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季要来了?毒株和去年不一样,这5类人重点防护!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2 19:45 1

摘要:最近这段时间,不少朋友应该都有这种感觉:身边感冒发烧的人突然变多了,尤其是南方的朋友,去医院挂呼吸科、儿科的号,排队时间都比平时长不少。这可不是普通的换季感冒那么简单,大家可得上点心——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的流感监测周报已经明确说了,现在南方省份的流感活动正在快速

最近这段时间,不少朋友应该都有这种感觉:身边感冒发烧的人突然变多了,尤其是南方的朋友,去医院挂呼吸科、儿科的号,排队时间都比平时长不少。这可不是普通的换季感冒那么简单,大家可得上点心——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的流感监测周报已经明确说了,现在南方省份的流感活动正在快速上升,今年的流感季很可能要比往年提前来。更关键的是,今年流行的流感毒株和去年还不一样,去年主要是甲型H1N1,今年换成了甲型H3N2。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流感吗,年年都有,有啥好紧张的?但这次还真不一样,毒株变了,意味着咱们身体里对去年毒株的免疫力,对今年的H3N2可能不管用。而且从往年的数据来看,H3N2毒株引起的流感,更容易出现发热温度高、持续时间长的情况,对老人、小孩这些抵抗力弱的人群来说,风险更高。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今年流感季到底该注意啥,尤其是那5类重点防护人群,可得把这份“防护指南”存好了。

一、先搞明白:今年流感季为啥要提前警惕?

首先得明确一点,流感不是普通感冒,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比普通感冒强,症状也更重,还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而今年咱们要提前警惕,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毒株换了,人群免疫力偏低。中国疾控中心的监测显示,今年流行的优势毒株是甲型H3N2,和去年的甲型H1N1属于不同亚型。咱们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就像“警卫队”,之前遇到过H1N1,就会记住它的样子,下次再遇到能快速反应;但现在来了H3N2这个“新敌人”,警卫队不认识,反应就会慢半拍,所以更容易被感染。而且距离上一次H3N2成为主流毒株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很多人的体内针对它的抗体水平都比较低,尤其是小孩和老人,几乎可以说是“无防护”状态,这就给了病毒传播的机会。

第二个原因,是流感季确实有提前的迹象。按照往年规律,我国流感季一般从11月下旬开始,12月到次年1月达到高峰。但今年10月份刚过,南方省份的流感监测数据就“亮了红灯”——流感样病例占门诊病例的比例持续上升,实验室检测到的流感病毒阳性率也在增加,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聚集性疫情,比如学校、幼儿园里有多个孩子同时发烧。疾控专家分析,这可能和今年秋季气温波动大、南方雨水偏多有关,温暖潮湿的环境特别适合流感病毒存活和传播,再加上国庆假期后人员流动增加,也加速了病毒的扩散。

不过大家也不用慌,虽然流感季可能提前,但只要咱们做好防护,就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而防护的第一步,就是先知道哪些人最需要重点保护。

二、这5类人是流感“高危人群”,一定要重点防护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3年版)》,结合今年H3N2毒株的特点,以下5类人群因为自身抵抗力较弱,或者有基础疾病,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属于重点防护对象,一定要格外注意。

1. 5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还没长“结实”

5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免疫系统还没发育成熟,就像一栋还没盖好的房子,防御能力差,一旦感染流感病毒,很容易出现高热不退、咳嗽加重的情况,还可能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而且小孩表达能力有限,不舒服不会说,家长很容易误以为是普通感冒,耽误治疗。

这里提醒家长们,一旦发现孩子发烧超过38.5℃,伴有精神差、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别硬扛,赶紧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不要自行给孩子用抗生素(流感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没用)。平时尽量少带孩子去商场、游乐场这些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出门必须戴口罩,回家第一时间洗手、换衣服。

2. 65岁以上老年人:身体机能“老化”,基础病多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免疫功能会逐渐下降,就像旧房子的门窗,缝隙越来越大,病毒很容易“钻进来”。而且大部分65岁以上的老人都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基础疾病,一旦感染流感,不仅会让流感症状更重,还可能诱发基础病急性发作,比如糖尿病患者血糖突然升高、心脏病患者出现心绞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器官衰竭。

建议家里有老人的,一定要督促老人做好防护:出门戴口罩,避免去菜市场、棋牌室这些人多的地方;在家保持房间通风,每天至少开窗2次,每次30分钟以上;如果老人有基础病,要按时吃药,把血压、血糖等指标控制好,这也是提高抵抗力的关键。

3. 肥胖人群:体重超标,免疫力也会“打折”

可能有人会疑惑,肥胖和流感有啥关系?其实医学研究早就证实,体重指数(BMI)超过30的肥胖人群,感染流感后出现重症的风险比普通人高2-3倍。这是因为肥胖会导致身体代谢紊乱,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而且肥胖者的肺部脂肪堆积较多,会影响呼吸功能,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现呼吸衰竭。

所以肥胖的朋友,今年流感季可得上心了:除了做好戴口罩、勤洗手这些基础防护,还得尽量保持规律作息,别熬夜,因为熬夜会进一步降低免疫力;饮食上少吃高油高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增强抵抗力。

