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了近4年的俄乌战争让全球军事主要国家都认识到大口径的火炮和火箭炮在正规战争中的重要意义,但目前已经为时过晚——由于长年在国防方面的失策,欧美国家的国防生产能力已经远远不足,而俄乌战争的持续消耗已经让欧美俄都缺少相关的弹药。
打了近4年的俄乌战争让全球军事主要国家都认识到大口径的火炮和火箭炮在正规战争中的重要意义,但目前已经为时过晚——由于长年在国防方面的失策,欧美国家的国防生产能力已经远远不足,而俄乌战争的持续消耗已经让欧美俄都缺少相关的弹药。
据报道,法国正对印度自主研发的皮纳卡多管火箭炮系统(MBRL)进行评估,以弥补其远程火炮打击能力的不足——而这一举措的背景是,欧洲国家正面临武器库存耗尽、装备陈旧的挑战,而对乌克兰应对俄乌冲突的持续援助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困境。
法国对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研发的皮纳卡系统日益感兴趣,这标志着全球火炮格局正在发生范式转变——如今北约国家开始向新兴军事大国寻求高效、低成本的战场解决方案。法国军方正积极推进相关接触,这一动态可能具有里程碑意义:印度或将成为向法国这样的北约主要成员国供应武器的国家。
此次评估不仅体现了印法防务合作的深化,也反映出在地缘政治压力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全球武器采购策略的整体趋势。法国与皮纳卡系统的实质性接触始于2024年,当时斯特凡纳·里舒准将在印度观摩了该系统的演示,其性能达到了预期。2025年初,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向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提出可提供该系统,两国随后启动了高级别双边磋商。
2025年4月,由于法国将重点转向国内装备研发,对皮纳卡的兴趣曾暂时降温;但2025年10月的报道显示,法国对该系统的评估已重新启动,这很可能是一种过渡性举措。法国陆军参谋长皮埃尔·席尔将军在访问新德里期间表达了浓厚兴趣,他表示,“我们希望考察印度陆军使用的该系统,因为这与我国远程火炮能力的更新需求相契合”。里舒准将进一步指出,“我们正在评估‘皮纳卡’多管火箭炮系统,因其符合我们的作战需求”,并将其列为国际主流候选装备之一。法国的关注范围不仅包括增程型号,还涵盖巡飞弹及反无人机技术。
皮纳卡(Pinaka)多管火箭炮系统的研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为替代苏联时期的BM-21“冰雹”火箭炮而启动的项目。该系统以印度教神明湿婆的神话之弓皮纳卡命名,于20世纪90年代末正式列装印度陆军,并在1999年卡吉尔冲突中展现出实战价值——在高海拔地区成功摧毁了敌方阵地。如今,皮纳卡已成为印度火炮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已有超过10个炮兵团列装该系统。
该系统搭载于高机动性8×8卡车底盘上,可实现“打了就跑”的快速机动,有效规避敌方反炮兵火力反击。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 口径:214毫米;目前还正研发122毫米轻量化衍生型号,以满足减重需求。
- 发射装置:采用双发射方舱设计,每个发射方舱可分别容纳6枚火箭弹,约44秒内可完成12枚高爆火箭弹的齐射,火力覆盖范围可达700×500米。
- 战斗部类型:包括高爆破片战斗部、集束战斗部、燃烧战斗部、反人员战斗部及反装甲战斗部等,最大有效载荷达250公斤。
- 制导与控制系统:先进型号配备惯性导航系统(INS)、GPS集成模块及数字火控系统,制导型号的圆概率误差(CEP)可精确至10米。
为适应不同作战任务需求,皮纳卡系统已发展出多个衍生型号,具体如下表所示:
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实现快速装填,并能无缝融入指挥控制系统。其生产由印度塔塔先进系统公司、 Larsen & Toubro( Larsen & Toubro,印度工程巨头)等本土企业负责,且具备可扩展的量产生产线。在出口方面,皮纳卡已取得突破:2022年,印度与亚美尼亚签署了价值2.5亿美元的协议,为其提供4个皮纳卡炮营,该系统在亚美尼亚的实战应用效果良好,进而引发了东南亚及欧洲国家的兴趣。
法国寻求皮纳卡系统,根源在于其远程火炮资产存在显著缺口,这一问题由装备陈旧、国际义务及后勤限制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目前,法国武装部队仅保有9套“联合火箭炮系统”(LRU)——该系统是美国M270多管火箭炮系统(MLRS)的改进型,采购于十多年前,预计将于2027年达到服役年限。这将导致法国在155毫米“凯撒”自行榴弹炮与空中精确弹药之间,出现纵深打击能力的空白。
造成这一缺口的核心原因包括:
1. 对乌克兰的援助:2022年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法国向乌克兰输送了大量火炮装备(包括“凯撒”自行榴弹炮及弹药),导致本国库存大幅减少。而在全球弹药短缺的背景下,库存补充进展受阻。
2. 装备陈旧:以LRU为代表的老旧装备不仅维护困难,且难以适应现代高强度作战需求(尤其是在北约东部边境地区)。
3. 制造与供应链中断:欧洲防务产业面临关键材料短缺问题(如炸药所需的硝化纤维素),法国已于2025年重启推进剂生产设施以应对危机。尽管欧盟目标在2025年底将火炮弹药年产量从2023年的30万发提升至200万发,但系统性缺口仍未消除。
4. 财政与现代化需求:法国2024-2030年《军事规划法》划拨了4130亿欧元国防预算,虽较以往大幅增加,但该预算更强调国家自主及产业目标(包括提升本土生产能力)。
为应对上述问题,法国计划到2030年采购10套新型火箭炮系统,2035年前再增购13套,截至2030年的相关预算已达6亿欧元。同时,法国正推进本土研发项目——由MBDA、泰雷兹等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主导的“地面远程打击系统”(FLP-T)项目,旨在研发欧洲版“海马斯”火箭炮,计划于2026年年中进行首次试射。然而,由于项目进度延迟,法国不得不考虑采购现成的国际装备作为替代方案,除皮纳卡外,还包括美国“海马斯”、以色列“脉冲”(PULS)及韩国“天舞”(Chunmoo)火箭炮系统。
若法国最终采购皮纳卡系统,将成为印度防务领域的重大突破:这不仅能印证印度“印度制造”计划的成效,还将使印度跻身向西方发达经济体出口武器的行列。此举将为印度Larsen & Toubro、巴拉特重型电力有限公司(BHEL)、太阳能工业公司(Solar Industries)、扬特拉印度公司(Yantra India)等企业注入活力,同时扩大印度的防务出口版图——目前印度防务产品已出口至90个国家,包括美国、亚美尼亚及菲律宾。
对法国而言,在“地面远程打击系统”(FLP-T)项目成熟前,皮纳卡可作为经过实战验证、性价比高的过渡方案,既能丰富采购渠道,又能确保与北约标准的兼容性。这一合作与印法已有的战略联盟高度契合,两国此前已在“阵风”战斗机、“鲉鱼”级潜艇及近期的“阵风-M”舰载机采购项目上展开深度合作。正如里舒准将所言,这一合作“超越了单纯的商业交易,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未来愿景”。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这一动态反映出欧洲在弹药短缺背景下对“可靠供应链”的重视,同时可能重塑全球军火贸易格局。
来源:军迷战情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