站在文件柜旁,像过去五年里的每一个深夜一样。

我叫陈默,30岁,是苏晚晴的总裁助理兼法务主管。手里这份蓝色封皮的协议,是她去年在年会上拍着我肩膀承诺的:“陈默,跟着我从张江的出租屋走到现在,公司上市后,你占2%股份,咱们要把晚晴科技做成AI医疗的龙头。”

那时候她眼里的光,和2018年3月一模一样。那天我刚从律所辞职,揣着简历在张江科技园的孵化器里转,被她拦在15平米的出租屋门口:“我叫苏晚晴,要做AI辅助诊断系统,缺个懂法律又能扛事的人,你要不要来?”屋里堆着三个装满代码的服务器,空气里飘着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香味,她的丈夫顾明远坐在折叠床上,手里捏着一张500万的银行卡:“这是我的婚前财产,算启动资金,晚晴说信你。”

我至今记得2020年的冬天,母亲急性阑尾炎穿孔,我凑不出8万手术费,蹲在医院走廊里掉眼泪。苏晚晴开车赶过来,把一张银行卡塞给我:“密码是你生日,先救阿姨,钱的事以后再说。”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她母亲留给她的嫁妆,她没跟顾明远提过半个字。

“发什么愣?”苏晚晴的钢笔敲了敲桌面,指腹在“股权锁定期”那栏划了道线,“补充一条:锁定期内若离职,股份由公司原价回购。”她的字迹凌厉,和平时给我母亲寄补品时的温和判若两人。

我把协议放在她面前,目光扫过桌角的手机——屏幕亮着,微信置顶是个没备注的头像,头像是株白色的玉兰花,我见过一次,在苏晚晴的旧相册里,那是她22岁时和初恋江哲的合影。江哲是某三甲医院的影像科主任,当年苏晚晴做第一个医疗数据合作项目时,是他帮忙打通了医院的渠道,后来两人因为“商业理念不合”分开。苏晚晴只提过一次:“江哲太理想主义,总说‘数据该免费共享’,可公司要活下去。”

最近一个月,苏晚晴每周三下午都会单独去静安区的“玉兰咖啡馆”,手机调成静音;上周整理她的日程表时,我发现她偷偷约了“江哲”三次,每次都备注“重要客户”。我没敢问——她是老板,是恩人,更是我心里“亦师亦姐”的存在,我总觉得,她有自己的理由。

直到9月15日下午,我去档案室调取2019年的医疗数据授权合同,无意间看到一份刚归档的《股份转让协议》。转让方:苏晚晴;受让方:江哲;转让标的:晚晴科技51%股份;转让价格:1元。签署日期是9月8日,也就是她第一次约江哲的第二天。

文件夹“啪”地砸在地上,金属夹扣磕在水泥地上,声响在空荡的档案室里格外刺耳。我蹲下去捡,手指抖得捏不住纸——晚晴科技现在估值50亿,上市后市值至少翻倍,51%的股份,意味着25亿的控制权,她就这么用1块钱,送给了初恋。

我翻到协议最后一页,苏晚晴的签名和当年给我写借款条时的字迹一样,只是少了点温度;旁边江哲的签名龙飞凤舞,下面还画了个小小的玉兰花符号。我想起上周三在她办公室门口,无意间听到的对话:

“晚晴,51%太多了,顾明远那边会起疑。”江哲的声音带着刻意的犹豫。

“阿哲,当年要不是你给我那批肺癌影像数据,我根本拿不到第一笔投资。”苏晚晴的声音软得像水,“顾明远不管事,陈默那边我会处理,他跟着我五年,给点钱就能打发。”

那时候我以为是自己听错了,现在看着这份协议,心脏像被一只冰手攥紧——原来她嘴里的“重要客户”是江哲,原来她承诺的“一起成长”,只是我一厢情愿的幻想。

第二章 5000万的支票与碎掉的信任

9月18日周五,苏晚晴把我叫到办公室时,窗帘拉得严严实实,檀香熏得人发闷。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黑色信封,推到我面前,信封上印着“上海银行”的烫金logo,厚度至少有两厘米。

“陈默,这里面是5000万的银行本票。”她的目光落在窗外的东方明珠上,没看我,“你跟着我五年,辛苦你了。这笔钱够你在徐汇买套大平层,再做点小生意,不用再熬夜加班。”

我没碰那个信封,指尖在膝盖上掐出了印子:“苏总,那2%的股份呢?你去年说的‘上市后一起做龙头’,不算数了?”

