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万件羽绒服含绒量为 0,服装专家都怎么买羽绒服?

B站影视 2024-12-09 18:35 2

摘要:卢业虎,博士,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家标委委员、全国服标委委员及智能服装工作组成员、中服协标委会委员、中纺学标委会委员、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智能穿戴与服装人因工程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纺织出版社》编审委员会委员、《纺织学报》等5部期

搜狐科技《思想大爆炸-对话科学家》栏目第98期,对话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教授卢业虎。

嘉宾简介:

卢业虎,博士,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家标委委员、全国服标委委员及智能服装工作组成员、中服协标委会委员、中纺学标委会委员、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智能穿戴与服装人因工程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纺织出版社》编审委员会委员、《纺织学报》等5部期刊编委,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主要从事智能和防护服装、睡眠舒适性、纺织服装标准研究。

飞丝没有像绒朵一样立体的结构,蓬松度不够,里面形成的静止空气比较少,并不保暖。

无良商家用猪毛、狗毛上掉下来的飞丝以次充好,卫生情况差,可能会对健康有影响。

在空间允许范围内,充绒量越多,保暖性越好,但如果已经没有空间让这些绒朵更充分蓬松,再继续填充,保暖性不仅不会增加,还有可能会下降。

一般来说,充绒量在一定范围内,绒子含量越高越保暖,但当充绒量相对比较大的时候,如果绒子含量之间差别不大的,保暖性很相近。

消费者在挑选羽绒服时,认准品牌相对会好一些,更要看吊牌上执行的标准、充绒量、填充物等关键信息,也可以通过挤压、拍打等方式判断。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周锦童

编辑|杨锦

运营编辑|王一晴

审核|孟莎莎

近日,天气变冷,羽绒服成了人手必备的单品。但一些无良商家被爆料,为了降低成本,直播间卖出的羽绒服里居然没有羽绒,而是掺杂了猪毛、狗毛和鸡毛等“飞丝”。

“7万件羽绒服含绒量为0,企业主管被抓”、“央视曝光劣质羽绒制品以丝充好”、“3000多元买的羽绒服拆开全是飞丝”等词条也频频冲上热搜。

“飞丝”和“羽绒”相比有什么区别?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影响羽绒服保暖程度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如何才能挑选出合格的羽绒服呢?对此,搜狐科技对话了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卢业虎教授。

“飞丝”不保暖,

也可能对健康产生危害

对此,卢业虎表示:“羽绒是由羽毛和绒朵共同构成的,而飞丝是从羽毛、羽绒上面掉下来的单根纤维,最大的区别就是羽绒呈绒朵般立体结构,上面还有许多绒丝,而飞丝形态杂乱无章,是在羽毛加工中从绒朵上掉下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从毛片上脱落下来的单根短丝。”

“也有人把毛片粉碎,粉碎后,毛片的根部也有可能会脱落下来一些单根纤维,从毛片上掉下来的叫羽丝,从绒朵上掉下来的叫绒丝,羽丝加绒丝统称为飞丝。”卢业虎补充道。

飞丝没有像绒朵一样立体的结构,蓬松度不够,当纤维等结构合在一起的时候,里面形成的静止空气比较少,并不保暖。

不过,最让大家关心的是,这些“飞丝”除了在保暖性能上大打折扣外,会不会对健康有影响呢?

卢业虎认为这是因人而异的,“少量飞丝可能会在羽绒服中掉落出来,如果有一些消费者是易过敏体质,那可能会有过敏的情况出现,另外有些从加工毛片上掉下来的飞丝很短,小朋友靠近这种羽绒制品,在呼吸时可能会有一定吸入,容易引起过敏。”

“另外,如果这些飞丝不像绒朵一样进行清洁整理加工,也会影响健康,更何况有很多商家用猪毛、狗毛上面掉下来的飞丝以次充好,卫生情况就更不一定了,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不能说都会危害健康。”

其实早在2022年4月实施的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新国标中,就把旧标准的“含绒量”改成了“绒子含量”,可以说规定的更详细、更完善了。

含绒量是指含绒的比例,里面包含了绒子、绒丝,而绒子含量就是专门规定绒子的标准,而且在新国标里,绒子含量低于50%是不能称为羽绒服装的。

影响羽绒服保暖程度的关键因素是交互的

谈及影响羽绒服保暖程度的关键因素时,卢业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很复杂的工程问题。

