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亿美元收购!脂肪肝药物FGF21,成跨国药企新战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1 22:06 3

摘要:2025年10月,诺和诺德突然扔出个大新闻,花52亿美元买下了Akero公司,就为了人家手里一款叫Efruxifermin的药。

2025年10月,诺和诺德突然扔出个大新闻,花52亿美元买下了Akero公司,就为了人家手里一款叫Efruxifermin的药。

这药不是治别的,是针对脂肪肝里最麻烦的MASH,而且已经到了临床III期。

我刚看到这消息的时候还以为是孤例,翻了翻资料才发现,半年里这已经是第三笔围绕FGF21靶点的大交易了。

之前GSK花20亿、罗氏花35亿,都抢着买同类资产,这阵仗,上回见还是GLP-1爆火的时候。

FGF21这东西,全名叫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听着绕口,其实就是肝脏分泌的一种激素,专门管代谢的。

它能盯着葡萄糖、脂肪这些东西,帮身体维持稳定。

本来这靶点挺冷门的,卡在实验室里出不来,问题出在哪儿?天然的FGF21在体内活不了多久,也就1-2小时,还容易被分解。

要是当药给人用,一天得扎好几针,谁能扛得住?后来技术突破了,情况才变了样。

有的药企给它做了PEG化修饰,比如罗氏买的那款,半衰期一下子延长到好几天,一周打一次就行。

Akero的这款更厉害,改了氨基酸序列,不光稳了,还保留了原来的调节能力。

这一改,FGF21才算从实验室里走出来,更关键的是,它能解决现在治MASH的痛点。

现在常用的GLP-1类药,比如司美格鲁肽,对晚期肝纤维化没辙,另一类THRβ激动剂,连肝硬化患者都覆盖不到。

但FGF21不一样,就说Efruxifermin,临床数据里,中晚期患者肝纤维化改善的人快一半了,连肝硬化患者都有近三成能好转。

而且它还能降甘油三酯、提高密度脂蛋白,对心血管也有好处。

这种“补短板”的能力,换谁是药企都得心动。

跨国药企砸这么多钱,核心还是盯着MASH的市场。

有数据说2030年全球得这病的人能到4.9亿,对应的药市规模能有322亿美元,这规模跟GLP-1爆火前的预期差不多。

之前Madrigal的Rezdiffra上市后卖得超预期,已经把市场空间打开了,谁都想分一杯羹。

而且每家的算盘都打得不一样,诺和诺德虽然在GLP-1上是老大,但最近业绩有点压力,买Akero既能补MASH的短板,还能跟自己的药联用,找新的增长点。

罗氏更明显,前两年刚买了GLP-1双靶点药、减重疗法,这次加个FGF21,直接把代谢领域的管线补全了。

GSK之前在GLP-1上慢了一步,这次买的FGF21药能做到一个月打一次,比别人的周给药更方便,明显是想靠差异化竞争。

本来想觉得这些药企可能会自己慢慢研发,后来发现不是。

FGF21的后期资产本来就少,收购成熟的项目能省好几年时间,还能少担风险。

这种“花钱买时间”的操作,在医药行业里其实很常见,但集中在一个靶点上这么密集,还是挺少见的。

当然,中国药企也没闲着,跟跨国药企盯着单靶点不同,咱们更倾向搞多靶点。

比如东阳光药的HEC88473,是GLP-1和FGF21双靶点,还拿了9.38亿美元的海外授权,华东医药的DR10624更狠,是三靶点的,临床里肝脏脂肪少了快八成。

这种不跟跑、找差异化的思路,反而可能让咱们在后面的竞争里占优势。

FGF21这波热度肯定还会持续,现在临床后期的资产少,接下来那些过了早期临床、数据不错的项目,肯定会成资本抢的焦点。

而且它还有跟GLP-1联用的可能,要是成了,说不定能复刻GLP-1的传奇。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中国药企的打法,之前在很多靶点上咱们都是跟跑,但这次在FGF21的多靶点方向上,咱们走在了前面。

要是后续临床能稳住,说不定真能在代谢药这个大领域里,从“跟跑”变成“领跑”。

这波百亿并购狂潮,不光是GLP-1传奇的延续,说不定还能让中国药企在全球舞台上,多挣点话语权。

来源:史语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