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前我们分享了“不硬卷”的武汉女孩考上武大的故事《卷不动就不硬卷!武汉660分学霸回头看:择班比择校更重要!》,很多家长在文末留言:“这个女孩的故事将名字换成我去年高考的女儿也可以”“几乎一模一样”“这才是正常孩子的人生”。
文/李小颀
小颀说:
之前我们分享了“不硬卷”的武汉女孩考上武大的故事《卷不动就不硬卷!武汉660分学霸回头看:择班比择校更重要!》,很多家长在文末留言:“这个女孩的故事将名字换成我去年高考的女儿也可以”“几乎一模一样”“这才是正常孩子的人生”。
安然也不例外,她看了文章后非常有感触,因为自己家也有这么一个不硬卷的孩子。小学就近读的湖北大学附属小学,初中择校去了武珞路实验初级中学,高中毕业于武汉市第六中学,今年高考以643分(湖北省历史类288名)的成绩如愿被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录取。
现在的家长大都比较焦虑,孩子们也很卷,安然希望自己的分享可以为大家提供另一种思路,然后找到适合孩子自己的成长。
“啊,643!数学105!英语144!……”
6月25日凌晨,一夜无眠终于查到孩子高考成绩的那一刻,马婉欣爸爸激动不已。
湖北省历史类288名,这个成绩很不错,而数学105,虽不算高,但对于高中数学一直在80分左右徘徊、甚至考过59分的孩子来说,是一种令人惊喜的超越。
这个优势与弱势学科都很明显的孩子,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方式,以超出投档线14分的成绩,逐梦珞珈。
△马婉欣
小学
在“不卷”的童年里,自由快乐地成长
婉欣上小学的时候,武汉很多小学已经比较“卷”了。湖大附小提倡素质教育,婉欣的爸妈也坚持让她拥有一个“像孩子”的童年。
一至四年级,没给她报任何学科类培优班,只是出于培养才艺且根据兴趣给她报了钢琴课。五年级时,为了小升初择校才给她报了奥数班。但六年级时,赶上奥赛被叫停,奥数班也因此搁浅。
周末完成作业后,爸爸常带她去户外自由活动,亲近大自然。沙湖公园、解放公园、中山公园......都留下了她快乐的笑声与活泼的足迹。
妈妈则带她参加了《帅作文》《楚才报》小记者团、湖北广电少年成长类节目、武汉“长江杯”钢琴比赛等活动,六年级还让她参加了新加坡双语教学研学活动,开阔她的视野,丰富她的体验。
△婉欣(右)参加帅作文小记者团活动
婉欣在幼儿时期就表现出阅读的兴趣,还不怎么识字的时候就抱着各种绘本看得入神。
上小学之后,阅读兴趣依然浓厚,除了学校老师推荐的书目,妈妈还为她精心挑选各种课外读物,中外童话书、少儿版名著、科普图书、少儿杂志……刚开始读彩图注音版,后来逐渐转为无拼音版。家里不仅给她买书,还带她去图书馆借书。
婉欣不仅热爱阅读,也喜欢写作。她从四年级开始,连续三年参加武汉楚才杯作文竞赛,收获了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五年级的时候,在《帅作文》发表了一篇游东湖后的习作。
很多人以为她上过作文培训班,其实不然。婉欣妈妈认为,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阅读可以涵养心灵,而写作则是心灵的表达。
婉欣爸妈认为,小学是播种的季节,不是抢收的时刻,习惯比分数更重要。从一年级起,就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做学习的小主人。慢慢地,她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自觉完成学习。这样的学习习惯与阅读兴趣一直保持到了初中和高中。
好习惯带来好收获。小学六年,婉欣多次被评为学习之星、优秀学生,还主持了湖大附小的毕业典礼。
小升初的时候,她虽无奥数奖证,但凭借着语数外三科均衡优秀的成绩、良好的综合素质、亮眼的楚才作文竞赛奖证,被武昌区名初武珞路实验初级中学优录到综合快班。
虽然不是火班,但婉欣爸妈以及婉欣都觉得很适合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初中
偏科,是缺陷也是天赐的导航
小学时,婉欣各科都很均衡。而进入初中以后,她的数理化弱势逐渐表现出来。与此同时,语文、英语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婉欣初二演讲《爱国,从身边做起》
数学满分120,虽然老师教得很认真也很仔细,但在期中、期末大考中,婉欣基本上都是90-100分左右。为了提升数学成绩,婉欣妈妈也给她报过线下、线上的培优班,但效果都不理想。
