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不像文蛤那样声名远扬,也不如狼山鸡那般金贵,却以一种近乎霸道的姿态,占据了每个南通家庭的餐桌。
以下内容转自南通掌政通
传
承
刻在骨子里的“本命菜!”
TRADITION
南通人DNA动了
在南通的秋日食单上,有一道菜堪称“无冕之王”——咸瓜炒毛豆。
它不像文蛤那样声名远扬,也不如狼山鸡那般金贵,却以一种近乎霸道的姿态,占据了每个南通家庭的餐桌。
这道菜的独特,恰恰在于它将南通的地理禀赋、饮食智慧与市井温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碟之中。
咸瓜炒毛豆,南通人从小吃到大的下饭菜,咸甜入味,配米饭、泡饭、粥,都特别合适。
图片来源:小红书- 图1 小蔡爱做菜、图2 默默、 图3 Angel
01
江海交汇的味觉烙印
咸鲜的基底
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咸”是刻在这座城市味觉基因里的底色。
咸瓜,并非普通腌黄瓜,而是南通人对“咸”的精妙运用。选用本地特产的“秋黄瓜”,皮厚肉紧,经粗盐腌制、糖渍提鲜后,形成了“咸中带甜、脆爽生津”的独特风味。
这与南通人爱吃的醉虾、黄泥螺等一样,都是利用盐的力量,将寻常食材转化为耐储存、更富层次的美味,是江海之滨人民适应环境、保存食物的生活智慧。
美
食
图片来源:小红书- 图1 默默、 图2 优安的觅轻奢生活
而毛豆,则是南通田野里最鲜嫩的馈赠。本地种植的毛豆颗粒饱满,带着清新的豆香,无需复杂调味,简单烹饪就能凸显本味。
当咸瓜的“咸鲜”遇上毛豆的“清鲜”,两种鲜味相互激发,形成了一种独属于南通的“复合鲜”,这正是江海饮食文化“以鲜为上”的最好体现。
一道菜里的“通派”极简美学
朴素的奢华
02
咸瓜炒毛豆的独特,还在于它将“极简主义”发挥到了极致。
食材只有两种——腌好的咸瓜和新鲜的毛豆,调料不过油、糖、少许生抽。没有花哨的摆盘,没有复杂的工序,却能成就一道经典。
这背后是南通人“返璞归真”的饮食哲学:不依赖重口味掩盖食材本味,而是通过精准的火候和比例,让食材的优点最大化。
图片来源:小红书- 做书的卡门
否则会失去翠绿的色泽和爽脆的口感;咸瓜则要在最后下锅,快速翻炒几下即可,目的是让咸香渗透到毛豆中,同时保持自身的脆度。
这种对“度”的精准把握,看似简单,实则是无数南通家庭主妇在日复一日的烹饪中摸索出的“功夫”,是一种藏在烟火气里的“工匠精神”。
03
跨越阶层的“国民菜”
市井的共鸣
图片来源:小红书- 图1 小菲妞妞 图2-3 H
它不像一些特色菜那样需要“打卡”,而是融入了南通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
一盘咸瓜炒毛豆上桌,就意味着秋天真的来了——那是一种清爽、质朴、让人安心的味道,是南通人对生活最本真的热爱。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潮菜品涌入南通,但咸瓜炒毛豆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它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南通的地理符号、饮食文化的缩影,以及刻在每个南通人骨子里的生活印记。
来源:哈尔滨探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