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克司兰助力超高危ASCVD患者LDL-C达标,逆转冠脉病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3 01:11 1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全球心血管死亡的首要病因,血脂管理,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控制,是ASCVD一级与二级预防的核心策略。《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明确建议,ASCVD超高危人群的LDL-C治疗目标值为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全球心血管死亡的首要病因,血脂管理,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控制,是ASCVD一级与二级预防的核心策略。《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明确建议,ASCVD超高危人群的LDL-C治疗目标值为

为此,本刊特邀广东省人民医院刘勇教授分享一例ASCVD超高危患者的诊疗经验,并邀请河南省人民医院崔路乾医生对病例进行总结。该患者在传统降脂治疗未能达标后,加用新型降脂药物英克司兰,不仅成功实现血脂达标,还观察到冠脉斑块负荷逆转以及狭窄程度减轻,为此类患者的个体化管理提供更多治疗策略选择。

案例介绍:LAD-CTO超高危ASCVD患者——联合英克司兰治疗后的血脂达标与冠脉病变逆转

患者,男性,69岁,以“活动后胸闷、胸痛半年”为主诉,于2024年7月1日入院。

现病史

患者近半年来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胸痛,疼痛向左肩部放射,持续时间数分钟至1小时不等,初始自认为“肩周炎”,对症处理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心电图示:T波改变。运动平板试验提示:可疑阳性。冠脉CTA(2024.04.29)示:左前降支(LAD)6段、7段局限性混合斑块伴重度狭窄,左回旋支(LCX)13段节段性非钙化斑块伴重度狭窄,右冠状动脉(RCA)1段轻度狭窄。予以“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比索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效果不佳,门诊建议行冠脉造影检查,收治入院。

既往史及个人史

高血压病史1年余,自诉血压控制可;有吸烟史,已戒烟20年以上;无饮酒史。

家族史

无特殊遗传病史或心血管疾病聚集史。

相关检查

血脂:总胆固醇(TC)5.02 mmol/L,LDL-C 3.3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56 mmol/L,甘油三酯(TG)1.03 mmol/L,载脂蛋白(a) [Lp(a)] 122 mg/L。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211.6 pg/ml。余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正常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脏结构及功能正常。冠脉造影:①LAD近段狭窄约70%~80%,中段以远完全闭塞,前向血流TIMI 0级,可见同向侧支供应远端;②LCX远段狭窄约80%,前向血流TIMI 3级;③RCA第1、第2转折处狭窄约20%,前向血流TIMI 3级;④左主干(LM)未见明显狭窄,前向血流TIMI 3级。LCX定量血流分数(LCX-QFR):0.83。

入院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LAD慢性完全闭塞(CTO),LCX重度狭窄,RCA轻度狭窄]

高血压1级(很高危)

治疗策略及过程

风险分层

患者合并存在冠脉多支病变、LAD CTO、高血压及吸烟史,属于ASCVD超高危人群,指南推荐LDL-C目标值

治疗策略

①血运重建:LCX-QFR 0.83(功能学阴性),暂不干预;LAD为CTO病变且伴近段重度狭窄,存在心肌缺血证据,拟开通LAD CTO;②降脂治疗:前期“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治疗后,LDL-C仍为3.39 mmol/L,未达标,需联合更强效、长效降脂药物(英克司兰)。

LAD CTO开通手术过程

LAD CTO开通术中,微导管辅助下先以SION导丝送至LAD中段,更换XT-R导丝,通过闭塞病变至远段,造影确认真腔,跟进微导管,交换SION导丝至远端,同步送SION Blue导丝至D3分支。依次用2.0 mm × 15 mm预扩球囊、2.0 mm × 10 mm切割球囊(改善钙化)扩张LAD中段,1.5 mm × 15 mm球囊扩张D3开口。血管内超声(IVUS)示LAD-D3交汇处严重钙化[最小管腔面积(MLA)2.0 mm2]、近段狭窄(MLA 3.53 mm2)。中段植入2.75 mm × 30 mm支架,近段经切割球囊扩张后植入4.0 mm × 18 mm支架,最终经高压球囊优化,IVUS确认支架贴壁良好、膨胀完全。

术后药物治疗及随访

术后药物治疗

降脂方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 qd + 依折麦布片10 mg qd + 英克司兰(本次住院第1针,出院后第3个月注射第2针,第6个月注射第3针,之后半年注射一次)。

抗血小板方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qd + 氯吡格雷片75 mg q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护胃方案:泮托拉唑肠溶片40 mg qd。