“首先服装的款式结构和重量对保暖性是有很大影响的,因为最终要做的是包裹人的立体服装,比如有些消费者选择宽松肥大的羽绒服,不走路的时候保暖性很强,一旦走起路来,里面可能就会‘灌风’,保暖性就不好了。”卢业虎如是说。

此外,面料对羽绒服这类产品来说影响不是特别大,但如果有的面料做了防风处理,那在大风天气时保暖性会提升,如果没有风,影响不大。

当然有的羽绒服里面还会用银点反射层或其他结构,甚至用远红外发射材料等,卢业虎认为如果单纯测试材料,它的一些测试方法不一定能够反映实际保暖程度,最好是做成服装,再整体进行评价。

“像服装的保暖性评价,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立项了,都会专门制定国家标准,后期我们也会再进一步的推进。”卢业虎补充道。

谈到这里,肯定有不少网友会认为,充绒量越大,保暖性越好,但这个实际上是一个误区。

卢业虎解释道:“如果整体含绒量不多,充绒量在一定范围内,充的越多,保暖性的确是越高的,但服装跟一般物品不同,外层面料跟里料之间会有一个空间,一旦做了缝合后,空间就变得相对有限了。”

“在它空间允许的范围内,填充的越多,保暖性是越好的,但如果已经没有空间让这些绒朵就更充分蓬松,再继续填充,实际上是挤压了空气层,这个时候的保暖性不仅不会增加,还有可能会下降,而且穿起来也显得臃肿、厚重。“

不仅如此,卢业虎表示,“绒子含量越高越保暖”也是一个误区。

当充绒量在一定的时候,绒子含量高,一般来说保暖性越好,但是当充绒量相对比较大的时候,如果绒子含量之间差别不大的,有可能结果是很相近的。

“比如75%绒子含量的鸭绒和90%绒子含量的鸭绒,当填充量达到一定的时候,两者的保暖性是非常接近的,80%的鹅绒跟95%的鹅绒,当填充量达到一定的时候,两者的保暖性也是非常相近的。”卢业虎解释道。

由此可见,羽绒服保暖程度的关键因素之间都是有一定交互影响的。

挑选羽绒服要看吊牌、

还可以挤压、拍打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辨别羽绒和丝绒挑选到达标的羽绒服呢?又有哪些购买技巧呢?

“消费者在挑选羽绒服时,认准品牌相对会好一些,但我们更多时候还是要看一下吊牌,从吊牌上可以获得一些关键信息,比如上面执行的是什么国家标准,如果执行的是2021版的国家标准,应该是经过检测符合相关技术指标要求的,可以放心买。”卢业虎如是说。

“此外,还要看吊牌上的充绒量有多少,是什么绒,比如经常会看到90%白鸭绒,这就是我们常说的90鸭绒,有时也会看到灰鸭绒,不过这没关系,因为颜色并不代表保暖性。”

“另外,看吊牌也要看价格,要对价格有一个基本概念,除去品牌溢价外,如果本身价格严重低于产品原材料,可行性就比较低,比如现在直播间经常有卖199元的鹅绒服,但从成本角度来说完全是不可能的。”

据了解,目前羽绒原料的成本不断上升,鹅绒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接近百万一吨,所以许多无良商家才会用成本低廉的飞丝以次充好。

除了看吊牌外,还可以通过“挤压”的方式来判断。

“我们通过挤压羽绒服来看恢复情况,一般来讲应该是比较容易恢复的,如果挤压后发现羽绒服较难恢复,这就有可能是里面填充了一些其他的材料。”卢业虎如是说。

此外,挑选羽绒服时还可以进行“拍打”。

卢业虎表示:“许多羽绒服都有绗缝线,那么在挑选的时候,也要看一下绗缝的区域,比如我们可以进行拍打,看看有没有一些细小的飞丝钻出来。”

当然,也有许多消费者会对味道特别敏感,之所以许多消费者都倾向于选择鹅绒羽绒服,就是因为鹅绒的味道要比鸭绒的小一些,味道是羽绒里面的油脂含量导致的。

来源:艾什丽时尚视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