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区制锦市街道:党群聚力展成效,服务引领促提升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2 20:15 2

摘要:近年来,天桥区制锦市街道以党群服务阵地为核心平台,形成“服务群众零距离、治理效能看得见”的工作格局,让基层治理的温度直抵民心,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党群同心共建美好家园的新篇章。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瑶

近年来,天桥区制锦市街道以党群服务阵地为核心平台,形成“服务群众零距离、治理效能看得见”的工作格局,让基层治理的温度直抵民心,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党群同心共建美好家园的新篇章。

治理提效

打造全方位服务平台

制锦市街道人口密度大,群众需求多元且集中,为实现居民“家门口办好事、一次性办成事”的诉求,街道坚持“顶层设计+基层实践”双轮驱动,深入调研民情、广泛吸纳民意,从阵地布局、功能整合、品牌塑造三方面发力,推动党群服务阵地从“基础覆盖”向“优质服务”跨越。

阵地覆盖“全域化”。街道下辖福康街、朝阳街、制锦市街、铜元局后街、启盛街5个社区,均实现党群服务阵地全覆盖,成功构建“步行10分钟党群服务圈”。尤其创新打造了全区首例与第三方国企的深度协同实践的创新运营模式的“制锦小院”,实现居民“家门口”的便利。功能集成“多元化”。街道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年”,所有党群服务阵地打破单一办公的局限,整合政务服务、文化生活、便民生活、康养托育等核心功能模块,真正实现“进一扇门,办多样事”,让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居民都能找到适配服务。品牌影响“规模化”。街道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多项相关经验做法在中央、省市媒体上作为典型推广,其中,“制锦小院”作为全区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典型,多次获市委组织部、天桥区委点名表扬,赢得群众广泛认可,成为基层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优质模板。

特色彰显

党群阵地各尽其美

在推进党群服务阵地建设过程中,街道坚持“因地制宜、需求导向”原则,引导5个社区结合自身地域特征、居民结构、资源禀赋,打造“一社区有侧重”“多社区强联动”的服务格局,避免同质化发展的同时又精准匹配不同群体的需求。

针对“一老一小”照护难、居民琐事多等问题,街道重点布局便民与康养服务。一方面整合“共富超市”“便民驿站”,提供义剪、缝补、上门提货等服务,解决行动不便居民“购物远、小事难办”问题;另一方面打造“老年康养区”,配备基础医疗设备,定期邀请专、全科医生坐诊。同时针对居民“八小时外”的需求,街道积极落实“延时服务”,开设“睦邻夜校”,提供作业辅导、兴趣培养、老年人智能设备培训、亲子互动活动等多元化课程,全面覆盖居民“衣食住行、康养托育”的核心需求。聚焦“文化赋能”,街道充分利用社区党校,创新打造“榜样课堂激励学”、“流动课堂一线学”等“六大课堂”,以“主题党日”为载体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红色传承等活动。同时,深挖省属单位书画摄影等协会资源优势,培育发展成社区社会组织,加强双方文化艺术间的沟通交流。以传统节日、重点工作推进等节点为契机,联合各社区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从“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聚焦“数字赋能”,街道围绕数字济南“1+4+N”工作体系,创新打造“Can!制锦”幸福直播间,并以社区吉祥物为数字入口,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构建起动态更新、持续学习的“社区知识大脑”,并依托AI技术实现了“智能推荐,服务找人”“数据分析,风险预判”“无感交互,主动关怀”三大核心功能,让治理服务更精准、更高效。

落地见效

推进基层共治格局

制锦市街道始终将“为民服务”作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对接居民“急难愁盼”,让党群服务阵地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服务空间,更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服务载体。

街道依托党群服务阵地建立议事协商平台,将社区事务管理、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等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居民通过楼院议事会、网格议事角和线上平台提出诉求,参与协商和方案制定,实现“居民提事、群众参与、党组织引导”的共治模式。同时,街道建立“星火”文旅队、“铜行”护学队等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文旅宣讲活动200余次,累计服务人次约60000余人次;常态化于制锦市小学校门口开展护送上学活动,保证学生出行安全。街道志愿队伍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掀起辖区志愿服务新风,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参与感和满意度。此外,街道还积极联动共建单位资源,整合高校教育单位等力量,先后对接济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山师教育集团,既满足其宣传推广的需求,又协调师资力量,支持居民学历提升和学生教育托管培训,并为辖区内青年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党群服务阵地成为社会资源汇聚中心,实现“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目标,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来源:齐鲁晚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