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验孕棒上的两条蓝线清晰得不容置疑。她坐在浴室冰凉的地砖上,背靠着浴缸,手中紧紧攥着那小小的塑料棒,仿佛它是颗即将引爆的炸弹。
静默的七日(五)
林晚发现自己怀孕的那天,工作室的“交织”系列作品刚刚完成大半。
验孕棒上的两条蓝线清晰得不容置疑。她坐在浴室冰凉的地砖上,背靠着浴缸,手中紧紧攥着那小小的塑料棒,仿佛它是颗即将引爆的炸弹。
三年多前的那次流产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医院的消毒水气味,医生遗憾的表情,陈航紧握她的手,还有那种身体突然空了一部分的虚脱感。
“不,”她低声自语,“不是现在。”
工作室才刚步入正轨,她和陈航的关系也刚刚修复。这个孩子的到来,打乱了她所有的计划和刚刚重建的平衡。
她在浴室里坐了整整一小时,直到陈航敲门:“晚晚,你还好吗?早餐准备好了。”
“马上来。”她强迫自己起身,把验孕棒藏进浴室柜的深处。
早餐时,她几乎食不知味。陈航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工作室的新项目,一点没察觉她的异常。
“客户非常喜欢‘流动的光’,想再订制一组类似的作品,放在他们新开的度假村里。”陈航把平板电脑推到她面前,“预算很充足,足够我们再请两个助手。”
林晚勉强笑了笑:“很棒。”
“你不开心吗?”陈航终于注意到她的沉默。
“开心,只是...有点累。”她避开他的目光,“‘交织’系列快完成了,这几天熬夜多了些。”
这个借口合情合理。陈航点点头:“别太拼命,记得医生的警告。”
那天,林晚把自己关在工作室,却无法集中精神工作。她的手不自觉抚上小腹,那里依然平坦,却可能正孕育着一个生命。
她打开电脑,搜索“高龄孕妇风险”、“孕期与工作平衡”。每一个结果都像是在警告她:你无法兼顾。
傍晚,赵楠突然来访,带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一家国际艺术杂志想要专访林晚,并以“交织”系列作为封面专题。
“这是难得的机会!”赵楠兴奋地说,“能够把你的作品推向国际舞台。”
林晚努力表现出高兴的样子,但内心的挣扎只有她自己知道。如果接受采访,随之而来的会是更多的曝光、更多的项目邀约,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和责任——这些都是孕期难以承担的。
“我需要考虑一下。”她对赵楠说。
赵楠有些惊讶:“考虑?林晚,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我知道,只是...我最近身体不太舒服,可能需要休息一段时间。”
送走赵楠后,林晚独自站在工作室里,看着即将完成的“交织”系列。这些作品凝聚了她数月的心血,也是她艺术理念的完美呈现。而现在,她可能不得不再次放下一切。
那天晚上,她做了个梦。梦里,一个看不清面容的小女孩在樱花树下奔跑,回头对她喊:“妈妈,这次我会抓紧的!”
林晚惊醒,枕边已湿了一片。陈航在身旁熟睡,对他的世界即将发生的变化一无所知。
第二天,她去了一家陌生的妇科诊所,确认了怀孕——已经六周。医生指着B超屏幕上那个小小的孕囊,说:“看起来很健康,但考虑到你的年龄和过往经历,需要更加小心。”
“如果...我不打算要这个孩子...”林晚艰难地问。
医生看了她一眼,表情平静:“这是你的权利。但作为医生,我必须告知你,以你的身体状况,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
最后的机会。这四个字像锤子一样敲在她的心上。
回家的路上,她绕道去了公园,坐在长椅上看着来往的家庭。孩子们奔跑嬉笑,父母们跟在身后,眼中既有疲惫也有幸福。
一个皮球滚到她的脚边。林晚弯腰捡起,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怯生生地走过来。
“谢谢阿姨。”他小声说,接过球跑开了。
林晚望着孩子的背影,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渴望——渴望能看着自己的孩子这样奔跑、长大。
但也有一阵恐惧——恐惧失去刚刚找回的自我,恐惧再次经历失去的痛苦,恐惧无法平衡母亲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
回到家,陈航正在接电话。从他紧皱的眉头和严肃的语气,林晚能猜到是工作上的麻烦。
挂断电话后,他叹了口气:“项目出了点问题,我可能得加班几天。”
林晚点点头,没有像往常一样询问细节。她的秘密在胸口燃烧,却找不到说出口的时机。
接下来的几天,她一边忍受着早孕的反应——恶心、疲劳、情绪波动,一边强迫自己完成“交织”系列的最后部分。这组作品原本探讨的是生命之间的联结,现在却有了更切身的意义。
陈航果然开始早出晚归,有时甚至通宵留在公司。两人虽然同住一个屋檐下,却难得有深入交流的机会。
林晚的孕期反应越来越明显。一天早晨,她在卫生间呕吐的声音终于引起了陈航的注意。
“你还好吗?”他站在卫生间门口,脸上写满担忧,“是不是肠胃炎又犯了?”
