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最近挺受关注,毕竟身份摆在这里,既不是普通士兵,背后还牵扯着白俄、俄罗斯和乌克兰三方的关系,怎么看都不简单。
白俄罗斯候选人德米特里・乌斯的儿子伊万・乌斯,在乌克兰前线为俄罗斯作战时战死了。
这事最近挺受关注,毕竟身份摆在这里,既不是普通士兵,背后还牵扯着白俄、俄罗斯和乌克兰三方的关系,怎么看都不简单。
伊万是今年1月17日和俄罗斯军队签的作战合同,入伍才短短几周,春天的时候就没了消息,直接被列为失踪人员。
直到10月,乌克兰把一批阵亡士兵的遗体移交给俄罗斯,经过确认,伊万的遗体就在里面。
之后乌克兰武装部队联合部队司令部发了声明,证实是他们的防御力量打死了伊万。
本来想觉得他可能只是暂时失联,后来发现,战场之上,失踪往往和死亡离得特别近,尤其是像他这样入伍没多久的新兵。
伊万这一辈子,说起来还挺矛盾的。
2010年代中期,他就在俄罗斯社交平台VKontakte上管着一个亲俄组织,那时候就能看出来,他对俄罗斯的态度很亲近。
可到了2020年,他又跑去参加反对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抗议活动,结果因为游行被抓了,判了15天监禁。
一边亲俄,一边反自己国家的总统,这样的立场反差,外人确实得好好琢磨琢磨。
他的家庭背景也不简单,父亲德米特里・乌斯是个商人,开了家制图公司,伊万之前还在父亲的公司里上过班。
德米特里2010年参加过白俄罗斯总统选举,得票率还不到0.4%,选举结束后就被指控组织大规模骚乱,判了五年半监禁,好在五个月后就被赦免放出来了。
如此看来,伊万的成长环境里,政治因素一直都在,这或许也影响了他后来的选择。
伊万之所以会去乌克兰参战,官方说法是他对乌克兰怀有深深的仇恨。
搞不清这种仇恨是怎么来的,是和家庭经历有关,还是长期亲俄立场导致的?但不管原因是什么,他最终选择了签合同上战场,而这个选择,也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很显然,他以为自己能在战场上有所作为,却没料到,生命会定格在入伍后的短短几个月里。
伊万的事不是个例,在俄乌战场上,还有不少白俄罗斯公民和他一样,选择为俄罗斯作战,也一样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价。
白俄罗斯作为俄罗斯最亲密的盟友,自俄乌冲突开始后,俄罗斯就通过在白俄境内的征兵委员会招募当地人,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白俄人参战的重要原因。
乌克兰有个叫“我想活下去”的项目,10月13日发了份报告,里面说至少有314名白俄罗斯公民在乌克兰为俄罗斯作战时丧生。
这个数字看着不算特别大,但要知道,整个10年的苏联-阿富汗战争期间,白俄罗斯也就723人死亡。
这么一对比,就能发现现在的伤亡速度有多惊人。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个项目还公布了1338名曾为俄罗斯作战或仍在作战的白俄罗斯公民名单,估计里面大概四分之一的人已经死了。
而且项目明确说了,这份名单并不完整,实际死亡人数可能还要更多。
毫无疑问,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这样的损失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
这些参战的白俄罗斯新兵,和俄罗斯军方签完合同后,平均下来大概6.5个月就会死亡。
大多数死者都曾在俄罗斯第150摩托化步兵师服役,这支队伍在俄乌战场上的作战强度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还有白俄罗斯特种部队的成员也在其中,尤其是驻扎在白俄罗斯马里纳戈尔卡的第5独立特种部队旅的人,只是具体有多少人、部署在什么地方,并没有详细信息。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这些白俄罗斯公民远离家乡,跑到乌克兰的战场上,为另一个国家的战争卖命,最后却落得个高死亡率的下场。
更何况,白俄罗斯本身并没有直接卷入俄乌冲突,可它的公民却在这场战争中大量伤亡,这对国内社会的影响,恐怕不会太小。
说到底,伊万・乌斯的死亡不只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俄乌冲突背景下,无数普通民众被卷入战争的一个缩影。
他的复杂经历、特殊身份,让这个事件更受关注,也让人们更容易看到战争对个体命运的碾压。
而白俄罗斯公民参战的高伤亡数据,则进一步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残酷,以及俄白盟友关系背后,普通民众需要承担的代价。
战争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它会波及无数家庭,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
希望这样的悲剧能少一些,也希望更多人能看清战争的本质,毕竟和平,才是最值得珍惜的东西。
来源:木鱼脑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