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AI集中上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3 17:32 1

摘要:首先是天猫高调宣称“迎来首个AI全面落地的双11”,京东则强调这是“技术融入程度最深的一届大促”。两大电商巨头的集体表态,标志着双11正式从“价格战”和“流量战”迈入“技术战”的全新阶段。

作者丨思原 编辑丨茯神、九黎

又是一年双11,这个全民关注的电商大促,今年又有了新变数。舆论焦点除了例行的GMV数字高低,更多把目光投向了这场购物狂欢背后的“新主角”——AI。

首先是天猫高调宣称“迎来首个AI全面落地的双11”,京东则强调这是“技术融入程度最深的一届大促”。两大电商巨头的集体表态,标志着双11正式从“价格战”和“流量战”迈入“技术战”的全新阶段。

打开手机淘宝 App,输入“适合北方暖气房的加湿器,静音且容量大”,“AI 万能搜” 瞬间生成包含产品推荐、优惠组合和用户评价的完整攻略;在京东下单后,京小智客服主动推送物流轨迹,并预判可能的售后需求提前给出解决方案;甚至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网友们正忙着对比 DeepSeek 与豆包计算尾款的精准度,一场全民参与的 AI 购物实验正在如火如荼上演。

图/小红书截图

当然,这场AI集体“上岗”绝非跟风兴起的技术展示,而是电商行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正如一位资深行业分析师所言,“2025年双11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创造了多少销售纪录,而在于确立了AI在电商生态中的核心地位,这场变革将深刻影响未来数年的行业竞争格局。”

经过数年的技术沉淀,人工智能已从企业战略蓝图中的未来概念,深度渗透到选品、营销、客服、物流等大促全流程,成为驱动增长的核心引擎。那么,各家平台的AI具体落地有何侧重不同且效果如何?AI电商的未来趋势又会是怎样?

从配角到主角,AI成双十一重点

AI能够在今年双11全面“掌权”,首要得益于底层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根据国金证券发布的《电商行业深度报告》显示,算力、数据以及模型三个层面的技术成本下降以及性能提升,使得电商行业的AI应用已从“小范围试水”进入“规模化价值兑现”阶段。

往年的双11,平台与商家的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流量获取和价格补贴上。这种模式会导致营销成本持续高企,行业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困境。虽然过去也有AI的身影,但今年“双11”的一个不同点在于AI的含量。

经过了几年的沉淀,AI重构电商已经不只是各家平台在战略层面的口号,而是已经深入到“双11”这种大促具体的运营细节里。AI的全面落地,也正在构建全新的竞争维度,将从流量分发、消费者体验、电商经营等方面服务消费者及商家,天猫和京东两大电商平台的AI功能都从“辅助角色”升级为“关键主角”。

今年双11的最直观景象之一,是AI不再是少数试点团队的工具,而成为平台与商家在节点运营中的常态化入口。在消费者端,淘宝、京东、抖音均推出AI相关工具,帮助用户提升购物体验。

天猫的双11发布会上,向消费者同步推出6款AI导购应用,其中包括“AI万能搜”“AI帮我挑”“拍立淘”“AI试衣”等。以上应用可实现为消费者提供购物攻略、筛选商品、推荐同款价优商品,以及支持用户一键上身试穿心仪穿搭等功能。

图/AI万能搜界面 淘宝App截图

京东的AI电商则更偏向“全链路”,构建面向用户与商家的双重AI体系。面向消费者,京言AI导购和升级后的拍照购等功能提升了购物决策效率;面向商家,也有京小智这种客服Agent发挥重要作用。

当价格战和流量战的边际效益递减,AI正在改变电商大促增长的DNA。AI能力成为决定商家经营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关键变量,也成为平台吸引生态伙伴的核心竞争力。

理论上看,过去需要花费数小时对比的商品信息、计算的优惠规则,如今通过AI工具可在几分钟内完成;过去迟迟等不来的客服,如今能够做到24小时待命;在眼花缭乱的产品中,也有导购随时在线,AI的价值体现似乎在消费者决策效率中也有革命性提升。但实际体验中的现实真是如此吗?

从比价到导购,各家AI各不同

其实,各大电商平台针对消费者推出的AI服务,相比以往会更加细分化,不同的功能也都各有侧重,解决用户不同的需求。我们着重体验了各家平台的AI功能,发现各家体验差异明显。

首先是淘宝天猫,其AI战略呈现出鲜明的“用户中心主义”特征,所有技术布局都围绕解决消费痛点展开。其推出的6款AI导购应用,精准覆盖了购物前、中、后的全流程需求:

购物决策阶段,“AI万能搜”突破了传统关键词搜索的局限,能够理解 “猫狗双全的家庭用什么猫砂盆”“如何清理下水道小飞虫”等模糊需求。在AI万能搜中输入:手机选购攻略,随即根据不同的需求给出了多款手机推荐,并且还给到了一些购机建议、避坑指南,甚至根据此前的用户兴趣进行推荐。

