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医药创新种子企业100强(简称“种子100强”) 是E药经理人在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简称“创新100强”)的基础上推出的子榜单,聚焦代表中国医药创新潜力的企业,它们是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后备力量。
中国医药创新种子企业100强(简称“种子100强”) 是E药经理人在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简称“创新100强”)的基础上推出的子榜单,聚焦代表中国医药创新潜力的企业,它们是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后备力量。
“种子100强”榜单延续了“创新100强”的基本研究框架,以创新根基、创新过程、创新成果为主要评价体系,在科睿唯安Cortellis竞争情报和临床试验数据及Derwent Innovation专利数据基础上,通过对授权专利数量和专利施引总量、在研临床试验数量、获批与上市新药数量指标进行统计处理,遴选出100家上榜企业。
众所周知,2024年下半年,在系列重磅经济政策推动下,医药行业终于盼来了二级市场回暖和IPO适度宽松。众多药企顺势而为,纷纷启动IPO申请。因此,2025种子100强优化了既往不纳入在全球任何证券市场(新三板不计)上市的中国药企的做法,将截至观测期末(2025年5月31日)上市不足6个月的公司也纳入评选范围。
与综合实力强大的“创新100强”相比,“种子100强”呈现出三项差异化的特征:技术赛道的专注性;BD交易的积极性;资本市场的活跃性。
种子100强的技术赛道专注性
种子100强公司大部分创办时间较短,大部分属于处在成长早期、未到产品市场导入期的Biotech。这类公司通常由高校院所的科学家或具备医健领域资深履历的专家创办,凭借创始人(团队)在特定疾病领域和前沿技术上的积累和发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药产品。这就导致这些公司在早期发展阶段专注于创始人(团队)所擅长和熟悉的技术赛道。
2025种子100强技术赛道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众多公司扎堆CGT赛道,这可能与该领域与学术界关联紧密,细胞基因治疗产品监管的双规制,以及大量的IIT试验,为科学家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榜单中的CGT公司包括驯鹿生物、普瑞金、博生吉、优卡迪、北恒生物、艺妙神州、百暨基因、本导基因、五加和、滨会生物。这些公司在靶点、细胞类型、制备技术、载体技术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探索。
对于和减重药密切相关的多肽药物赛道,2025种子100强包括先为达生物、晟斯生物等,分别拥有口服长效GLP-1药物、重组八因子等技术平台。
ADC赛道上有普众发现、信诺维、智康弘义,分别具有靶点发现技术及连接子修饰技术、多领域小分子药物研发经验、双向转化医学平台。
抗病毒药物领域包括爱科百发、旺山旺水、新通药物、泰诺麦博,前三者分别开发了针对RSV、新冠病毒、HBV感染的治疗药物,泰诺麦博则使用HitmAb技术平台开发预防破伤风、RSV、VZV等病毒的重组全人源单抗。与泰诺迈博的思路类似,禾元生物也在开发血液制品的替代产品,利用水稻胚乳细胞高效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
种子100强的BD交易积极性
种子100强凭借技术赛道的专注性,成为相应赛道创新项目的重要源头,具备了参与BD交易的实力。多数公司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融资之外亟需通过BD交易改善现金流,因此也具备了BD交易的积极性。
2025种子100强公司自2012年起涉及的转让、合作、被收购(项目/公司)及复合型交易共174项,交易活跃度自2022年显著增加,随后保持增长。
图1.种子100强公司涉及的BD交易数量变化
种子100强公司的BD交易相比创新100强公司,在首付款和总额上通常较低,但也有少数亮眼的交易。
共有23项交易透露了首付款,超过1亿美元的仅2项,分别为锐格医在2024年9月以8.5亿美元现金预付款向基因泰克出售下一代CDK抑制剂产品组合、信诺维在2025年5月以首付款1.3亿美元向安斯泰转让XNW27011(Claudin 18.2 ADC)在中国以外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共有46项交易透露了交易总额,最高为24.7亿美元,来自先为达生物在2025年1月将1款GLP-1受体激动剂、2款胰淀素受体激动剂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益(除大中华区及韩国)授予Verdiva。
在传统的授权许可交易之外,种子100强也在积极拥抱NewCo模式,其中包括了在TCE赛道上领先的岸迈生物。
2024年8月,岸迈生物将TCE药物EMB-06(BCMA/CD3)的海外权益授予Vignette Bio,以现金和Vignette股权的形式收取总计6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对价。随后,Vignette被Candid收购。凭借这些交易,岸迈生物获颇丰,在2024年首次实现年度盈利。根据2025年6月发布的招股书,公司自2023年底起达成的license-out交易总交易价值超过21亿美元,在TCE领域排名全球第二。
种子100强公司达成的BD交易不仅量多,而且在创新研发技术上还发挥了风向标的作用。
2025年10月,普瑞金与吉利德子公司Kite Pharma就体内原位编辑疗法领域(in vivo CAR-T)达成全球合作,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最高15.2亿美元的各项里程碑现金付款,以及未来产品净销售额分成。这项交易是国内药企关于in vivo CAR-T的第一项license-out交易。该技术凭借不需体外制备、不需预先清淋、潜在成本更低等优势,有望成为解决CAR-T规模化应用难题的关键。
种子100强的资本市场活跃性
2025年,Biotech迎来了第二轮上市潮。
2025年6月,药捷安康在港股上市,核心管线为靶向三个关键通路的多激酶(MTK)抑制剂,有望治疗多种实体瘤。
2025年7月,维立志博登陆港股,凭借在IO 2.0、TCE、ADC三大领域的积累引发认购热潮。同月,禾元生物获准科创板上市,标志着科创板重启第五套标准。
2025年8月,同样采用第五套标准的必贝特获准科创板上市。
2025年9月,在KRAS赛道领先的劲方医药在港股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禾元生物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在7月获批上市,必贝特的注射用盐酸伊吡诺司他(HDAC/PI3Kα抑制剂)在7月获得附条件批准上市。虽然通过第五套标准作为未盈利公司上市,但是研发转化的确定性和产品的市场前景可能是监管方的重要参考。
目前,2025种子100强公司有12家已申请上市,包括港股9家(爱科百发、赣州和美药业、岸迈生物、亦诺微医药、麦济生物、新元素药业、滨会生物、旺山旺水、先为达生物),科创板2家(恒润达生、泰诺麦博),以及北交所1家(天广实)。上市后,这些公司有望获得更多关注、更大支持,从而驶上发展的快车道,为中国医药创新贡献更强动力。
来源:E药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