她终于转头看我,眼里没了平时的温和,只剩一种近乎冷漠的坦然:“股份的事,我有新安排。江哲当年帮了我太多,没有他,就没有晚晴科技。现在他遇到困难,我帮他是应该的。”

“帮他?”我把那份《股份转让协议》复印件摔在她面前,红色的“51%”字样像道血痕,“用公司的控制权帮他?苏总,你有没有想过老周他们?老周跟着你写了三年代码,孩子出生都没陪在医院;还有财务部的李姐,为了赶上市材料,父亲去世都没敢请假——我们不是你的‘可以打发的人’!”

苏晚晴的脸色变了,从苍白到涨红,最后又沉了下去:“陈默,你太年轻,不懂人情世故。晚晴科技是我创办的,我想给谁股份,就给谁。5000万不少了,别得寸进尺。”

“得寸进尺?”我想起母亲躺在病床上时,她握着我的手说“别慌,有我”;想起2021年公司资金链断裂,她抵押了自己的钻戒,给我们发工资;想起上个月她还跟我说“陈默,你是我最信任的人”——这些画面像碎玻璃一样扎在心上,“苏总,我跟着你,不是为了钱。我信你说的‘战友’,信你说的‘不让兄弟吃亏’,可你现在……”

她的眼圈红了,却还是硬着嗓子:“我没让你吃亏!5000万,比你在公司干十年挣的都多!你要么拿着走,要么继续留在公司,但股份的事,不要再提。”

我深吸一口气,慢慢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这是我作为法务主管的职业习惯,重要对话都会录音,上周三在门口听到的那段,我一直存在云端备份里。我解锁屏幕,点开录音文件,江哲的声音先传出来:“晚晴,陈默那边要是闹,你就多给点钱,他这种人,见钱眼开。”

然后是苏晚晴的声音,轻得像叹息:“放心,他跟着我五年,我了解他,给5000万,他肯定走。”

录音还在播放,苏晚晴的脸一点点变白,她伸手想抢我的手机,我往后退了一步,又点开另一个文件——是我让财务部的朋友查的银行流水:江哲在拿到苏晚晴“借”的300万后,没做任何医疗研发,而是全部投进了一家叫“星途游戏”的公司,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他的亲弟弟江浩,现在已经资不抵债,正在找接盘侠。

“你说的‘江哲遇到困难’,就是帮他弟弟填游戏公司的窟窿?”我把手机放在桌上,录音还在循环播放他们的对话,“苏总,你醒醒吧!他不是当年的江哲了,他是冲着你的股份来的!等公司上市,他把股份质押套现,你和我们所有人,都会变成他的垫脚石!”

苏晚晴瘫坐在椅子上,双手撑着头,肩膀不停地抖。我看着她,心里没有解气,只有一种莫名的悲哀——她为了一段过期的旧情,赌上了自己五年的心血,赌上了几十号人的信任,最后却可能被人骗得一无所有。

过了很久,她抬起头,眼睛红肿得像核桃:“陈默,你……你能不能帮我?别让顾明远知道,也别让老周他们知道,我不想公司出事。”

我没说话,拿起桌上的5000万支票,塞进信封里——这不是钱,是她给我们五年情谊判的死刑。我转身走向门口,在开门的瞬间,她突然说:“当年你母亲手术,我给你的10万,我不要你还了。”

我脚步顿了顿,没回头:“苏总,那10万我早就还清了——去年公司盈利,我把10万加了利息,打给了你的公益账户,备注是‘资助贫困患者’。我陈默虽然穷过,但不欠人情债。”

第三章 顾明远的隐忍与未说破的真相

我没拿那5000万,也没立刻离开公司。周五晚上,我约了顾明远在陆家嘴的“外滩十八号”茶馆见面。他穿着一件浅灰色的休闲西装,戴着金丝眼镜,手里捏着一个紫砂茶壶,看起来温文尔雅,完全不像外界传言的“靠妻子上位的傀儡总裁”。

“陈默,你找我,是为了晚晴转让股份的事吧?”他给我倒了杯龙井,茶叶在水里舒展,“我知道了。”

我愣住了,手里的茶杯差点洒了:“顾总,您知道?那您为什么不阻止她?”