4. 妊娠及围产期妇女:一人防护,两人安全

孕妇和刚生完孩子的产妇(围产期妇女),因为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免疫系统会“主动降低”,目的是避免身体排斥胎儿,但这也让她们更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的攻击。而且孕妇感染流感后,不仅自己可能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风险;产妇感染后,还可能通过接触把病毒传给新生儿,新生儿抵抗力极弱,一旦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这类人群一定要把防护做到位:孕期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出门时戴好N95口罩,避免和感冒发烧的人接触;家里人如果有感冒症状,要立即和孕妇、产妇隔离,分房居住,餐具分开使用;产后坐月子期间,也要保持房间通风,别因为“怕受风”就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反而增加病毒滋生的风险。

5. 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病毒会“趁虚而入”

这里说的慢性基础疾病,主要包括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比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肾病、肝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这类人群的身体本身就比较“脆弱”,免疫系统一直在和基础病“作战”,一旦流感病毒入侵,免疫系统分身乏术,很容易让病情加重,比如哮喘患者感染后会诱发哮喘急性发作,肾病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恶化。

这类朋友要记住,预防流感的关键是“双管齐下”:一方面,严格遵医嘱治疗基础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把病情控制稳定;另一方面,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注意保暖,别着凉,因为着凉会进一步降低抵抗力,让病毒有机可乘。

三、预防流感,这3件事是“关键招”,现在做还来得及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今年流感风险不低,那咱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有效预防?其实疾控专家早就给出了明确答案,总结下来就是3件事:打疫苗、做好个人防护、早发现早治疗。这3件事看似简单,但只要做到位,就能挡住大部分流感病毒。

1. 接种流感疫苗:最有效的“主动防御”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很多人觉得“去年打了疫苗,今年就不用打了”,但其实每年的流感疫苗都是根据当年流行的毒株研发的,去年的疫苗针对的是H1N1,对今年的H3N2几乎没用,所以必须每年都打。

而且今年流感季可能提前,所以接种疫苗也得赶早。疾控专家建议,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接种,因为疫苗接种后需要2-4周才能在体内产生足够的抗体,赶在流感高峰到来前接种,才能起到保护作用。那哪些人需要优先接种呢?正好就是前面提到的5类高危人群,还有医护人员、托幼机构和学校的工作人员、养老院工作人员等,这些人群接触的人多,感染和传播病毒的风险也高。

可能有人担心疫苗的安全性,其实完全不用慌。我国的流感疫苗都是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安全性有保障,而且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大多是轻微的,比如接种部位红肿、低烧,一般1-2天就会自行消退。不过要注意,对疫苗成分过敏的人不能打,正在发烧或者患有急性疾病的人,可以等病情好转后再接种。

2. 做好个人防护:“被动防御”也不能少

接种疫苗是“主动防御”,做好个人防护就是“被动防御”,两者结合才能万无一失。具体要怎么做?其实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细节,但关键是要坚持做到位。

- 戴口罩: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比如地铁、公交车、商场、医院,一定要戴好口罩,最好是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别把口罩拉到下巴上,那样等于没戴;

- 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至少洗20秒;如果没有洗手条件,就用免洗洗手液消毒,别用手揉眼睛、摸鼻子;

- 少聚集: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在流感季高峰期间,能线上办事就别线下,能错峰出行就不错峰;

- 常通风:不管是家里还是办公室,每天都要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以上,让新鲜空气进来,稀释室内的病毒浓度;

- 强体质:规律作息,别熬夜,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适量运动,比如每天散步30分钟,增强抵抗力;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比如橙子、菠菜,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3. 早发现早治疗:感染后别硬扛

如果不小心感染了流感,也别慌,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别硬扛着耽误病情。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流感?普通感冒一般症状比较轻,主要是鼻塞、流鼻涕、咳嗽,发烧一般不超过38℃,而且一周左右就能自愈;但流感不一样,通常起病急,会突然发高烧(一般超过38.5℃),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咳嗽、咽痛等症状,而且症状持续时间长,容易反复发作。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属于前面提到的5类高危人群,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流感病毒检测,确诊后会开具抗病毒药物,比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要注意的是,抗病毒药物越早用效果越好,最好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能有效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降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另外,感染流感后要做好隔离,别去上班、上学,避免传染给家人和同事;多喝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帮助身体代谢病毒;多休息,别劳累,让身体有足够的精力对抗病毒。千万不要自己随便吃抗生素,因为流感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没用,反而可能导致细菌耐药。

四、最后想说:流感可防可控,科学防护最重要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今年流感季虽然毒株变了,可能提前到来,但只要咱们重视起来,做好科学防护,就不用怕。流感不是“洪水猛兽”,它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尤其是那5类重点人群,一定要把防护措施做到位。

现在距离流感季高峰还有一段时间,正是接种流感疫苗、做好防护的最佳时机。希望大家都能把这份“防护指南”转发给家人和朋友,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小孩、孕妇的,让更多人知道如何科学应对今年的流感季。毕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才能安心工作、快乐生活。

最后提醒一句,如果你属于重点防护人群,还没接种流感疫苗,赶紧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接种吧,别等流感高峰来了再着急,那时就晚了!

来源:健康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