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流动摊贩是民生百态的缩影,但其经营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开展,这既是维护城市公共秩序的基础,也是保障公众安全的前提。2025 年 10 月 19 日,广西南宁街头出现一辆经三轮车深度改装的超长摆摊餐车,近 5 米的车身搭配齐全的 “移动厨房” 配置,迅速
城市流动摊贩是民生百态的缩影,但其经营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开展,这既是维护城市公共秩序的基础,也是保障公众安全的前提。2025 年 10 月 19 日,广西南宁街头出现一辆经三轮车深度改装的超长摆摊餐车,近 5 米的车身搭配齐全的 “移动厨房” 配置,迅速在网络引发热议。最终,该车因多项违规行为被城管部门查处、交警部门扣车,这一事件不仅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更折射出城市管理与个体经营间需平衡的现实课题。
街头惊现 “移动厨房”:5 米餐车视频走红网络
2025 年 10 月 19 日午后,南宁市区一条双向两车道的道路上,往来车辆正有序行驶。此时,一辆外形奇特的车辆从支路汇入主路,其庞大的体型与周边常规车辆形成强烈反差,瞬间吸引了路边行人与过往司机的目光。一名正等待红绿灯的网友,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罕见场景,这段时长 1 分 23 秒的视频,随后在社交平台掀起传播热潮。
从网友发布的视频画面中,能清晰看到这辆 “特殊餐车” 的全貌。它以普通电动三轮车为基础框架,但车身经过了彻底的改造升级。车辆四周加装了厚度约 0.8 厘米的银色钢板,钢板拼接处的焊接纹路清晰可见,部分焊点还残留着黑色焊渣,显然是手工改装的成果。车身两侧分别固定着一组不锈钢操作台,左侧操作台上,一口直径约 45 厘米的铸铁炒锅稳稳放置,锅底附着一层浅褐色的油垢,旁边挨着一个小型液化气罐,蓝色软管从罐体延伸至灶台下方,连接处用铁丝简单固定;右侧操作台上,三个大小不一的白色瓷盆堆叠摆放,盆内还残留着少量米浆痕迹,推测是制作 “生料粥” 的工具。
车头前方的金属支架被改造成简易食材架,上面整齐码放着几捆上海青和香菜,蔬菜叶片上还沾着细小的水珠,能判断是当日新鲜采购的食材。车辆顶部用两根镀锌钢管搭建起长方形支架,支架上悬挂着一块红色喷绘广告牌,白色加粗字体印着 “生料粥” 三个核心品类,下方用稍小字体标注着 “新鲜现煮” 字样,最底部则印着一串 11 位的订餐电话,广告牌边缘因长期风吹日晒略有卷边,角落还沾着些许灰尘。
最令人瞩目的是车辆的长度,视频拍摄者特意将镜头转向路边停放的一辆紧凑型家用轿车,通过画面比例对比,这辆改装餐车的长度几乎是家用轿车的 1.8 倍。有细心网友根据视频中车辆与道路标线的比例估算,结合常见道路标线长度标准,得出该车实际长度接近 5 米,远超普通三轮车 2 米左右的常规长度。视频后半段,一名穿着深蓝色夹克、头戴黑色鸭舌帽的男子,正坐在驾驶位上操控车辆,由于车身过长,车辆在转向时需要更大的转弯半径,行驶过程中车身略有晃动,与周边平稳行驶的车辆形成鲜明对比。
这段视频在社交平台发布后,短短 3 小时内转发量突破 5 万次,获赞量更是快速攀升至 13 万以上。评论区里,网友们的讨论热情高涨。有网友调侃道:“这哪是摆摊车啊,分明是把整个小店都装在轮子上了,老板这是要把生意做到每条街啊。” 还有网友开玩笑说:“这么大的‘移动店铺’,以后逛街饿了,说不定在路口就能碰到‘移动厨房’,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堵车。”
在轻松调侃的同时,不少网友也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一位从事车辆维修行业的网友留言:“这种改装完全不符合安全标准,三轮车的车架原本承重有限,加装这么多设备和钢板,很容易导致车架变形,而且制动系统也可能受影响,上路太危险了。” 另一位关注交通法规的网友则指出:“仔细看视频,这辆车前后都没有挂车牌,不管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上路行驶都得挂牌,这明显是违规的。” 随着讨论的深入,越来越多网友开始关注车辆的合规性与安全性,理性声音逐渐成为评论区的主流。
记者追访:订餐电话透露车辆被扣信息
10 月 21 日下午,针对这起引发广泛关注的 “巨无霸” 餐车事件,极目新闻记者展开了进一步调查,试图联系餐车经营者,了解事件背后的更多细节。
记者从网友发布的视频中截取了广告牌上的订餐电话,在 15 时 10 分左右拨通了该号码。电话铃声响了 4 声后,一名操着南宁本地口音的中年男子接通了电话。当记者表明身份,并询问对方是否为 “巨无霸生料粥餐车” 的经营者时,电话那头的男子明显停顿了一下,约 2 秒后回应道:“你打错了吧,我不是那个餐车的老板,就是偶尔帮朋友接一下订餐电话。”
记者继续追问,希望能了解餐车的具体情况,以及近期是否还在运营。该男子语气略显犹豫,沉默片刻后透露:“那辆车现在开不了了,前天晚上就被交警扣走了,具体扣在哪个停车场我也不清楚,你要是想订餐,还是找别家吧。” 当记者进一步询问车辆被扣的原因,以及是否有目击者看到查处过程时,该男子以 “我知道的也不多,别再问了” 为由,匆匆挂断了电话。记者随后再次拨打该号码,电话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为了核实信息的真实性,记者前往南宁市区多个摊贩聚集的区域进行走访。在兴宁区一家大型商场附近的街角,一名在此经营早餐摊多年的张姓摊贩,向记者讲述了他所看到的查处场景。张师傅表示,他与 “巨无霸” 餐车的经营者并不相识,但 10 月 20 日晚曾亲眼看到该车被查处的过程。