顾明远笑了笑,笑容里带着点苦涩:“阻止?晚晴的脾气你知道,她认定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江哲回来的第一天,她就跟我说了,要给江哲股份,我劝过她,可她跟我说‘明远,我欠阿哲的,这辈子都还不清’。”

他喝了口茶,指尖在茶壶上轻轻摩挲:“我和晚晴结婚七年,她心里一直有江哲的位置,我早就知道。当年她创业,我拿出500万,不是因为她是我妻子,是因为我欣赏她的能力——她是个天生的创业者,就是太执着于过去。”

我看着顾明远,突然想起2021年公司年会,他喝多了,拉着我在露台吹风:“陈默,晚晴是个好老板,但不是个好妻子。我只希望她别摔得太惨。”那时候我以为他只是感慨婚姻,现在才明白,他早就知道苏晚晴对江哲的执念,一直在暗中看着。

“顾总,江哲是骗她的。”我把银行流水和录音笔递给他,“他把苏总给的钱,投进了他弟弟的游戏公司,现在那家公司快破产了,他要苏总的股份,就是想在上市前套现。”

顾明远接过流水,慢慢翻看,手指在“星途游戏”的名字上停了很久:“我知道这家公司,上个月我的投资部还评估过,资不抵债,有非法集资的嫌疑。”

“您早就知道?”我更惊讶了。

“我查过江哲。”顾明远的眼神沉了下来,“他三个月前就从医院离职了,说是‘创业’,其实是躲债。晚晴跟我说他‘遇到困难’,我就知道不对劲,让律师团队跟进了。”

我突然明白,顾明远不是“傀儡”,他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保护苏晚晴和公司。“那您打算怎么办?现在离上市申报只有一个月,股份转让的事要是曝光,证监会那边肯定会卡我们。”

“我在等。”顾明远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是《股份质押风险预警报告》,“江哲拿到股份后,肯定会尽快质押套现。我已经让律师准备了材料,只要他去办理质押,我们就以‘欺诈’为由起诉他,申请股份冻结——他用虚假理由骗取股份,这份转让协议本身就是无效的。”

“那苏总那边……”

“晚晴需要自己醒过来。”顾明远的声音软了点,“她不能一直活在‘亏欠江哲’的幻想里。陈默,我需要你的帮助——你是公司的老员工,老周他们信你,你帮我稳住核心团队,别让大家恐慌,等江哲露出马脚,我们再一起解决。”

我点头:“顾总,我答应您。但我有个条件:别让苏总太难堪。她虽然做错了,但当年对我们所有人都有恩。”

顾明远看着我,笑了笑:“你是个重情义的人。放心,我不会赶尽杀绝,只是想让她看清真相,保住公司——这也是她的心血。”

周一早上,核心团队会议在三楼会议室召开。苏晚晴没来,助理说她“身体不舒服,在家休息”。顾明远坐在主位上,手里拿着江哲游戏公司的财务报表,还有他挪用资金的证据。

“各位,江哲以‘医疗研发’为由,骗取苏总转让51%股份,实际将资金用于填补其弟游戏公司的窟窿,目前该公司已资不抵债。”顾明远的声音很稳,“我已经让律师团队准备起诉材料,申请股份冻结,不会影响公司上市进程。”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老周拍着桌子站起来:“这孙子太不是东西!苏总怎么能这么糊涂!”财务部的李姐红了眼圈:“我们跟着苏总熬了五年,眼看要上市了,怎么就出这种事……”

