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大爷今年62岁,平时身体一直不错。直到去年体检时,偶然发现肾小球滤过率(eGFR)仅为55 mL/min/1.73㎡,属于轻度到中度肾功能减退。他当时只是叹口气:“反正也没症状,慢慢调吧。”
李大爷今年62岁,平时身体一直不错。直到去年体检时,偶然发现肾小球滤过率(eGFR)仅为55 mL/min/1.73㎡,属于轻度到中度肾功能减退。他当时只是叹口气:“反正也没症状,慢慢调吧。”
可是半年后,他开始出现腿肿、夜尿多、疲乏感强,日常活动明显受限。
直到一次感冒用药后,肾功能骤降,住进医院。
住院期间,肾内科医生对他说一句话,让他彻底醒悟:“并不是肾差就一定不能改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给肾一个‘修复环境’?如果能坚持下面这7 点,很多人实际观测到肾功能稳定甚至反弹。”
这个观点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肾功能不好就躺平等待?
不是的,“慢下来”也可能“慢反弹”。
接下来的内容,就是李大爷从“无声肾衰”走向“稳定期”的关键7 招。
你也可以从今天开始做。
部分人误以为肾功能下降就是“无可逆的坏事”。
其实,越来越多研究指出,在肾功能尚未进入透析期的阶段,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减缓恶化、改善指标、提升生活质量是可能的。
具体机制包括:
低盐低蛋白饮食:减少肾脏负担、控制尿蛋白或微量白蛋白,是延缓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规律运动+控制血压、血糖、体重: Meta分析发现,有氧运动能改善 eGFR、降低血肌酐、24 小时尿蛋白。戒烟、控重、少饮酒:10年随访研究显示,持续吸烟、体重增加与 eGFR 下降明显相关。换言之:肾不好,并不代表“就此认命”,而是一个可控、可改善、可延缓进展的过程。
不过要强调:改善不是立刻翻转,也不是“一招搞定”,而是“坚持7点,积少成多”。
下面是医生推荐的“7 大行为”——每个都可以立刻开始,且有实证支持。
1. 控制钠盐摄入:建议每日钠摄入<2 300 mg(约6 g盐)或更低。过量钠盐会导致血压升高、水肿加重、肾小球负担加大。
2. 谨慎蛋白质摄入,但保证优质蛋白:在非透析阶段,适度减少动物蛋白、增加植物蛋白,有助于减轻肾负荷。
3. 保持适度有氧运动,每次30 分钟以上:研究显示,单次有氧运动超过30 分钟可改善 eGFR、血肌酐、24 h尿蛋白。
4. 控制血压、血糖和体重:这三项是肾功能下降的重要驱动因素。减肥、控糖、降压,是恢复肾功能关键。
5. 戒烟少酒、改善睡眠:烟草和酒精均会加速肾血管损伤;睡眠不足也与肾功能下降相关。
6. 监测并控制尿蛋白/微量白蛋白:这是肾损伤早期信号。若发现蛋白尿,应及时与医生调整治疗。
7. 与肾病专科和营养师保持联动:定期检查 eGFR、尿素氮、肌酐、尿蛋白,定制化饮食与用药方案。营养支持对于延缓进展极其重要。
通过这7点,李大爷12 个月后,eGFR由55 mL/min/1.73㎡提升到约60 mL/min/1.73㎡,夜间腿肿改善、体重下降6 kg、血压稳定在130/80 mmHg。
虽然不是回到“完全正常”,但质量大幅提升。
医学共识普遍认为,对于尚未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的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医学管理可以有效延缓进展,甚至在一定程度改善肾功能状况。
建议从以下角度入手:定期监测、低盐低蛋白饮食、规律运动、控压控糖、戒烟限酒、专业营养支持、积极配合医嘱。
当然,具体健康情况仍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
是否能达到预期改善效果,还需依据个体病史、合并症、基线肾功能及治疗响应而定。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Castle E.M., Greenwood S.A., Müller R.-U. “The Importance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Kidney & Dialysis, 2023. MDPI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Kidney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PMC. 2023. PMC官网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Exercise on Kidney Diseases.” PMC. 2022. PMC官网
“Nutrition and Kidney Disease, Stages 1‑5 (Not on Dialysis).” NKF.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Modifiable Lifestyle Behaviors and CKD Progression.” Kidney360. journals.lww.com
来源:老徐医学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