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小麦陆续进入抽穗灌浆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近日,在任泽区西固城镇路一村的一处麦田里,种粮大户吴奎生在手机上简单操作后,一根根预埋在地下的半自动伸缩式喷灌设施伸出头来,向麦田喷水,为绿油油的麦苗送去“营养水”。
本报讯(记者张明明 通讯员徐乐陶)当前,小麦陆续进入抽穗灌浆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近日,在任泽区西固城镇路一村的一处麦田里,种粮大户吴奎生在手机上简单操作后,一根根预埋在地下的半自动伸缩式喷灌设施伸出头来,向麦田喷水,为绿油油的麦苗送去“营养水”。
“过去浇地全靠人工,一天只能浇10亩左右,不仅慢还浪费水,我这1000亩地浇一遍电费得1万多元,人工费将近2万元。现在使用伸缩式喷灌设备,用水量省了近一半水,而且3天就可以浇一遍,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吴奎生说。
“从手机小程序上就能远程操控喷灌设备,还有智能诊断、专家咨询等服务,功能很丰富。”任泽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办主任李鑫说。2011年以来,该区已建设高标准农田36.8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80%,田间通达度达到100%,伸缩式喷灌已覆盖农田2600余亩。
种粮大户吴文峰用上了农业“黑科技”——指针式喷灌机,他的300亩麦田只用1天时间就浇了一遍水。
“指针式喷灌机浇地十分方便,它在喷洒作业过程中能自动移动和停止,在手机上设置好就行,很方便。”吴文峰说。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这种指针式喷灌机只需一人操作,而且可以根据小麦长势需求,精准控制喷水量和灌溉范围。
近年来,任泽区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提升田间管理智慧化水平,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鼓励种粮大户和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大幅提升了作业与管理效率,跑出麦田管理“加速度”。
“我们正推动农田建设从‘量积累’向‘质提升’转变。”李鑫说,该区已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田面积35万亩,同时实现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向绿色农业迈进。
本文来自【邢台日报-邢台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