我站起来,拿起桌上的上市进度表:“各位,现在不是指责的时候。顾总已经有应对方案,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按原计划推进上市材料,确保下周能提交给证监会。老周,你负责技术部,把AI辅助诊断系统的最终测试报告赶出来;李姐,你跟进审计那边,确保财务数据无误;我来对接律所,处理股份冻结的法律程序——我们不能让五年的心血白费。”

老周看着我,点了点头:“陈默,我们信你。只要能保住公司,我们听你的。”

会议结束后,我去苏晚晴的办公室拿文件,发现她的电脑没关,屏幕上是她和江哲的聊天记录:

江哲:晚晴,下周三我们去办股份质押吧,拿到钱我就开始做肺癌研发。

苏晚晴:好,我跟你去。

江哲:顾明远那边你别担心,他不管事。

苏晚晴:嗯,我不会让你受委屈。

我的心沉了下去——苏晚晴还在信江哲,她下周要去跟江哲办质押。我赶紧给顾明远打电话,他说:“我已经让人跟着苏晚晴了,不会让她出事。你先准备上市材料,周三那天,我们去质押中心堵江哲。”

第四章 质押中心的闹剧与破碎后的重建

9月27日周三,上海股权质押中心在静安区的“嘉里中心”23楼。我和顾明远带着律师,提前半小时到了楼下的咖啡馆,透过玻璃窗,能看到江哲和苏晚晴走进电梯——江哲穿着一身名牌西装,手里拎着个黑色公文包,苏晚晴穿着白色连衣裙,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带着点期待的笑意。

“他们上去了。”顾明远放下咖啡杯,律师已经联系了质押中心的工作人员,“只要江哲提交质押申请,工作人员就会以‘材料不全’为由拖延,我们上去跟他们对峙。”

我们跟着走进电梯,23楼的质押中心人不多,江哲正在窗口提交材料,苏晚晴站在他旁边,手里攥着一份《股份质押协议》。

“江先生,您提交的‘医疗研发项目计划书’存在多处数据造假,且您弟弟的星途游戏公司涉嫌非法集资,我们不能为您办理质押。”工作人员的声音不大,却足够让周围的人听到。

江哲的脸一下子白了,他抢过材料:“你胡说!这计划书是真的!”

“是不是真的,我们律师手里有证据。”顾明远走过去,律师把星途游戏的财务报表和非法集资的举报材料放在柜台上,“江先生,你以虚假理由骗取苏晚晴女士转让股份,涉嫌欺诈,我们已经向法院申请股份冻结,现在请你配合调查。”

江哲慌了,他想拉苏晚晴走:“晚晴,我们走,别听他们的!”

苏晚晴站在原地,没动。她看着柜台上的材料,又看着江哲慌乱的脸,突然笑了,笑得眼泪都掉了下来:“江哲,你说的研发,就是帮你弟弟填窟窿?你说的‘想弥补我’,就是骗我的股份?”

“晚晴,我不是故意的……”江哲还想辩解,苏晚晴抬手给了他一个耳光,声音清脆:“江哲,我苏晚晴瞎了眼,才会信你这种人!”

周围的人都看了过来,江哲的脸涨成了紫色,他推开苏晚晴,想往外跑,却被顾明远安排的安保拦住了。“江先生,麻烦你跟我们去趟派出所,配合调查。”

江哲被带走的时候,还在喊:“苏晚晴,你会后悔的!”苏晚晴没看他,只是蹲在地上,肩膀不停地抖。我走过去,递给她一张纸巾,她接过,小声说:“陈默,我错了。”

那天下午,苏晚晴回到公司,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她站在台上,头发乱了,眼睛红肿,却比早上清醒了很多:“各位,我因为个人私情,差点毁了公司,对不起大家。我决定辞去CEO职务,由顾明远先生接任。我名下剩下的39%股份,15%转让给顾明远,12%分给核心团队,12%纳入员工持股计划——这是我能做的,唯一的弥补。”

台下一片安静,老周突然喊了一声:“苏总,我们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要是想回来,我们还欢迎你!”