“那天晚上大概 7 点半左右,正是商场周边人流量最大的时候,我正在收拾摊位准备收摊,就看到那辆超长餐车慢悠悠地开过来,直接停在了商场正门旁边的人行道上。” 张师傅回忆道,餐车停下后,经营者从驾驶位下来,开始整理车旁的操作台,还没等拿出食材,就有两辆执法车开了过来,一辆是城管执法车,另一辆是交警巡逻车。
“执法车停下后,下来了 4 名工作人员,其中两名穿着城管制服,另外两名穿着交警制服。他们先走到餐车旁边,跟经营者说了几句话,然后开始检查餐车的情况。” 张师傅说,当时围观的人不多,大家都站在不远处看着,能看到城管工作人员拿着记录仪在拍摄,交警则围着餐车查看车身结构,还时不时弯腰查看车轮和车架。整个过程中,经营者没有与执法人员发生争执,只是偶尔点头回应,大约半小时后,交警开来了拖车,将 “巨无霸” 餐车拖离了现场,城管工作人员则在现场做了相关记录后离开。
“其实这段时间,商场周边管得挺严的,不允许在人行道上摆摊,之前也有小摊贩被劝离过,只是没想到这次碰到这么大的餐车。” 张师傅补充道,他经营早餐摊多年,一直遵守规定在指定区域摆摊,“做生意不容易,但也不能违反规定,影响别人走路,还可能有安全隐患。”
多方证实:20 日晚兴宁区商场附近执法查处
随着记者走访的深入,更多关于查处过程的细节被逐步还原。在兴宁区上述商场附近的一家便利店,店员李女士也向记者证实了 10 月 20 日晚的查处行动。
李女士表示,当晚她正在便利店收银台值班,透过玻璃门能清楚看到外面的情况。“大概 7 点 20 分左右,那辆很长的餐车开过来,停在人行道上,挡住了一半的路,有路人路过时还绕着走。” 李女士说,没过几分钟,两辆执法车就到了现场,执法人员下车后先向经营者出示了证件,然后开始沟通。“具体说什么听不太清,但能看到经营者一直在点头,没有反抗的意思。后来交警打电话叫了拖车,拖车到了之后,用钢丝绳把餐车固定好,慢慢拖走了,整个过程挺顺利的,没有吵闹。”
记者还联系到兴宁区一位负责该区域街道巡逻的社区工作人员,对方表示,10 月 20 日晚确实接到过群众关于 “超长餐车占道经营” 的投诉,随后将情况反馈给了城管和交警部门。“群众反映,那辆餐车停在人行道上,影响行人通行,而且车辆看起来很笨重,担心会有安全问题。我们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联系了相关执法部门,让他们去现场处理。” 该工作人员说,后续了解到执法部门已经对餐车进行了查处,具体处理结果还需以执法部门的回应为准。
官方回应:占道经营与违规上路成查处核心原因
10 月 21 日下午,兴宁区相关执法部门针对 “巨无霸” 餐车事件,分别作出了明确回应,厘清了此次查处行动的核心原因。
兴宁区某城管中队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0 月 20 日晚 19 时许,中队接到群众投诉,称兴宁区某商场周边有人占用人行道摆摊经营,导致行人通行受阻。“接到投诉后,我们立即安排了 4 名执法人员,驾驶两辆执法车赶赴现场,到达时间大概是 19 时 25 分。” 该工作人员介绍,执法人员到场后发现,投诉中提到的摆摊车辆正是那辆引发热议的超长改装餐车,当时车辆停放在商场正门东侧的人行道上,占据了约 1.5 米宽的路面,而该人行道总宽度仅为 3 米左右,导致行人只能从机动车道绕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根据《南宁市城市管理条例》中关于‘禁止占用城市人行道从事经营活动’的规定,我们现场对餐车经营者进行了法规宣讲,告知其占道经营的行为已违反相关规定,并依法启动了查处程序。” 该工作人员进一步说明,城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处理占道经营问题,在现场核实情况、固定证据后,考虑到车辆存在明显改装痕迹,可能涉及交通违规,便联系了辖区交警部门前来协助处理。“车辆的具体改装情况和上路资质问题,需要交警部门进行专业判定,所以后续车辆由交警部门依法查扣,具体的扣车原因和处理流程,建议咨询交警部门。”
随后,南宁当地交警部门也针对此次扣车行动作出回应。交警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接到城管部门的协助请求后,两名交警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对餐车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该车存在多项违规情形,已不符合上路行驶的基本要求。
