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辆001号车由京东联合广汽集团与宁德时代共同打造,主打“巧克力换电”技术,支持电池快速更换,官方公布的续航区间为401–600公里。尽管整车参数尚未完全披露,且明确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但拍卖规则设置得极为轻量:用户只需缴纳100元保证金即可参与,即便最终弃
昨天(10月22日)刷屏的一则消息,让不少圈内人直呼“看不懂”:京东“国民好车”001号特别版,起拍价1元,最终竟以7819.3399万元落槌。
这场持续4小时的拍卖,吸引了超27万人围观,出价次数高达23733次。
一辆预计售价仅10万至12万元的电动车,溢价近78倍成交——这到底是情怀买单,还是流量游戏?
说实在的,这事儿乍看荒诞,细想却有迹可循。
这辆001号车由京东联合广汽集团与宁德时代共同打造,主打“巧克力换电”技术,支持电池快速更换,官方公布的续航区间为401–600公里。尽管整车参数尚未完全披露,且明确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但拍卖规则设置得极为轻量:用户只需缴纳100元保证金即可参与,即便最终弃拍,损失也不过百元。
坦白讲,这种“限量编号+平台首发”的玩法,在新能源圈早有先例。收藏圈和营销圈都认这个逻辑——编号越靠前,故事越足,稀缺性越强。但7800万的成交价,已经远远甩开了以往所有类似尝试。比如此前蔚来EP9或小鹏纪念版车型的拍卖纪录,均未突破千万元量级。这次的数字,早已不是“高溢价”三个字能解释的范畴了。
那么,京东图什么?
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一次卖车行为,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用户行为实验+品牌声量引爆。27万围观、2.3万次出价,意味着海量用户数据沉淀和社交裂变流量。京东自己也说得很清楚:不参与制造,只负责用户洞察与独家销售。换句话说,它卖的不是车,是注意力。
对广汽和宁德时代而言,这场拍卖则是技术落地的高光时刻。“巧克力换电”模式此前主要在部分商用场景试水,大众市场认知度有限。借由001号车的超高关注度,换电模式得以强势进入主流视野。尤其在当前快充与换电路线之争尚未明朗的背景下,一次现象级事件,足以撬动舆论风向,甚至影响政策与资本的判断。
而普通消费者的情绪则更为复杂。一方面,有人质疑:花7800万买一辆成本不过十来万的量产车,是不是疯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这是对“中国智造”和平台生态的信任投票。讲真,这事儿越来越不像买车,更像抢数字藏品——稀缺编号、平台背书、社交谈资,三者叠加,催生了非理性溢价。
重点来了:当一辆车的价值不再由性能或成本决定,而是由“编号001”和“平台首拍”定义时,我们到底在为产品买单,还是为符号买单?
换个角度对比历史类似事件,更能看出这次的离谱程度。2021年,特斯拉曾拍卖一辆马斯克签名的Cybertruck模型,成交价约22万美元;2023年,比亚迪为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举办仪式,但并未公开拍卖。而此次京东001号车的成交价,折合美元已超1000万,远超行业惯例。
更值得警惕的是,市场定价与拍卖价之间存在巨大鸿沟。一辆量产车,即便配置拉满,成本也难超15万元。7819万元能买下近800台同款车。这不禁让人发问:如果真有人付款提车,他会开上路吗?还是直接锁进展厅,当成一件行为艺术?
目前京东已表示,正在联系竞拍成功者确认支付意向。若最终弃付,车辆将被“妥善处理”——不排除二次拍卖,或转为品牌资产。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事件已经成功将“京东造车”推上热搜,并为11月9日的正式发布铺足声量。
说白了,这就像花10万元买一张NFT头像——你买的不是图像,是入场券,是身份标签,是参与一场时代叙事的资格。
别忽视这一点: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流量本身就是货币。而京东这次,用1元起拍撬动了近8000万的账面价值和无法估量的传播势能。哪怕最终买家弃拍,平台也早已赚得盆满钵满——数据、话题、用户互动,样样不落。
这究竟是理性消费,还是营销泡沫?或许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一辆车可以被拍出7800万,我们已经站在了消费逻辑重构的临界点上。
来源:洛森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