苏晚晴笑了,摇了摇头:“谢谢大家,但我需要时间反思。晚晴科技是大家的心血,以后就拜托顾总和陈默了。”

她走下台的时候,路过我身边,小声说:“陈默,当年你母亲的手术费,谢谢你还了。你是个好兄弟,是我对不起你。”

我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五年的情谊,有过恩,有过怨,现在都成了过眼云烟。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所有人都在跟时间赛跑。顾明远对接证监会,解释股份纠纷的情况,提交江哲欺诈的证据;我和律师团队处理股份冻结和重新分配的法律程序;老周带领技术部完成最终的系统测试;李姐跟进审计,确保财务数据无误。

10月28日,我们终于把上市材料提交给了证监会。那天晚上,我们在公司楼下的小餐馆聚餐,没有红酒,只有啤酒和烤串,老周喝多了,抱着我哭:“陈默,我们终于挺过来了……”顾明远也喝了不少,他拍着我的肩膀:“陈默,谢谢你,没有你,公司撑不住。”

我看着眼前的这群人,突然觉得,所谓“战友”,不是顺境时一起狂欢,而是逆境时一起扛——我们没了苏晚晴,却多了一份更坚定的信念:要把晚晴科技做好,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苏晚晴当年的初心。

第五章 上市钟声与远去的背影

2024年3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的上市钟声,在上午9点30分准时敲响。我站在交易大厅里,穿着一身深色西装,身边是顾明远和老周,电子屏上“晚晴科技”的股票代码“688XXX”跳动着,开盘价38元,比发行价高了50%,市值瞬间达到75亿。

“我们成功了!”老周激动地抱了抱我,李姐和其他核心团队成员都红了眼圈——五年的熬夜、泡面、资金链断裂的恐慌、股份纠纷的危机,都在这一刻有了回报。

顾明远拿着话筒,对着镜头说:“晚晴科技能走到今天,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坚持,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我们会继续深耕AI医疗,用技术帮助更多患者,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使命。”

我看着他,突然想起苏晚晴。上市前一周,“苏总,公司要上市了,你要不要来看看?”她回复:“不了,我在国外挺好的,替我恭喜大家。”后面跟着一个玉兰花的表情。

后来我从顾明远那里知道,苏晚晴去了美国,读斯坦福的MBA,临走前跟他办了离婚手续,没有财产纠纷,只带走了当年创业时的那台笔记本电脑。“她说,想重新学商业,也想重新学怎么做人。”顾明远说。

上市庆功宴在晚上,外滩的江景餐厅里,灯火通明。我收到了苏晚晴的邮件,附件是一张她在斯坦福校园的照片,她穿着简单的卫衣,背着双肩包,站在图书馆门口,笑容很干净。邮件内容很短:

“陈默,看到你们的消息,很开心。当年我太执着于‘亏欠’,忘了身边人的信任,是我错了。晚晴科技是大家的,也是我的初心,希望你们能把它做好,帮更多患者。等我回来,或许能做个小小的技术顾问,帮你们对接海外的医疗数据——如果你们还愿意的话。”

我回复:“随时欢迎,苏顾问。”

庆功宴到半夜才结束,我站在餐厅的露台上,看着黄浦江的夜景,游船的灯光像碎钻一样撒在江面上,和五年前在张江出租屋看到的星星,一样亮。老周走过来,递给我一瓶啤酒:“想什么呢?”

“想苏总。”我喝了一口,啤酒的泡沫在嘴里散开,“不知道她在国外好不好。”

“会好的。”老周拍了拍我的肩膀,“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能改。咱们现在把公司做好,等她回来,让她看看,她的初心没白费。”

我点头,看着远处的东方明珠,心里突然释怀了——苏晚晴虽然走了,但她留下的初心还在,我们这群人,还在为了“用AI帮助患者”的目标努力,这就够了。

第六章 重逢的玉兰与新的开始

2025年9月,距离晚晴科技上市已经一年半,公司市值突破120亿,成为AI医疗行业的龙头企业。我从法务主管升为COO,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和海外合作;老周成了CTO,带领技术团队研发出了针对儿童自闭症的AI辅助诊断系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顾明远把更多精力放在家庭上,他女儿今年三岁,每次来公司,都会喊我“陈叔叔”。

9月12日那天,我收到一封陌生邮件,发件人是“晚晴”,附件是一份《海外医疗数据合作计划书》,合作方是斯坦福医学院的AI实验室,负责人署名是“苏晚晴”。

我拨通了邮件里的电话,响了三声,那边传来熟悉的声音:“陈默?”

