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浪潮中,遂宁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成为西南地区印制电路板(PCB)产业的“领跑者”。在这片热土上,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与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十二载,以“相伴成长、共享共赢”为理念,探索出一条“双元共治、双师共长、双台共享”的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浪潮中,遂宁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成为西南地区印制电路板(PCB)产业的“领跑者”。在这片热土上,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与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十二载,以“相伴成长、共享共赢”为理念,探索出一条“双元共治、双师共长、双台共享”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新路径,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产教融合:从“订单培养”到“共生共长”
2012年,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与初创期的英创力公司首次“牵手”,以“订单班”形式开启合作。彼时,英创力年销售额仅2000万元,而遂宁PCB产业正处起步阶段。学校敏锐捕捉产业脉搏,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堂搬到生产线旁,首批30名“川职院英创力PCB工程班”学生成为校企联合孵化的“种子”。
十二年来,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从现代学徒制试点到职教本科探索,从“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到共建“PCB关键技术研究院”,双方构建起“四双协同、三化支撑、三阶段培养”的“433”学徒制人才培养格局。学生通过“三进三出”工学交替模式,在企业与课堂间循环提升,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骨干”。如今,英创力已成长为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行业百强企业,而川职院输送的500余名技术骨干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双师共育:博士蹲车间工匠上讲台
“校企合作不是简单的‘送学生进厂’,而是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生介绍。学校在英创力设立教师工作站,派驻博士团队长期驻企攻关。唐杰博士带领团队联合申报国家级重要目标防护项目,为企业争取8000万元国债资金;攻克“金手指腐蚀断裂”技术难题,创造间接经济效益500余万元。
企业技术骨干则走进校园,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CAM工程设计》等9部校企教材,将“Genesis软件操作”“高精度电路板检测”等前沿技术融入课堂。这种“双向互聘”机制锻造出一支“1+2+N”能力的高水平混编教师团队。
技术赋能:从“跟跑”到“领跑”
面对PCB产业“智改数转”新趋势,校企共建产教融合云平台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需求对接—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针对行业痛点,团队开展“废PCB蚀刻液制备铜粉”研究,开发“PCB自动报价系统”,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联合研发的“卫星用高多层软硬结合板”填补西南地区空白。
“校企合作让我们从‘小而精’迈向‘高而强’。”英创力董事长李清华感慨。企业连续八年跻身中国电子电路行业百强,而川职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入选四川省“双高”建设计划,发明专利授权量跻身全国职校前150强。
未来展望:数字赋能创新驱动
站在新起点,校企共同体正加速数字化转型。“我们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设‘数字孪生’实训基地,响应产业变革需求。”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黄远新表示。下一步,双方将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PCB关键技术研究院”,聚焦高频高速板、IC载板等高端产品研发,推动“产教研用”深度融合。
十二载风雨同舟,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与英创力用实践诠释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使命担当。从“人才共育”到“技术共研”,从“利益共享”到“责任共担”,这种“伴生式”发展模式为产教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川职方案”。(成诚)
来源:金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