林晚摇摇头,用清水漱口:“没什么,可能是吃坏了东西。”
陈航没有怀疑,只是叮嘱她多休息,便匆匆出门了。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林晚突然感到一阵委屈和愤怒。为什么他察觉不到?为什么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转念一想,自己不也一直在隐瞒吗?
完成“交织”系列最后一件作品的那天,林晚一个人在工作室坐到深夜。作品很美,不同颜色的线条交织成复杂的网络,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联结。
她抚摸着作品细腻的表面,突然感到一阵恶心,急忙冲向洗手间。
干呕过后,她抬头看着镜中苍白的自己,做出了决定。
第二天,她约陈航在当初求婚的餐厅见面。那家餐厅位于城市的高处,可以俯瞰万家灯火。
陈航显然很惊讶这个突如其来的约会,但还是准时到达。
“有什么特别的事吗?”他问,眼中带着笑意。
林晚深吸一口气,从包里取出B超照片,推到陈航面前。
他拿起照片,困惑地看了几秒,然后表情突然凝固。
“这是...”他的声音颤抖。
“我怀孕了,六周。”林晚平静地说。
陈航的脸上闪过震惊、喜悦、困惑,最后定格在担忧。
“为什么现在才告诉我?”他问,“你...不开心吗?”
林晚看着窗外的城市夜景,缓缓道:“三年前,我们失去那个孩子后,我觉得自己的一部分也死了。后来我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方向,甚至差点失去了我们的婚姻。”
她转过头,直视陈航的眼睛:“现在我刚刚找回自己,工作室也刚刚起步。我害怕...害怕再次失去,也害怕失去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切。”
陈航握住她的手:“我不会让你独自面对任何事,这次不会。”
“但事实是,怀孕、生育、养育,大部分重量还是要由女性来承担。”林晚的声音有些哽咽,“我可以预见到,为了这个孩子,我将不得不再次放下我的事业,我的梦想。而你可以继续你的道路,几乎不受影响。”
陈航沉默了。他知道林晚说的是事实。
“那你...想怎么做?”他最终问。
“我不知道。”林晚诚实地说,“这就是我找你谈的原因。我们需要一起决定。”
那晚,他们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沿着江边散步。初秋的晚风已有凉意,陈航脱下外套披在林晚肩上。
“记得我们刚结婚时,常常这样散步。”陈航说,“那时我们谈论未来,说要有两个孩子,一个像你,一个像我。”
林晚微笑:“那时我们太年轻,不知道生活有多复杂。”
“生活确实复杂,”陈航停下脚步,面对着她,“但爱可以简化它。我爱你,也爱这个可能成为我们孩子的生命。但我更在乎你的选择和幸福。”
林晚靠在他肩上,感受着久违的亲密。
“赵楠告诉我杂志专访的事了。”陈航突然说,“你为什么要拒绝?”
林晚惊讶地抬头:“你怎么...”
