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仪式感,古人的秋日浪漫,一起来解锁秋天的煮茶方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2 22:35 1

摘要:相比之下,秋天倒是时常摸鱼,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说,有的年份,居然还能消失个无影无踪。

1、

福州的冬天总是说来就来,从不打一个招呼,也绝不拖泥带水。

相比之下,秋天倒是时常摸鱼,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说,有的年份,居然还能消失个无影无踪。

把什么“晴空一鹤排云上,直引诗情到碧霄”这些意境,统统送给了秋老虎肆虐的秋天。

于是我们时常在夏日的余烬里,俯瞰秋的寥落,又在本属于秋的季节里,感受到突然而来的冬意。

它们通常伴着台风,伴着细雨,而来。

悄悄地,在一个深夜里,把地面濡湿,把白云吹走,把园子里的桂花吹黄,还吹浑了一宵幽梦。

梦里有窗外枇杷树的沙沙声,有更远一些的合欢花的沙沙声,还有比它们更高大的石楠树叶的哗哗声。

玉兰树倒是没有动静,想来因为叶片宽大厚实之故,等闲的风,摇不动罢了。

早晨起来就是清凉透彻的一番景象。

仿佛天地间的凡尘,皆被这一夜的台风外围,给吹散了,吹走了,吹飞了。

这时候就极想在院子里,坐着煮茶。

把杂草除一除,把深藏了两个季节的露营椅拿出来擦洗干净,排插接起来,摆上应季的番石榴人参果砂糖桔,换一身舒服的棉袍子,准备在院子里消磨一个惬意的下午。

秋风秋意浓,能饮一杯无。

2、

讲真,这个季节真的是特别特别特别适合煮茶的一个季节了。

不管是在家里的阳台,还是在庭院空旷处,又或是在江边的露营地里,拿个小风炉,煮一壶茶,看流水殇殇,寒山如碧,芦苇苍苍,都是难得的放松与释怀。

古人其实也是喜欢煮茶的。

尤其是在户外。

比如老苏,苏东坡老倌。

有一年,他被点为考试官,去监考。

古往今来,但凡是被钦定作为主考官、副考官....等等跟考试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一律是要被“关”起来的。

就是与世隔绝。不能跟外界联系。不可以离开考试的院子。目的是杜绝科考舞弊。

当然,纵观上下五千年泱泱中华文化,科考舞弊一直是屡禁不止的一个癥瘕,无论上面管得多么严,下面总会有人想出各种办法来搞小动作,破坏科举制度,走上中举捷径。

但,纵使如此,历任官家对科考的管理,仍旧是很严的。

话说被点为监考官员的老苏,就带着行李住进了考试的院子,兴许知道这段时间是较为无聊的一段时光,是以老苏来的时候,不但带着行李,还叫仆人挑着煮茶用的工具——准备着,空闲的时候,就煮茶喝。

拿个风炉,拿个石铫,打来井水,猛火烧开,投入茶粉,搅拌均匀,再沸,便可以调小火力,分茶汤啜饮了。

上班的时候大行摸鱼喝茶之事,完了还要写一首酸诗(《试院煎茶》),调侃自己当下的生活是贫困潦倒,用土炉土锅无精美茶具,且,无美人红袖添茶。

这种不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真的不值得当代的996们效仿。

但这种随时随起想喝茶的态度真的值得当代的茶客们学习点赞。

3、

白居易也是煮茶的个中高手。

不过他不亲自煮,他是让佣人煮,自己喝,还分给朋友喝。

唐朝中后期,曾颁发禁酒令,此后,公开饮酒者少,而饮茶者变得多起来。

老白估计就是在这个阶段,开始以茶会友的。

从他的诗里可以频繁看到他喝茶的场景,当然,也少不了酒。

比如,夏天的时候去山上避暑,“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比如,写作需要灵感的时候,“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

喜欢煮茶喜欢到极致的时候,老白在自己家里的空地上建了个亭子,修了个煮茶专用的炉子,还在亭子里摆了两张躺椅,请了朋友上门来,躺着聊天煮茶喝。

新亭未有客,景日独何为。

趁暖泥茶灶,防寒夹竹篱。

头风初定后,眼闇欲明时。

浅把三分酒,闲题数句诗。

应须置两榻,一榻待公垂。

估计这朋友来了之后,没有住上三五天,老白是不会放他走的。

“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谁知。”

老白的茶诗里,最令村姑陈喜欢的,是一首有李商隐式隐喻风格的五言。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你永远不知道老白那一半入世一半出世的灵魂里,是喜欢元稹多一些,还是喜欢李公垂多一些?

就像后人永远猜想不出,他独坐煮茶的时候,想把这碗茶遥寄给谁?

李商隐的梦中情人,我们尚且能猜得出,是一位清冷宛如月中嫦娥一般的美人。

元稹喜欢的,无非是美丽又有名的女子,他喜欢看她们为了他拒绝所有追求者守身如玉的忠贞不二。

但老白的爱侣,我们一直猜不出。

不是樊素,也不是小蛮。

这个人深藏在他的心里,被他煎出来的那一碗一碗,一瓯一瓯的茶汤,给淹没着,浇灌着。

最后,成了茶仙。

4、

唐朝人煮茶,宋朝人煮茶,煮的是茶末。

叫做“煎茶”。

蒸青绿茶,饼茶,煎煮之前,先烘烤一番,去掉水汽,再碾碎、过筛,筛出大块没碾碎的茶叶倒掉。

之后,烧开水,把筛后的细茶末倒进去,再烧开,就可以分茶喝了。

煮出来的茶汤,量是很大的,是以唐人宋人喝煎茶用的是大碗,大盏,或者是,大瓯。

建瓯的瓯,当是因为盛产这些喝茶专用的茶具,而得名的吧。

可惜,朱家当权之后,唐宋这些喝茶的方式,因被认为过于繁琐而弃之不用,改成了今天的散茶泡茶法。

宜兴兴起,建瓯因而不再鼎盛。

今天的建瓯只余下光饼,因着戚家军抗倭的名号,流传于世。

也因为它的好吃,肉馅有肥有瘦,烤熟之后肥甘却不腻,别有一种外酥里软的风情。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留下的,我们可以继续享用,没有留下的,唯在余下的时光里,翻一翻故纸堆,遥念一番。

公元2025年10月下旬,太平盛世,长阳万里。

是该,煎煮一壶老白茶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

来源:小陈茶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