我们可以通过点击关键词进行购买。这种自然语言交互能力,使搜索从“信息检索” 升级为“决策辅助”,尤其满足了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商品选择阶段,我们体验了“拍立淘”功能,只需拍摄商品即可快速找到同款及相似款,并自动对比不同店铺的价格与优惠,甚至给到了多种不同的购买建议。

另外还有AI清单功能,可根据每个人的需求定制化地列出清单,我们测试后发现其整体准确度并不低,最近需要的品类罗列得也比较清楚。也就是说,这个AI清单功能确实足够“懂我”。

大致体验了天猫淘宝上的AI功能后,可以发现其布局并非孤立的功能堆砌,而是形成了协同作战的生态体系。在购物的几乎每个环节中都能感受到决策效率的提高。

再看京东这边,消费端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京东京言AI导购,在搜索框搜索时点击AI功能可直接进入对话界面。我们这里输入“便携充电宝哪个支持快充且安全”,很快就推荐出几款符合要求的,功能与淘宝的“AI万能搜”比较相似。

至于一些商家端的AI功能,作为用户最直观的体验就是AI客服。坦白讲,两家平台虽然都做到了24小时在线,但是在处理问题的能力上,仍与人工有较大差距。不过相比以往固定式回复,也确实更为聪明。

除了淘宝和京东,值得一提的还有抖音。虽然在双11热度不高,但在落地AI电商这件事儿,抖音的思路与传统电商平台不同,走的是影响消费决策的路线。

抖音的核心突破在于将豆包大模型打造为电商流量的新入口。用户在豆包中输入商品推荐需求,如“我想买手机”,系统会直接生成包含商品链接的推荐页面,并且一键直达抖音商城。

另外,抖音的AI战略与内容生态形成了一定的协同效应。AI工具能够快速将平台上的短视频、直播内容转化为商品推荐素材,同时根据用户的内容偏好优化推荐算法。这种“内容+AI+电商”的融合模式,可能成为抖音在电商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

综合来看,电商平台推出的AI功能,更多是为了降低用户的决策时间,提高成交效率,但对于用户来说,想要用低价买到心仪的产品还是很难,尤其是在双11这种大促中。比价一直以来都是用户做决策的重要链条。可惜在这个场景上,各家并没有将AI的功能发挥出来。

03

大模型成新入口,AI 电商开启想象空间

今年双11,AI电商的密集落地,除了改变了原有的平台体验外,更预示着电商模式可能迎来根本性变革。

淘宝的AI万能搜,京东的京东京言,腾讯元宝宣布接入京东,沃尔玛与OpenAI达成合作,豆包与抖音商城实现深度打通,这些案例不谋而合地指向一个趋势:大模型正从“辅助工具”向“购物入口”转变。

这种转变的核心逻辑在于,大模型的自然语言交互能力能够降低购物的决策门槛。用户无需再面对复杂的商品分类和搜索筛选,只需通过对话表达需求,AI即可完成从需求理解、商品匹配到下单支付的全流程操作。这种“对话式购物”模式,更符合人类的沟通习惯,尤其能够吸引不熟悉电商操作的中老年用户,拓展消费群体边界。

图/AI生成

从商业价值来看,大模型入口能够实现更精准地需求捕捉。传统货架电商的流量分配依赖用户主动搜索,而大模型可以通过日常对话洞察用户的潜在需求,实现“无意图购物”的场景创新。例如,用户在与大模型聊天时提到 “最近睡眠不好”,系统即可主动推荐助眠产品,这种被动式推荐往往具有更高的转化率。

不过,大模型成为主流购物入口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AI购物的场景定义仍较为模糊,不同平台的接口标准不统一,用户体验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大模型的推荐算法可能导致信息茧房,限制用户的选择范围。这些问题需要行业各方通过技术迭代和标准共建逐步解决。

从长远来看,AI对电商行业的重塑,最终将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内核。人工智能的核心价值不在于技术的炫技,而在于通过技术创新,让购物变得更高效、更便捷、更具个性化,同时帮助商家实现更可持续的增长。

目前的AI电商已经向逐步未来演进,消费端让AI成为每个用户的“专属购物顾问”,能够精准理解用户的偏好和需求,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消费服务;商家端用AI构建起 “智能经营大脑”,实现从产品开发、营销推广到库存管理的全流程自动化决策。

年双11的AI盛宴,只是这场技术革命的开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迭代,不仅将改变人们的购物方式,更将重塑商业的底层逻辑。对于平台和商家而言,唯有主动拥抱变化,加大技术投入,聚焦用户价值,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

天猫2025双十一发布会

京东2025双十一 发布会

国金证券,《电商行业深度报告》

Morketing,《双十一“四大新趋势”》

来源:科技新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