当时班上很多同学周末都在上物理、化学培优班,而婉欣不愿意报班。周末,除了完成校内作业,她更愿意自主安排学习,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创作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者放松一下。
在这方面,爸妈尊重她的意见,从不强迫她上培优班。除了数学,她唯一主动提出要上的是语文培优班,一方面是想丰富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是想提高议论文写作技巧,因为她喜欢自由创作而不擅长应试作文。但也只上了两个学期。
同样满分120的的英语,在期中、期末大考中,婉欣基本上都是106-116分左右,中考还考出了117的好成绩。
小学时,虽然她的英语成绩不错,但她对英语并没有特别的兴趣。而初中遇到的英语老师,不仅激发了她对外语的浓厚兴趣,还进一步提升了她的英语学习能力。她开始主动听英文歌、看英文报和英文读物,中考后的暑假,还自己选购教材在家自学法语。高考后的暑假也是如此。
进入初中,婉欣依然热爱阅读。小学时,是妈妈给她开阅读清单,初中时,则是她给妈妈开购书清单。节假日去外面游玩,她最喜欢逛的就是书店。家里书柜的藏书越来越多,为了方便阅读,她还要求在自己的床边安装了一个壁挂式书架。
初一那年,她继续参加武汉楚才杯作文竞赛,又收获了一个二等奖,作品《有诗陪你》以巧妙的构思、优美的文笔,写出了她对李白的诗意解读,被收入《第35届楚才杯获奖作品集》。婉欣妈妈说,这篇作品就源于她平常阅读李白诗歌、李白自传的感悟。
她还给自己取笔名“沉微”,将自己创作的《冬风与气球》投给从小喜欢阅读的《儿童文学》杂志。作品不仅被发表,还荣获第五届《儿童文学》金近奖(文学新苗),入选获奖文集《百万个明天》。
妈妈是在收到《儿童文学》样刊时,才读到她的作品。妈妈曾问她:"你投稿前怎么不给我看一看呀?说不定我可以指导一下。"她却说:"儿童文学就是要原汁原味的儿童视角,你一指导就是成人思维了。"
婉欣是个有自己主见的孩子,她逐渐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更喜欢也更擅长语言文学方面的学习,而数理化这些理科并不适合她。
初三时,她跟爸妈明确表示,将来高中选科,一定是选文科而不是理科。对于这一点,婉欣爸妈完全赞同且支持,并没有强迫她选理科,虽然人们普遍认为学理科将来的出路要比学文科广得多。他们觉得,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婉欣初中所在的班级学习氛围很好,老师们都非常敬业,婉欣的总成绩稳步提升,从刚开始的班级20多名逐渐前进到前10名。
初三元调445分,达到了华师一的签约线。当时婉欣想高中住家不住校,爸妈尊重她的意愿,没有强迫她与华师一签约,只和离家最近的四所优质高中签了约:省实验,二中,六中,武汉中学。
婉欣爸妈本想着最好是在本区上学,但去这几个学校实地参观和了解之后,婉欣结合自我评估和未来发展,最终选择了跨区,中考志愿填的是六中。一是喜欢六中的校园环境和文科氛围,二是听说六中没有那么“卷”,这很适合她。
看到孩子对自己及未来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婉欣爸妈感到非常欣慰,尊重并支持了孩子的选择。后来中考,婉欣以超出六中录取线12分的成绩,如愿去了六中。
高中
保持优势学科,不放弃弱势学科
高中阶段,婉欣的英语成绩基本在140分上下浮动,稳居年级前三,多次为年级第一。她的口语表达自然流利,英语老师还以为她在外面上过口语培训班,实际上从小学到高中,她并没有上过任何英语培优班。
婉欣认为,想练好口语,就要多听、敢说、常练,并且习惯用英语思维来表达自己。她还有每天记单词、整理单词本的习惯。
语文成绩稳定在120分左右。虽然高中学业任务繁重,学习时间紧张,但婉欣依然保持着阅读与自由创作的热情,她觉得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高一时,她报名参加了《儿童文学》举办的第一届“新苗杯”短篇故事大赛,作品《盛开》入围少年组终评,并发表在《儿童文学》故事版。她的作文也经常被语文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分享。老师认为,她不仅文笔好,而且很有思想有独到见解。
历史、政治、地理成绩也不错,并且很均衡。只有数学,始终在80分左右徘徊,最好的一次是99分,最差的一次竟然只考了59分。
这让婉欣爸妈很着急,很想给她找一对一辅导,多次征求孩子意见。婉欣认为,高中时间本来就很紧张,每周只能休息一天(高三只能休息半天),需要补充睡眠,还要完成各科作业,没有时间和精力补习。她想跟着校内老师的节奏,然后自己多钻研。
△婉欣高二暑假去成都旅游
