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座始建于1902年的历史建筑,正为特朗普规划的"国家宴会厅"让路。这座计划耗资2.5亿美元、面积达8300平方米的奢华殿堂,被称为"白宫百年最大扩建",却在美国政府停摆、核安全局近乎瘫痪的背景下动工,引发全球哗然。
美国华盛顿特区传来阵阵机械轰鸣声——白宫东翼楼的外墙在挖掘机的重击下轰然倒塌,砖块与钢筋裸露在阳光下。
这座始建于1902年的历史建筑,正为特朗普规划的"国家宴会厅"让路。这座计划耗资2.5亿美元、面积达8300平方米的奢华殿堂,被称为"白宫百年最大扩建",却在美国政府停摆、核安全局近乎瘫痪的背景下动工,引发全球哗然。
为何说特朗普比当年的英军还狠呢?那就要从1814年说起,当时,第二次美英战争已持续两年,英军舰队驶入切萨皮克湾,一支由罗斯少将率领的4500人精锐部队在帕图克森特河登陆。
时任总统麦迪逊坚信英军会主攻巴尔的摩,只在华盛顿部署了少数民兵和700名正规军。更糟糕的是,负责首都防务的威廉·温德将军是个毫无军事经验的律师,他指挥的6000民兵大多训练不足。
8月24日下午,布莱登斯堡战役在华盛顿东北郊打响,美军防线在英军密集的炮火下迅速崩溃。一位参战民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像受惊的鹿群一样四散奔逃,连枪都丢在了路上。"
此时的白宫内部一片混乱,第一夫人多莉·麦迪逊在最后一刻才带着华盛顿肖像和重要文件撤离,连餐桌上的餐具都来不及收拾。
当晚,英军司令科克伯恩将军特意在白宫享用了一顿"总统晚餐",随后下令纵火。烈焰首先从国会山燃起,很快蔓延至白宫、财政部大楼等政府建筑。一位英国军官在信中写道:"火光映红了整个天空,四十英里外都能看见。"
8月2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袭击华盛顿,暴雨浇灭了大火,雷电还击毙了两名英军士兵。
罗斯少将认为这是"天谴",匆忙下令撤退,英军刚撤离,美军就在约翰·罗杰斯准将率领下迅速收复了华盛顿,虽然收复过程未发一枪一弹,但这座年轻首都的尊严已被彻底摧毁。
焚烧后的白宫只剩焦黑的外墙。国会曾就是否迁都费城展开激烈辩论,但最终麦迪逊总统力排众议:"放弃华盛顿就是向英国认输。"
重建工程由建筑师詹姆斯·霍本主持,他创新性地使用白色大理石涂料覆盖被熏黑的沙岩墙面,"白宫"的称谓由此诞生。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美国财政捉襟见肘,国会仍拨款50万美元(相当于今日千万美元)用于复原历史原貌。重建过程中,工人们特意保留了一些烧灼痕迹,提醒后人勿忘国耻。这段历史后来成为美国韧性的象征——一个国家在废墟中重生的决心。
1814年的焚烧是战争行为,敌方破坏一国政治中心符合当时的战争逻辑,而今天的拆除却发生在和平时期,是由本国总统主导的"自我毁灭"。
白宫屹立不倒这么久,即便说是文物也不为过,为了修建一个宴会厅便将其拆除,这样做是否值得?
哪怕一定要建,也不必非要拆楼吧,选华盛顿周边较为空旷的地方修建,无非就是偏远一些而已。
东翼楼作为白宫1902年扩建的核心部分,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这里曾是西奥多·罗斯福推行"公平交易"改革的指挥中心,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此谋划新政,艾森豪威尔时期这里改建为电影院,肯尼迪家族常在此举办私人聚会。每一任总统都在这里留下过印记。
特朗普对白宫宴会空间的执念由来已久。他多次抱怨,白宫现有最大的房间仅能容纳200人,国事活动只能在南草坪搭帐篷进行,这让他感到"有失尊严"。他曾直言:"我不喜欢在帐篷里接待国王、王后和总统们。"
今年1月再次上任后,特朗普迅速启动白宫改造计划。他先是将椭圆形办公室装饰成金碧辉煌的"海湖庄园风",又改建玫瑰园为石质露台,甚至增设"总统星光大道"并刻意嘲讽拜登。
而宴会厅项目则是其"终极梦想"——一个可容纳650至1000人、配备玻璃幕墙和镀金装饰的奢华空间。
讽刺的是,宴会厅动工之日,正值美国联邦政府停摆第20天。国家核安全管理局约1400名雇员被迫无薪休假,仅剩400人维持核武设施运转。
与此同时,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紧急视察内华达核基地,承认"对承包商的监管已暂停"。
民主党议员罗伯特·加西亚斥责:"当核安全因停摆受威胁时,总统却忙着拆白宫建宴会厅!"
众议院监督委员会随即启动调查,焦点直指2.5亿美元资金的来源——是否涉及外国政府献金或其他不当行为。面对质疑,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反击称民主党"转移话题",试图掩盖政府停摆责任。
更难办的是,美军的军饷问题,虽然这个月的军饷通过挪用科研经费及时发放了,但下个月又该怎么办呢,难道继续挪用其他地方的经费吗?
况且,既然科研费用遭挪用,那么美军在科研路上必然落后,将来又该怎么办,难道依靠钢铁意志去对抗敌人连意志都有了的钢铁吗?
评价特朗普的"白宫改造梦"折射出民粹领袖的典型心态:通过宏大体量建筑彰显权力,同时消解历史厚重感。正如剑桥学者分析,特朗普擅长用即时感官刺激替代长期价值,让支持者沉浸于"强人美学",却忽略制度性危机。
这种策略在历史上亦有踪迹,不同的是,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时代操作,拆除画面与核安全危机并置,反而强化其"反建制"人设。支持者欢呼:"他终于让白宫像特朗普大厦一样闪耀!"
白宫的砖石可以重建,但历史的共识一旦破碎就难以弥合。
在特朗普的宴会厅蓝图与1814年的历史灰烬之间,美国人需要回答一个根本问题:我们是要一个彰显个人品味的镀金殿堂,还是要一个承载集体记忆的精神家园?这个问题的答案,或将决定美利坚的未来走向。
参考信源:
特朗普“强拆”白宫东翼引争议,新建宴会厅面积和资金来源遭质疑
2025-10-22澎湃新闻
来源:BOSS外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