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家女儿上初中后,作业之余也爱抱着手机,无非就是和同学聊聊天,刷刷视频。
学习累了,如何放松?
孩子们喜欢的玩游戏、看电影、刷视频,终究是脱离不开电子产品。
我家女儿上初中后,作业之余也爱抱着手机,无非就是和同学聊聊天,刷刷视频。
那天她爸爸翻出了尘封已久的大富翁棋盘,带着娃一起玩。
印象中这盒大富翁是孩子幼儿园时买的,没想到初中了她还迷上了。
最近,家里时常会传来父女俩这样的谈判声和嬉笑声。
“我要在这块地上建3栋房子!”
“不行不行,这块地我已经买了”
“哎呀!我又进监狱了!”
我一看,两人埋头在一张彩色棋盘上,周围堆满了花花绿绿的钞票。
我这个旁观者实在好奇,不就是掷骰子、买地皮吗?这有什么好玩的?
直到后来被拉入战局,亲自参与了几次后,我才发现,这个看似简单的大富翁游戏,还真是个宝藏!
桌面棋局代替了IPAD屏幕,骰子代替了屏幕触控,面对面的谈判代替了孤独地刷视频。
孩子会看着她爸掷出1点逃过一劫而懊恼,又因为抽到免费出狱卡而欢呼雀跃。
童年笑声回来了!
01
青春期的孩子,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闷葫芦。问什么都是还行、随便、知道了。
相信很多家长都深有体会。
但在这个游戏里,一切都变了。
为了达成交易,女儿会主动和爸爸谈判:“我用这块地加500块,换你那个深蓝色的地皮,怎么样?”
被送到监狱时,她会撒娇:“爸爸,借我500块交保释金嘛!”
每次游戏结束后,他们还会津津有味地复盘:
“你这次破产是因为你前期买了太多地……!”
“也就是你运气好,要不然我能赚更多!”
父女俩共同话题更多了。
02
玩得多了,我慢慢发现,这可不只是个游戏,还是一堂为孩子定制的财商课堂。
玩的过程中,爸爸会顺便给孩子科普一下。比如:
资产与负债:能收租的地产是资产,而要付过路费的地段就是“别人的资产,自己的负债”。
投资与风险:手里握着有限的现金,是该大部分投入买地,还是留足备用金?
是买昂贵的地段期待高回报,还是分散投资降低风险?这些投资决策,在游戏中一次次上演。
规则意识:游戏有游戏的规则,该交钱时绝不赖账,该进监狱时乖乖进去。
这种对规则的敬畏,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
这些概念都会在游戏中逐步地建立、了解和熟悉。
03
印象比较的是有一次,女儿精心布局,眼看胜利在望,却因为一次不走运的掷骰子,把所有的钱都赔给了爸爸,瞬间破产。
她有点泄气,觉得自己的努力毁于一旦。
她爸爸没有让着她,而是跟她说:“游戏可以重来,但风度不能丢。输了就不高兴,可不是玩家的风格。”
虽然输了游戏,但要学会如何有风度地认输。
慢慢地,她学会了赢了不骄躁,考虑对手的感受;输了不气馁,分析原因下次再战。
现在,无论输赢,她都能很平静。
这种抗挫折能力的不断训练,也许比游戏本身更加宝贵。
现在,孩子学习累了,就会拉爸爸来一局大富翁。
最近升级了,那盒大富翁玩腻了,又买了一盒新的,大明商贾风云录。
相比那盒老的大富翁,规则更复杂、棋盘更有趣、地图更精美、道具细节满满。
有4种角色,可以2-4人一起玩。
3种钱币,铜钱、宝钞和黄金。
玩家代入到大明的场景中,当明朝掌柜,铁匠铺、纺织店、珠宝店、驿站、书店,各种明朝热门商品买卖,一整个沉浸式穿越!
孩子还总结了经商玩法的小经验,比如坐牢后得尽快把自己解救出来!
因为停留期间自己店铺没收益,也会少几次购买店铺的机会,要是店铺被其他玩家都购买完了,就只能破产了。
这个简单的棋盘游戏,给孩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仅让孩子远离了屏幕,回到了真实的人际互动中,也让青春期的亲子沟通变得轻松自然,还在欢笑中传授了财商知识,在输赢之间塑造着孩子的品格。
来源:青雉的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