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产业园区,是成都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2024年10月,成都召开全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抓经济必须抓园区”的鲜明导向,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成华经开区 双核驱动 能级跃迁 国家级标杆的进阶之路
成华经开区俯瞰图。
产业园区,是成都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2024年10月,成都召开全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抓经济必须抓园区”的鲜明导向,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
当卡诺普“灵烁”轮式人形机器人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完成全球首发,成华经开区的名字瞬间闪耀在国际舞台。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立园满园”的工作部署,2024年以来,成华经开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主攻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智慧能源三大产业方向,形成成都机器人产业园、成都智慧能源产业园“一区两园”的发展格局。2025年“赛迪百强区”榜单中,成华区排名跃升两位,这背后,成华经开区“一区两园”的战略布局功不可没。
数据显示,成华经开区已聚集企业超4900家,总营收已突破2900亿元,规上工业营收超1200亿元,是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首批“样板”特色产业园,先后获评“西部竞争力十强产业园区”“四川省优秀开发区(2023年)”“2024四川高质量发展园区”,在四川省级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亩均论英雄”中排名全省第十、成都五城区第一。近日,成华区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更是重磅拿下成都唯一一个机器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金字招牌。
机器人产业
从“西部高地”迈向“国家集群”
8月8日至12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由成华经开区11家企业组成的“成华机器人天团”携20余件创新成果惊艳亮相,其中卡诺普工业人形机器人的全球首发引起了行业内外高度关注,更揭开了成华经开区打造“中国西部机器人产业新高地”的神秘面纱。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从工业场景到康复医疗,这座西部产业园区正以“全链条突破、全场景覆盖”的硬核实力书写着“中国西部机器人产业新高地”的崛起传奇。
在成都,成华机器人产业营收占全市三分之一。在成华经开区的产业版图上,一张动态优化的“机器人产业链图谱”勾勒出产业发展清晰路径:116家机器人企业按“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的链条精准布局,像一串紧密咬合的齿轮。更重要的是,这里培育出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6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76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企业梯队——塔尖是卡诺普、倍益康等龙头企业,塔身是焜傲、微精电机等成长型企业,塔基则是大大小小专注细分领域的创新团队。
“我们不是‘捡到篮子都是菜’,而是按产业链图谱‘精准捕猎’。”成华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园区的招商智慧。今年以来,园区已成功引进跨维智能、千巡机器人等18家上下游企业,同时还联合卡诺普、跨维智能、创新奇智、天链机器人、迈特利尔等“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业以及川大、电子科大等高校,正式启动运营西部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全场景赋能中心。
面对产业聚集新趋势,成华经开区率先作出尝试,将“工业上楼”从概念落地为实践,推动产业空间从平面扩张向立体升级转型。“园区不再是简单的企业堆叠,而是围绕产业生态圈做布局。”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政府投资+企业自投+政企联合”三种模式,打造东广人工智能谷、金地威新、联东U谷三大产业载体,总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相当于将1500亩平面厂房“压缩”进垂直空间。截至今年8月,三大项目整体去化率超80%,入驻企业168家。这些数字背后,是成华经开区以“亩均论英雄”、系统推动产业生态的价值重塑与能级跃升。
这种高度集聚带来了显著的规模效应:园区企业在“六轴20kg级以下工业机器人”出货量位居全国第一,今年1-6月成华经开区净增上规上限企业数19家,主攻产业营收715.73亿元,实现同比增速11.6%。
随着首个国家级机器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功认定,成华经开区机器人产业已聚链成势,在中国智能制造版图上绘就浓墨重彩的成华篇章。
能源新势力
千亿产业集群加速奔跑
在成都东门,一座千亿级能源产业高地强势崛起,成华经开区以锚定打造“中国西部能源发展引领地”、加快构建“传统能源+新能源”双轮驱动的能源产业生态为目标,构建起从传统油气、水电到风、光、氢、储能等新能源的全维度能源矩阵,实现了从传统能源到智慧能源创新策源地的转身。
令人瞩目的是,在刚刚落幕的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上,来自园区的清洁能源点亮了秦皇湖畔的主火炬塔,为118个世运会重要场所提供清洁能源保障。这场精彩的“能源秀”不仅展现了技术硬实力,更彰显了国际担当。
在这片能源创新的热土上,航微能源、氢启能源、兴储世纪等新锐企业快速发展,将朋友圈拓展到全球市场。在迪拜举行的全球新能源盛会上,航微能源公司携“零碳城市解决方案”“绿色机场解决方案”等创新成果惊艳亮相,与阿联酋、德国、巴西、印度等国家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海外业务占比提升至30%以上,实现了从“扎根成华”到“花开世界”的跨越。
成华经开区智慧能源产业的底气还在于汇聚了西南油气田、川庆钻探等10余家国字号龙头,形成了强大的“链主”牵引力,此外,越盛能源、氢启能源等超过300家产业链企业在此扎根生长,构筑起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圈。
展望未来,随着西南油气田产能提升计划的推进,更多的新能源巨头加入,预计将带动新能源产业链投资千亿元,成华经开区的智慧能源产业在能源革命大潮中加速奔跑——园区发展动能将更加强劲。
营商环境再造
成为企业“战略合伙人”始终并肩同行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吸引优质要素集聚的“强磁场”。
“园区就像企业发展的‘战略合伙人’,从注册到上市,始终与我们并肩同行。”一位创业者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入驻企业的心声,也折射出成华经开区营商环境的深层理念:服务企业不仅仅是简单的优惠比拼,而是一套涵盖政策精准度、要素保障力、开放包容度、服务便捷性的系统工程。
从靶向发力的“机器人产业十条”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组合支持,从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专利申请补贴到为初创团队提供3年免租的孵化空间,成华经开区的政策“组合拳”形成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体系。
在金融支持方面,园区联合市科创投共同设立首支目标规模100亿元的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基金,通过“子基金+直投”双轮驱动,成功引进落地博涛智能等高成长性项目24个,其中市级重大产业化项目10个。
2024年落成的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聚集埃斯顿、卡诺普、安川电机、ABB、发那科等工业机器人链主企业,率先构建起集应用推广、技术研发、产教融合、创新孵化、人才培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机器人联合实验室,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今年以来,“智慧能源城市行”促成跨区域产业合作,“出海服务联盟”构建跨境全链条服务体系,国际展会参与度和海外服务中心布局力度持续加大,彰显了成华经开区拥抱全球市场的战略视野。
近期召开的成都市重点产业链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成华区委主要负责人强调,成华区围绕“立园满园”,将持续以重点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链长+顾问+专班+园区+链主”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产业强链、企业培育、金融赋能、人才领航、科产融合五大行动,引进培育一批“镇园之宝”“明日之星”,不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晨迪/文 受访单位供图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