“苏总?”我有点惊讶,“你回国了?”

“上周刚回,在上海待了一周,还没敢去公司。”她的声音带着点犹豫,“我跟斯坦福的实验室谈了合作,他们有一批罕见病的影像数据,想跟咱们公司合作开发诊断模型——不知道你们还需要吗?”

“当然需要。”我笑了,“明天上午,来公司聊聊?我们还在张江,不过换了更大的办公室。”

第二天上午,苏晚晴准时到了公司。她穿着一身浅灰色的职业装,头发扎成低马尾,脸上没化妆,比在美国时成熟了些,眼神却更坚定了。“没想到公司变化这么大。”她看着大厅里的“AI医疗成果展示墙”,眼里满是感慨,“这个儿童自闭症的系统,做得真好。”

“老周的心血。”我把她领进会议室,“顾总今天有事,让我跟你对接合作的事。你的计划书我看了,数据质量很高,我们很感兴趣。”

苏晚晴拿出笔记本,开始介绍合作细节,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完全没有了当年的情绪化。“我在国外这两年,跟着斯坦福的教授做了很多罕见病的研究,发现海外的医疗数据标准化程度很高,要是能和咱们的AI模型结合,能帮到更多患者。”

我们聊了一上午,从合作细节到行业趋势,像五年前在张江出租屋里改商业计划书一样,只是这次,没有泡面香,只有窗外飘进来的玉兰花香——公司的前台摆了一盆玉兰花,是老周特意买的,他说“苏总以前喜欢”。

中午,我们去了公司楼下的“玉兰咖啡馆”,和当年静安区的那家一样,名字里有“玉兰”,却没有了当年的压抑。“这两年在国外,想了很多。”苏晚晴搅拌着咖啡,“以前我总觉得,欠江哲的,要用股份还,后来才明白,真正的‘还’,是把初心做好,帮更多人——就像你当年还我那10万,不是用钱,是用‘资助患者’的方式。”

“你都知道了?”我有点惊讶。

“顾明远告诉我的。”她笑了,“他说,陈默是个重情义的人,让我回来后,跟你好好学。”

我看着她,突然觉得,时间真的能改变很多东西——她不再是那个执着于旧情的苏晚晴,而是变成了一个成熟、专业的合作者;我也不再是那个跟着她熬夜的助理,而是能独当一面的COO。我们都变了,却又都没变,还守着“用AI帮助患者”的初心。

“合作的事,就这么定了。”我伸出手,“欢迎回来,苏顾问。”

她握住我的手,手很暖:“谢谢,陈COO。以后请多指教。”

离开咖啡馆的时候,阳光正好,洒在张江科技园的街道上,金色的光芒笼罩着一切。苏晚晴要去实验室对接数据,我要回公司开海外合作会议,我们在路口告别,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去,却都朝着“帮助更多患者”的目标,坚定地走下去。

我回到公司,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远处的张江科技园,想起五年前在出租屋里的那个夜晚,苏晚晴说“我们能成”的样子。现在,我们真的成了,不仅成了行业龙头,还成了更好的自己。

手机响了,是老周打来的:“陈默,斯坦福的合作谈成了?”

“成了。”我笑着说。

“太好了!晚上咱们去吃张江的泡面,庆祝一下!”老周的声音很兴奋。

“好啊,我请客。”我挂了电话,看着窗外的阳光,心里充满了希望——未来还会有很多挑战,但只要我们这群人还在,只要初心还在,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而苏晚晴,这个曾经让我又爱又恨的女人,最终成了我们团队的一员,成了我们共同初心的守护者。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没有永远的恩怨,只有永远的成长;没有永远的遗憾,只有永远的向前。

来源:高贵海燕XZW8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