随访结果

2025年7月17日,心电图:窦性心律,顺钟向转位。

2025年7月17日,血脂:TC 2.63 mmol/L,较前下降47.6%;LDL-C 1.55 mmol/L,较前下降54.3%;LP(a) 77 mg/L,较前下降36.9%(表1)。

表1.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

2025年7月17日,CTA:冠心病,二支病变。LAD支架植入术后改变、支架管腔未见明显再狭窄;RCA中段轻微狭窄(约10%~20%);LCX中远段管壁见混合斑块,管腔中度狭窄(50%~60%)。

2025年7月18日,CT冠脉血流储备分数(CT-FFR)分析见表2。

表2. CT-FFR分析

病例特点总结

高危因素集中:冠脉多支病变+CTO,合并高血压、吸烟史,属于ASCVD超高危人群,且传统降脂药物(他汀+依折麦布)疗效不佳;

手术难度中等:LAD中段CTO伴钙化,通过“XT-R导丝+切割球囊”成功开通,IVUS指导实现支架优化;

降脂方案个体化:联合新型小干扰RNA(siRNA)药物英克司兰,解决传统药物疗效不佳问题;

冠脉病变逆转:联合用药1年后,LDL-C从3.39 mmol/L降至1.55 mmol/L,降幅达到54.2%,评估发现冠脉斑块负荷逆转,狭窄程度显著减轻,FFR改善,且无药物不良反应。

讨论:英克司兰在本例ASCVD超高危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明确指出,ASCVD超高危人群(如冠脉多支病变、CTO、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的LDL-C目标值需降至

英克司兰通过siRNA技术,特异性结合肝脏细胞内的PCSK9 mRNA,阻止其翻译为PCSK9蛋白,进而减少LDL受体降解、增加肝脏对LDL-C的清除[2]。与传统PCSK9单克隆抗体(需每月/每两周注射,作用于循环中的PCSK9蛋白)相比,英克司兰的“源头阻断”机制更持久,一次注射可维持LDL-C稳定降低6个月[2]。本例患者2025年7月随访时LDL-C仍维持在1.55 mmol/L(较基线降54.2%),接近指南目标值,印证了其长效降脂效果。本例患者随访1年的血脂变化显示,TC从5.02 mmol/L降至2.63 mmol/L(降幅47.6%),LDL-C从3.39 mmol/L降至1.55 mmol/L(降幅54.2%),且未出现“降脂效果波动”。这与英克司兰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一致——注射后2周内LDL-C开始显著下降,4~6周达最大降幅,之后维持稳定至下次注射[2],避免了口服药物因“漏服”导致的血脂反弹。2025年7月冠脉CTA随访显示:①LAD支架通畅,无再狭窄;②LCX中远段狭窄程度从“重度(80%)”降至“中度(50%~60%)”,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甚至逆转。这一结果与英克司兰的“斑块调节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持续的LDL-C

总结

本例69岁LAD-CTO合并多重高危因素的ASCVD超高危患者,通过“LAD CTO开通+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英克司兰”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实现了“LDL-C显著达标、非CTO病变改善、无不良反应”的良好结局。该病例充分证明,对于传统降脂药物不达标、合并多种基础病的ASCVD超高危患者,英克司兰是一种“强效、长效、安全”的降脂选择。

点评

英克司兰的长效性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持续的LDL-C降低接近指南目标值(

专家简介

刘勇 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美国心脏病学院Fellow(FACC),Medcine Advances编委(心血管)

擅长复杂冠心病与瓣膜病介入手术,专注冠心病心肾研究;国家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主持4项国自然基金和5项临床研究;通讯发表在JACC Cardio Int、Metabolism等杂志,含>10分6篇

学术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青委

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循证医学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临床试验分会常委

中国高血压达标中心认证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血管病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心脏病协会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大湾区心脏协会医工融合与转换创新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精准医疗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委

崔路乾 医生

河南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在读博士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主治医师

专业方向:心血管内科 重症医学

擅长心血管急危重症的诊断及治疗,掌握冠心病、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熟悉操作呼吸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重症器械辅助支持治疗

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等.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51(5): 409-453.

2. Stein E A, et al. Inclisiran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N Engl J Med.2021;384(15): 1437-1446.

3. Kjeldsen K, et al. Inclisiran: A Review in Heter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 and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rugs.2022;82(10): 1129-1144.

4. Raal F J, et al. Effect of Inclisiran on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n Patients with Heter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Circulation.2022;146(10): 773-783.

审批码LEQ0055487-115258,有效期为2025-10-16至2026-10-15,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来源:国际循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