为此,婉欣爸妈跟班主任即班上的数学老师进行了交流,班主任说不要太过焦虑,婉欣的总分和排名在年级还是靠前的,优势学科要继续保持,数学虽然难,但她上课、做练习都很认真,只要她不放弃,跟着老师的节奏不掉队就可以了。
于是,婉欣爸妈放弃了一对一辅导的打算。婉欣爸爸叮嘱她,一定要重视错题本,反复练习错题,直到熟练掌握。并且鼓励她抓牢基础,通过高三的几轮复习,数学一定还能有进步。
就这样,婉欣稳定着优势学科,不放弃弱势学科,没有上任何培优班,总分不断进步。在今年武汉市高三的二调中,她总分617,年级第七,荣获六中“榜样引领•菁英奖”,英语141.5,年级第一,荣获六中“学科之星•领航奖”。
二调之后,班主任让她作为“优势与弱势学科鲜明而总成绩优秀”的典型,在家长会上发言。她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语文与英语,日常的积累与领悟比刷题更重要,作文素材、英语单词都是重要的基石,就像造房子先要筑牢地基。文综(政史地)要稳扎稳打,积极反思,既要把握总体框架,又要打开思路,还要注意答题技巧。
对于自己最薄弱的数学,她坦言,哪怕成绩不理想也不能放弃,要学会调整心态,要重视基础与错题,确保能做的都是对的。她觉得每个人都是多元的立体的,要懂得扬长补短,不必过于纠结自己的弱项,更不能因此而灰心。
婉欣不喜欢“卷”,但她学习一直认真而努力,有自己的节奏与方法。她热爱生活,懂得适时放松。高一时,为了给她减压,家里养了两只小鹦鹉,每天晚自习回来,她第一件事就是逗逗鸟。
△婉欣家里的两只小鹦鹉
节假日,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她会去看一场自己喜欢的电影,漫步于昙华林或者书店,跟妈妈一起享受美食,还会去喜欢的地方旅游......她觉得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高一时,她主动报名成为学校广播台英文部播音员,这份工作一直坚持到高三毕业,她觉得很快乐。她还参加了江岸区劳动街道与武汉六中联合组织开展的“争做生态主人,当河湖保护传人”河湖长治宣传等志愿者活动,连续三年被评为六中“优秀学生”。
事实证明,婉欣的思考与选择是对的。来到六中,她正好遇到首次开设的人文实验班,从高一就明确了文科培养方向,非常适合喜欢文科的她。班上的老师都很优秀,同学之间也团结友爱,班级氛围很好。
老师们都一致评价:这个班是他们带过的最暖心、最好的一届。今年高考,班上59位同学,600分以上的35人,最高分666,均分615,这个成绩相当不错。
填志愿
热爱战胜现实,她选择了英语这条“窄路”
湖北历史类643分,完全可以报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比如武汉大学的法学,这样也不会“浪费”分数。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英语专业将来出路很窄,网络上也一片劝退之声。
但婉欣坚持自己对语言文学的热爱,把英语专业作为第一志愿,其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
她的理想是将来成为一名英语或者语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简单、纯粹、快乐。高中时,语文、英语、历史老师都喜欢让婉欣上讲台“讲课”,同学们都觉得她很有老师范,经常喊她“马老师”。
对于大学专业的选择,婉欣爸妈也犹豫过,但最终还是尊重并支持了女儿的意愿。相信那份热爱,能让她走得更远,成就最好的自己。
///
很多人问婉欣爸妈:“你们是怎么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的?”
婉欣爸妈说,我们并没有刻意去“培养”,只是始终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让孩子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成长。健康的身体与良好的心态,比成绩更重要。
我们规定不能熬夜写作业,不能透支身体去学习。初中高中学业压力大,实在坚持不住时,就应该休息调整。我们支持她的热爱,接纳她的短板,尊重她的节奏,给她自主空间,同时了解她的能力与特点,不拔高也不盲从,让她能够自信而从容。
她不是“卷”出来的孩子,她是“长”出来的孩子。婉欣觉得自己挺幸福的,爸妈从不给她增压,而总是帮她减压,并且一直理解她,尊重她,支持她。
如今,婉欣已步入大学,逐梦珞珈,相信她会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走得更加从容、明亮、坚定。
——完——
来源:家长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