“她以为我知道你怀孕的事,打电话来恭喜,顺便问你是不是因为孕期反应才拒绝采访。”陈航苦笑,“我只好假装知道。”
“我还没决定要不要接受采访。”
“为什么不?这是你应得的认可。”
林晚叹了口气:“如果我决定留下这个孩子,接下来的几个月会非常艰难,不可能同时承担重要项目。如果我决定不要...那我会需要时间恢复,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
陈航轻轻捧起她的脸:“听着,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我都会支持。但不要因为恐惧而放弃机会。我们可以想办法平衡,可以请帮手,可以调整工作计划...包括我的。”
回家后,林晚久久无法入睡。她来到工作室,打开灯,“交织”系列在柔和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有力。
她想起创作这组作品时的灵感——生命之间的联结不是负担,而是支撑我们不被风吹走的锚。
手不自觉抚上小腹,她轻声说:“我不知道能否同时做好一个母亲和一个艺术家。但也许...我不必选择。”
第二天,她给赵楠回了电话,接受了杂志的专访。然后,她预约了产科医生,开始必要的孕期检查。
专访当天,记者问及“交织”系列的创作灵感。林晚犹豫了一下,然后决定诚实相告。
“这组作品探讨的是联结——那些将我们与他人、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无形纽带。而在我创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正在孕育一个新的生命。所以,‘交织’对我而言,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它是艺术与生活的交织,是过去与未来的交织,也是自我与母职的交织。”
记者显然对这个意外之喜感到兴奋:“所以您怀孕了?这会不会影响您的创作生涯?”
林晚微笑:“生命总是会影响艺术,这才是艺术的本质。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期待探索这种新的可能性。”
专访刊登后,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反响。许多女性艺术家联系林晚,分享她们平衡创作与母职的经验。有些人坦言放弃了生育,有些人找到了独特的方式兼顾,还有些人承认挣扎但从不后悔。
这些故事让林晚感到自己不再孤单。
孕期的第四个月,她的肚子已经明显隆起。工作室的新项目——“共生”系列开始成形,这次的作品更大胆,更充满生命力,仿佛在回应她身体内的变化。
陈航重新安排了工作,尽可能减少加班,陪伴她每一次产检。在那小小的B超屏幕上,他们看到胎儿挥动的小手小脚,听到那强有力的心跳。
“是个女孩。”医生微笑着说。
陈航紧紧握住林晚的手,眼中闪着泪光。
那天晚上,他们为女儿选了名字——陈织云,编织的织,云朵的云。
“希望她既能扎根现实,又能自由飞翔。”林晚说。
随着孕期的推进,林晚的身体变化越来越大,但她的创作力却意外地蓬勃。她的新作品充满了圆润的曲线和温暖的颜色,像是体内生命的延伸。
有时,她会感到恐惧和怀疑,担心自己无法兼顾母亲和艺术家的身份。但在那些时刻,她会抚摸着自己隆起的腹部,感受那小生命的跳动,然后继续工作——一针,一线,缓慢而坚定。
“交织”系列在杂志上发表后,引起了更多关注。一家美术馆邀请林晚参加一个名为“创造与生育”的群展,专门探讨女性艺术家的创作与母职经验。
准备参展作品的过程中,林晚开始记录自己孕期的身体变化和情绪波动,将这些真实的体验融入创作。她用柔软的棉线钩织出孕肚的曲线,用透明的丝线表现身体的脆弱与坚韧,用交织的网格象征支撑着她的各种关系——与陈航的婚姻,与父母的亲情,与同行女性的友谊。
展览开幕时,林晚已经怀孕七个月。她站在自己的作品前,抚摸着圆隆的腹部,感受着胎儿的活动。
陈航站在她身边,眼中满是骄傲。
“你做到了。”他轻声说。
林晚摇摇头:“我们才刚起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但她不再害怕。因为她知道,生命中的每一次选择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静默的七日教会她倾听内心的声音,而现在,她学会了与那些不确定性和平共处。
展览上,一个年轻女子走到林晚面前,眼中含着泪水:“谢谢您的作品。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孩子,害怕失去自我。但您的作品让我看到,创造生命和艺术创作可以相辅相成。”
林晚微笑握住她的手:“没有唯一正确的选择。重要的是,那是你自己的选择。”
那晚回家后,林晚坐在工作室里,开始为即将出生的女儿钩织一条小毯子。不是艺术作品,只是一份简单的母爱。
陈航端着一杯热牛奶进来,放在她手边。
“需要帮忙吗?”他问,在她身边坐下。
林晚把毛线和钩针递给他:“我教你。”
在温暖的灯光下,两人一起钩织着那条小毯子,针脚时而整齐,时而凌乱,就像他们即将开始的新生活,不完美,但真实。
而窗外,城市的灯火依然闪烁,每一盏光后面,都有人在编织着自己的故事。
来源:一品姑苏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