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为始话降脂:为什么说血脂管理没「他」不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2 20:10 2

摘要:12。在血脂管理临床实践中,存在三大关键的管理目标,其一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控制达标,其二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与逆转,其三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三者之中,唯有将“心血管事件减少”作为核心目标,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疾病致死风险

摘要

12。在血脂管理临床实践中,存在三大关键的管理目标,其一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控制达标,其二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与逆转,其三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三者之中,唯有将“心血管事件减少”作为核心目标,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疾病致死风险、改善患者远期预后。那么,究竟哪种降脂治疗,才能真正为患者筑牢生命防线,带来切实、稳妥的心血管事件“终点”获益?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答案。

血脂管理的“终”:明确根本目标,锚定治疗方向

自《2013 ACC/AHA控制血液胆固醇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指南》3首次提出ASCVD整体管理理念以来,所有权威指南对血脂管理的终极目标始终清晰且一致——以“终”为始,即通过科学降脂以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才是血脂管理的根本目标;具体而言,在临床血脂管理实践中,LDL-C水平控制在目标范围仅反映血脂水平的初步改善,是血脂管理的“起点”;斑块稳定或逆转则属于中间阶段的病理改善的“替代终点”,可体现血管病变的局部控制;而唯有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长期生存质量,才是血脂管理的终极目标——即真正的“”所在

由此可见,选择能为患者带来切实“心血管事件稳妥获益”的降脂方案,不仅是突破当前血脂异常防控困境的关键路径,更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致死风险、实现血脂管理终极目标的核心突破口。

阿托伐他汀三大稳妥优势,助力实现血脂管理“终”目标

如今降脂药物领域虽“百花齐放”,但始终无法替代他汀的基石地位。国内外指南仍一致强调:他汀类药物是降脂治疗的“必选项”,其他降脂药物(如PCSK9抑制剂)需在他汀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从作用机制看,他汀类药物的“双效驱动”优势尤为关键,其直接抑制胆固醇合成,从源头上减少“供给”,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数量”,提升胆固醇清除效率相比之下,PCSK9抑制剂则是通过单一靶点延长现有LDLR的“寿命”,减少其降解发挥作用。二者的协同逻辑清晰可见:若抛开LDLR的“数量”谈“寿命”,降脂效果可能有限;唯有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延长LDLR的“寿命”,即在他汀类药物基础上,联合使用PCSK9抑制剂方能实现1+1>2的强化降脂效果4-7。从临床循证看,PCSK9抑制剂的临床研究多基于他汀治疗基础上开展的联合用药探索,缺乏单独使用PCSK9抑制剂对心血管事件影响的充分证据,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他汀的基石地位8-10。

阿托伐他汀作为他汀类药物的代表,凭借“循证充分、效能可靠、依从性优”的三重优势,成为实现“心血管事件稳妥获益”的理想选择。

01循证稳妥:经典研究奠基,覆盖人群广泛

循证医学是评价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金标准”,而阿托伐他汀的循证证据广度与深度,在降脂领域堪称标杆。截至目前,原研阿托伐他汀已积累400项高质量临床研究,纳入超8万名临床试验患者,覆盖不同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的人群;同时,其在137个国家拥有25年真实世界使用经验,累积患者年使用量超3.3亿11-12。

从随机对照试验(RCT)到真实世界研究(RWS),从普通血脂异常人群到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高危群体,阿托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在各类场景中均得到充分验证,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支撑。

在众多他汀类药物中,阿托伐他汀钙片原研药是目前唯一在中国获批冠心病适应的他汀类药物,真正做到了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直击血脂管理的“终”目标,具有其他他汀类药物无可比拟的优势。PROVE IT-TIMI 22研究13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使用阿托伐他汀,30天内死亡、心梗、ACS再住院复合风险降28%(P=0.046);此外,MIRACL研究14也表明,与安慰剂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4个月时显著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急性心梗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达16%(P=0.048)。

03依从稳妥:用药便捷可及,长期坚持无忧

降脂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服药,治疗依从性直接影响疾病预后。中国一项真实世界研究15(CPACS-2,n=10337)显示,ACS患者出院1年后,阿托伐他汀组停药率显著低于其他他汀类药物(22.3% vs 29.6%),停药风险降低22%(95% CI:0.70–0.88)。另一项回顾性分析16发现,在启用PCSK9抑制剂时未联合使用他汀或依折麦布的患者中,1年内治疗中断率高达52.2%,进一步凸显阿托伐他汀在长期治疗中的依从性优势。除了依从性,药物的可及性和经济性也是影响治疗实施的关键因素。在调节血脂药物的临床综合评价中,阿托伐他汀的可及性评分位居首位。同时,一项社区居民横断面调查显示,基层医疗机构对他汀类药物的配备率显著高于非他汀类降脂药(49.7% vs 19.2%),加之其用药成本较低,使阿托伐他汀能够更好地满足广泛群体的治疗需求17-18。

总结

血脂管理的“终”,绝非追求血脂数值的一时下降,也不止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改善,其核心在于通过科学治疗,最终减少心血管临床事件的发生风险,切实改善患者预后与生存质量。从这一“终”点目标看,阿托伐他汀凭借“循证稳妥、效能稳妥、依从稳妥”的综合优势,不仅稳固了其在他汀类药物中的标杆地位,成为血脂管理中的“不可替代项”,阿托伐他汀钙片原研药更是目前中国唯一获批冠心病适应证的他汀类药物,真正做到了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直击血脂管理的“终”目标;无论是指南理念的持续更新,还是临床研究证据的不断积累都印证了血脂管理没“他”不行——阿托伐他汀是实现心血管稳妥获益的根本保障,更是ASCVD防治体系中的关键力量,为广大血脂异常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马丽媛,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27) : 3331-3346,F01.

2. Xia Q, et al. Front Cardiovasc Med. 2023 Jul 5;10:1186330.

3. Stone NJ, et al. Circulation. 2014 Jun 24;129(25 Suppl 2):S1-45.

4. Prz Gastroenterol. 2023;18(2):148-153.

5.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中国循环杂志.2023,38(3): 237-271.

6. Galicia-Garcia U,et al.Int J Mol Sci. 2020 Jul 2;21(13):4725.

7. Gil-Núñez A, et al. Neurología (Engl Ed). 2022;37(2):136-150.

8. Nicholls SJ, et al. JAMA. 2016 Dec 13;316(22):2373-2384.

9. Nicholls SJ, et al. JACC Cardiovasc Imaging. 2022;S1936-878X(22)00143-7.

10. Räber L, et al. JAMA. 2022 May 10;327(18):1771-1781.

11. Data on File-1, Pfizer Inc. New York, NY.

12. Data on File-2, Pfizer Inc. New York, NY.

13. Ray KK,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5;46(8):1405-10.

14. Barter PJ, et al. J Clin Lipidol. 2018 Jul-Aug;12(4):857-862.

15. Xie G, et al. BMJ Open. 2022 Sep 14;12(9):e056236.

16. Rymer JA, et al. J Am Heart Assoc. 2020 May 5;9(9):e014347.

17. 乔元, 等. 中国药房,2023,34(10):1165-1171.

18. Lu Y, et al. JAMA Netw Open. 2021 Sep 1;4(9):e2127573.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