“首先是非法改装问题,这辆车原本是普通电动三轮车,但其车身长度、宽度都进行了大幅改动,还加装了钢板、灶台、广告牌等大量附属设施,完全改变了车辆的原有结构和技术参数,违反了《南宁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中‘禁止擅自改变电动自行车的结构、主要技术参数’的规定。” 该工作人员解释道,这种非法改装会严重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三轮车的车架承重能力有限,加装过多设备后,容易导致车架变形、断裂,而且车辆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也可能因额外负重受到影响,行驶过程中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其次是未悬挂号牌问题,我们现场检查发现,该车前后均未按规定悬挂机动车号牌或非机动车号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无论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上路行驶都必须悬挂符合规定的号牌,以便交通管理部门监管,未悬挂号牌的车辆不具备上路行驶的合法资质。” 该工作人员补充说,基于这两项核心违规情形,再结合车辆实际行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交警部门依法对该车进行了查扣,目前车辆暂存放在指定的停车场,后续将根据具体违规情况,按照相关法规作出进一步处理。
此外,交警部门还透露,近年来,南宁市区曾多次出现非法改装的摆摊车辆,此类车辆不仅影响交通秩序,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因此交警部门一直将此类车辆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对于非法改装车辆,我们始终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原则,既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也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
事件延伸:城市管理与民生需求的平衡探索
“巨无霸” 餐车被查处的消息在南宁街头摊贩群体中引发了不小的讨论。10 月 22 日上午,记者在兴宁区一家农贸市场周边看到,几名摊贩正围在一起交流对此次事件的看法。
经营水果摊的王师傅表示:“我觉得执法部门做得对,那么大的车开在路上太危险了,万一刹车失灵撞到人,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占用人行道摆摊,确实影响路人走路,做生意也得讲规矩。” 旁边经营小吃摊的刘女士则有些担忧:“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查得更严,我们这些小摊贩都是靠摆摊维持生计,要是管得太严,以后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
刘女士的担忧并非个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流动摊贩的存在满足了部分市民的消费需求,也为一些群体提供了就业机会,但占道经营、影响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在 “保民生” 与 “维秩序” 之间找到平衡,成为城市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记者从南宁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平衡两者关系,近年来,南宁市区已在多个区域规划设置了 “便民摊贩疏导点”。这些疏导点大多位于人流量适中、不影响交通的区域,每个疏导点都划定了固定摊位,配备了垃圾桶、水电等基础设施,同时制定了明确的经营时间和管理规定。摊贩只需向相关部门申请,符合条件后即可在疏导点内合法经营。
“我们设置疏导点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合规经营的摊贩提供固定场所,既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也规范摊贩的经营行为,减少占道经营、影响环境等问题。” 南宁市城市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南宁市区已建成 23 个便民摊贩疏导点,容纳摊贩超过 800 户,后续还将根据市民需求和城市规划,适当增加疏导点数量,优化疏导点布局。
10 月 22 日下午,记者来到兴宁区一处 “便民摊贩疏导点”。这里划分了小吃区、水果区、日用品区等不同区域,每个摊位都有统一的编号,摊贩们在各自的摊位内有序经营,地面干净整洁,没有随意丢弃的垃圾。经营米粉摊的陈师傅告诉记者:“以前在路边摆摊,总担心被执法部门劝离,现在有了疏导点,能安心做生意,而且这里人流量也不错,收入比以前稳定多了。”
在疏导点入口处,一块公示牌上清晰标注着经营时间、卫生要求、安全须知等规定,旁边还设置了投诉电话。负责疏导点管理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每天都会定时巡查,督促摊贩遵守规定,维护疏导点的秩序和环境,“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摊贩合规经营,让市民放心消费,实现城市管理与民生需求的双赢。”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FM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