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4月开始的打假闹剧终于可以收尾了,不是烂尾是所有人希望看到的结局。
编辑:风风木木
10月17日,检察院正式批准逮捕“柴怼怼”,至此由
今年4月开始的打假闹剧终于可以收尾了,不是烂尾是所有人希望看到的结局。
为了流量将矛头对准了以服务著称的企业“胖东来”时,谁也没想到,这把矛最终会掉转方向,刺向挥舞它的主人——网红“柴怼怼”。
网红“柴怼怼”发布一连串视频直指胖东来的玉石销售存在猫腻,
用“低价进货、高价销售、赚取暴利”等字眼,
迅速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风暴。
面对汹涌的舆论攻击,胖东来没有选择与柴怼怼进行口水战。
他们的反击,冷静而有力,堪称企业危机公关的典范,他们没有互相指责,
而是直接摊开账本,公布了玉石的进货渠道与价格细节,用透明化来击碎谣言。
更关键的一步是,胖杜来在4月25日直接将柴怼怼告上法庭,诉其商业诋毁,并将法院的《受理案件通知书》公之于众,这一操作,瞬间将网络骂战拉升到了严肃的法律层面。
五一假期期间,许昌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突击检查,更像是一场公开的“大考”,抽查视频显示,胖东来所有手续齐全,并无问题,等于为它的信誉盖上了官方认证的钢印。
正当公众的视线从胖东来身上移开,开始审视攻击者柴怼怼时,剧情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反转。
原来,这位高喊“打假”的网红,自己就是一个售假的主播,他用来攻击别人的“玉石”,竟成了审判自己的铁证。
有前实习生和网友爆料,柴怼怼的直播间环境极其简陋,办公区和直播区混杂,所谓的玉石货品就随意堆在地上。
超过三百名消费者联合报案,他们拿出发票和鉴定书,揭露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一位姓吴的女士花了1.68万元买的挂件,鉴定估价仅有367元,差价高达45倍。
网友米铮铮花近2万元买回的手镯,也被鉴定为颜色极不自然的“染色和田玉”。
警方介入后,随机抽检的30件样品,鉴定价值仅在30元到455元之间,而受害者们的支付总额却超过了500万元。
看到这些数额不免让人睁大了眼。
5月,平台方率先行动,在接到胖东来投诉后,下架了柴怼怼的29条侵权视频,并对其账号进行了一个月的禁言。
国家队随之入场,5月7日,人民日报发文,将这种行为定性为“网络黑嘴伤企”,明确指出无凭据的造谣必须依法打击。
7月2日,其微信公众号更是直接点名柴怼怼,披露其为吸引流量编造虚假信息的内幕。
紧接着,网信办的“清朗行动”将治理推向高潮,柴怼怼多个平台的账号被依法关闭。
最终的审判来自法律的重锤,9月8日,温州平阳警方根据消费者报案线索,在柴怼怼所在地将其和妻子肖某带走调查。
第二天,两人被刑事拘留,直到10月17日,随着检察院正式批准逮捕的消息通过官方渠道公布,这场由“打假”引发的闹剧,才终于以一种正义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如今国家提倡“一物一证”,看似迈出了一大步,但你知道吗?很多“证”依旧能造。
一张看似正规的证书,也许就是某个小作坊批量打印出来的。
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不是多出一张纸,而是让卖货的人,对自己卖出的每一件商品负起终身责任。
别再轻易相信“直播间的信任”,你信的从来不是主播,而是你那份想“捡便宜”的心理。
当你再看到“全网最低价”“独家秘方”“专家推荐”这些词时,先停一下,问自己一句,我为什么非买不可?
是怕错过?还是怕被看作外行?
很多时候,你不是被骗,而是被利用。
别等翻车了才后悔,别等钱没了才醒悟。
真正的清醒,是懂得——世上没有天上掉下的馅饼。
柴怼怼的倒台,是一个清晰的信号,他告诉所有人,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流量更不是作恶的挡箭牌。
商业信誉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任何试图通过抹黑他人信誉来为自己牟利的行为,都将面临最严厉的审视。
当你的根基是建立在谎言和欺诈之上时,你攻击别人的武器,早晚会变成毁灭自己的回旋镖。
信誉的反噬,虽迟但到,这正是整个事件最令人感到慰藉的地方。
信源:
1.人民日报
2.人民网
来源:面包飞满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