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风送爽,吹过阳原县揣骨疃镇的广袤田野,农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而谁能想到,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昔日竟是“冬春白茫茫,种啥啥不长”的盐碱荒地。从荒芜到丰收的蜕变,凝聚着当地党委政府与广大干部群众并肩奋斗的汗水与智慧。
秋风送爽,吹过阳原县揣骨疃镇的广袤田野,农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而谁能想到,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昔日竟是“冬春白茫茫,种啥啥不长”的盐碱荒地。从荒芜到丰收的蜕变,凝聚着当地党委政府与广大干部群众并肩奋斗的汗水与智慧。
揣骨疃镇地处桑干河南岸,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沿河两岸土地盐碱化问题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土壤板结、肥力贫瘠,农作物难以正常生长,农民辛勤耕耘却收成微薄。为彻底改变这一局面,揣骨疃镇党委政府下定决心,誓要让这片沉睡的土地焕发新生。
“我们尝试过多种作物,先后种植向日葵、贝贝瓜、万寿菊、麒麟西瓜等,但都未能成功。”谈及盐碱地改良的历程,揣骨疃镇农业技术负责人李晓辉感慨万千。面对一次次失败,镇党委政府没有退缩,而是组织人员远赴全国各地,学习盐碱地改良的成功经验。“越是艰难越向前”,成为当时考察团队的口头禅。经过成百上千次试验,他们终于发现,甜菜、胡萝卜、菊苣等根茎类作物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中展现出种植潜力,并逐步摸索出系统的土壤改良方法。
在土壤改良方面,揣骨疃镇注重从根本改善土壤结构与理化性质,总结出“迟播、浅种、密植、控水”的种植经验。具体包括:播种前增施有机肥,撒施石膏以中和碱性,并借助滴灌技术实现“洗盐压碱”。在栽培管理上,针对盐碱地地温回升慢的特点,适当推迟播种时间、控制播种深度,播后覆盖地膜,采用滴灌追肥,实现精准施肥与科学防控病虫害。
“今年6月,我们与霸州市禹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曲长城村种植菊苣菜200亩,每亩纯收入可达3500元。”揣骨疃镇党委副书记王尚廷介绍。目前,该镇已发展胡萝卜种植300亩、甜菜3000亩,预计每亩纯收入约1200元。
除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盐碱地改良也为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积极变化。随着土壤质量不断提升,植被覆盖率逐年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桑干河两岸正呈现出一幅田绿、水清、村美的生态画卷。(马国萍 赵晓新 马成霞)
来源:张家口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