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申论行政执法单独成卷后,有哪些命题趋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2 18:47 1

摘要:为帮助考生精准把握备考方向,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近年国考及地方考情,系统梳理出行政执法卷命题的变化特征与内在规律,为考生明确考查重点提供清晰指引。

2022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正式设立行政执法卷,这一调整成为国考申论分类考试的重要里程碑。

为帮助考生精准把握备考方向,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近年国考及地方考情,系统梳理出行政执法卷命题的变化特征与内在规律,为考生明确考查重点提供清晰指引。

一、测查内容的趋势变化:

从普法守法到民生服务

申论考试的重点内容,一直是国家政策发展和改革进程的生动体现。行政执法卷的测查亦是如此。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执法工作的重心也在与时俱进。‌

2021年,大部分行政执法卷的材料都围绕“法治文化”而展开,例如天津卷材料1中提到:“钟律师到村后的‘最重要的事’就是给村民上法治课。……起初,法律顾问的到来,让一些习惯于传统治理方式、工作简单生硬的村干部颇不适应。”

可见,无论对群众还是干部而言,让大家普遍了解法律、接受法律,最终科学地运用法律,是当时工作的重头戏。

随着工作成效的提升,工作重心的转移也同步体现在考察内容中:

1.更注重与群众的沟通技巧

正所谓“善治须达情,达情始近人”,行政执法工作需要经常直面群众。如今,百姓的法治意识日益强化,对执法者的沟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是必然趋势。

例如2022年陕西卷材料4中提到:“为了尽可能减少欠薪事件发生,避免‘小事变大’,执法大队积极开展‘无欠薪行动’,经常到工程现场进行普法宣传,通过以案说法、以案促法的方式促使用人单位依法用工,增强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

2024年江西卷材料二中提到:“调解现场气氛剑拔弩张,老李当机立断,将双方安置在不同的房间,开始当起双方的‘老娘舅’,分别耐心劝导。‘咱们先别激动,今天就是奔着解决问题的目的来的,我们今天面对面沟通,有话好好说,这个调解方案你们看下是否可行……’经过老李一番苦口婆心地劝说和沟通……双方的意见取得了一致。”

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信息,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这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的真实写照,也是近几年行政执法卷中的高频考点。

2.更聚焦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025年江苏卷第四题,要求考生围绕“贴心服务提升行政执法质效,为民理念激发社会发展活力”这一主题写文章;

2024年国考卷第四题考到“如何解决退休人员再就业的问题”;

2024年江苏卷第三题考到“对直播带货行业进行监管和规范”;

2024年广东卷第二题考到“提醒广大市民在网购消费中注意避免消费陷阱”。这些都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尤其近几年经常考到如何助力企业发展、如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例如2023年安徽卷第二题考到“亲商助企、开展‘菜单式’服务”,2024年福建卷第一题考到“A市发展氢能产业”。

而国考更是持续考到此类话题:2022年第一题考到“N市积极落实惠企政策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2023年第二题考到“召开关于促进本市‘无人经济’新业态健康发展的座谈会”;

2024年第二题考到“隆金公司为什么能成为‘市场中的主角’”;

2025年第一题考到“A市积极促进高科技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建议考生高度关注这一切入点,梳理相关材料中常见的有效对策。

二、测查形式的趋势变化:

从常规化到多样化

除了测查内容的变化,出题的形式也在发生改变。

1.对成文水平的要求更综合化

2022年国考卷第三题至第五题,全都是公文写作。从2023年开始,国考卷最后一题是作文。之后,有更多地方将行政执法卷的最后一题,从公文变成了作文。这意味着,对考生写作水平的测查会更加全面。

同时注意,在公文写作这一题型中,测查的类型除了常见的工作建议、工作汇报、讲话稿等,也会出现一些新文种。

例如:2022年国考卷的公开信、2023年国考卷的案例摘要等。在国考中出现“公开信”之后,江苏、江西、陕西等地都陆续考过此文种。建议考生在熟练掌握常规文种的基础上,也要留意这类“冷门”公文的写作方法。

2.对工作形式的测查更加多样化

社会在不断变化,法治工作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尤其在科技浪潮的席卷之下,行政执法工作的手段也逐渐智能化、现代化。

例如2023年浙江卷第二题考到“‘共享法庭’的建设”,2025年湖南卷第三题考到“融媒体中心拟通过乡广播站开展宣传”;2025年江苏卷第一题考到“Q市公安‘直播带货式’普法爆火”。

因此,建议考生也要形成“智慧执法”思维,尤其在作文中,可以尝试从“科技”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当然,考情总会发生变化,题型会变,问法会变,但对于行政执法类的考生而言,要学会抓住其中的不变:

一、公文的重要地位不变

无论一套卷子的组成方式如何变化,行政执法卷通常都少不了公文题。考生一定要在此类题型上多花功夫。

在做题过程中,理清各类文种的写作结构和注意事项,提高对材料总结梳理的速度,以及语言表达的精准性。

二、执法工作的核心不变

在行政执法场景中,法律的相对滞后性会更直接显现:面对新业态纠纷、民生新诉求等不断变化的现实矛盾,执法人员即便严格依法履职,也可能因法律条文未能及时覆盖新情况,无法第一时间完全化解问题。

因此考生需要明确:法律是行政执法的核心依据和工具,但执法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始终是守护百姓福祉、回应民生利益——这也是滞后性背景下,执法工作更需坚守的核心原则。

正如2024年国考卷作文中所体现的那般:行政执法工作就是“力”“理”“利”融合与平衡的艺术。

如果考生真正理解这一核心,就不难发现,很多行政执法卷的大作文都是“万变不离其宗”,思路也就豁然开朗。

公考生都在用的备考神器

来源:完美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