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暮秋霜华凝,万物知岁寒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3 10:12 1

摘要:霜降悄然降临。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的到来,不仅标志着天气渐寒、昼夜温差进一步拉大,更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与生活智慧。

霜降悄然降临。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的到来,不仅标志着天气渐寒、昼夜温差进一步拉大,更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与生活智慧。

FROST'S DESCENT

霜降节气来源

霜降,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来临,此并非指天降白霜,而是喻示气温骤降、昼夜鸿沟的气候特征。霜降时节,午暖晨寒,秋燥鼎盛,万物在阴阳交替中开启冬藏序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其名曰:"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节,太阳到达黄经210度,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岭南地区却仍感秋意微凉。这种气候的梯度差异,正是中国幅员辽阔的生动写照。农谚有云:"霜降见霜,米谷满仓",适度的初霜预示着来年的丰收。

秋暮霜华浓


FROST'S DESCENT

霜降三侯

古人将霜降分为三候,每候五天,通过对动植物和自然现象的观察,生动地展现了霜降时节的物候变化,这既是对自然的细致感知,也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

01一候豺乃祭兽

豺狼将捕获的猎物整齐陈列,宛如祭祀。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动物本能,更深层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馈赠的感恩之心。《逸周书》称其"示有先後也,类乎祭",体现了中国人"取之有时,用之有度"的生态智慧。

02二候草木黄落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此时草木纷纷落叶,不仅是自然规律,更是植物减少蒸腾、保存水分的生存策略。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千古绝唱,正是对此景的深刻写照。

03三候蜇虫咸俯

昆虫藏入洞穴,垂头不动进入冬眠。这一现象印证了《黄帝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的养生理念。古人观察入微,将物候变化与人事相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时空观。

FROST'S DESCENT霜降习俗

霜降时节,各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赏菊:品秋之雅韵

霜降时节,秋菊傲然绽放,形成"菊有黄华"的独特景致。古人将赏菊与诗词创作相结合,白居易曾咏"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道出菊花的坚贞品格。如今,一些地方举办的菊花文化节,既延续了传统的赏菊习俗,又融入了花艺设计、灯光夜景等现代元素,让这一古老习俗焕发新生。

吃柿子:寓意事事如意

"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的民谚蕴含着深刻的养生智慧。此时的柿子经过霜打,糖分充分积累,口感佳。在南方地区,人们会将柿子制成柿饼,经过晾晒、出霜等工序,成为冬日滋补佳品。

空天万里霜

风卷清云尽


进补:滋补身体迎寒冬

民间素有"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的说法。在广东地区,人们会在霜降日食用羊肉、牛肉等温补食材;江南一带则偏爱用当季的板栗、花生炖汤。这些食俗既符合中医"秋冬养阴"的理论,也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养生智慧。

霜降时节,天地间阴阳之气交替转换,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更应注重防寒保暖,同时加强运动以及合理饮食。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此时的养生之道,正是中医药"天人相应"整体观的具体体现。在这个昼夜温差较大的节气,中医药文化为提供了系统而智慧的养生指引。

中医药文化体验馆正成为传播这些养生智慧的重要平台。在这里,参观者不仅可以了解中医药文化的理论精髓,还能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医药文化体验馆由数字创意领域领军企业之一的恒信东方受托承制,由五次斩获奥斯卡金像奖的理查德・泰勒爵士领衔创作。它打破时空的桎梏,借助 VR、CG、雕塑、多媒体等技术多维呈现,将中医药的起源密码与千年奥秘娓娓道来,诠释了 “中国故事,国际演绎” 的深远意境。

在这个时节,走进中医药文化体验馆,感受穿越千年的中医药智慧,学会用自然的方式守护身心健康,体会中国人独有的生命观与健康观。

霜华不是终结

而是另一种开始

就像人生需要沉淀

自然也需要积蓄

在这短暂的秋光里

学会从容地收藏

静待下一个春天的萌发

来源:恒信东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