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禁令越收越紧,这些公司利润大打折扣,只能想方设法钻空子,甚至通过各种渠道游说,希望能重返中国市场。外媒抓到这些动向,直指他们是不是快顶不住了?这场较量下一步会怎么走?
在中美科技拉锯战越来越白热化的当下,美国那些芯片大厂本来靠着技术壁垒稳坐钓鱼台,结果因为一轮轮出口禁令,自己也开始吃不消了。
禁令越收越紧,这些公司利润大打折扣,只能想方设法钻空子,甚至通过各种渠道游说,希望能重返中国市场。外媒抓到这些动向,直指他们是不是快顶不住了?这场较量下一步会怎么走?
美国从2019年就把华为拉进实体清单,这事儿一开端,就等于给芯片出口画了个红线。供应商要想卖东西,得先申请许可。高通从2020年起就没法直接给华为供5G芯片,收入来源直接断了一大截。
2020年,美国商务部又把规则扩宽,管住用美国技术造的芯片,就算第三方生产,也得卡着不让去华为那边。英伟达和英特尔这些公司只好赶紧改供应链,避开违规风险。
到了2022年10月,美国直接下重手,禁掉14纳米以下制程的芯片制造设备出口,还特别针对高端AI芯片,比如英伟达的A100和H100。
荷兰的阿斯麦和日本的东京电子也被拉进来,一起限住光刻机卖到中国。这下全球供应链乱套了,美国公司在中国的份额开始往下掉。
2023年10月,美国又更新了管制,覆盖更多半导体工具和软件,就是为了堵住中国在AI和5G上的路子。英特尔那年宣布要调整策略,少依赖中国市场,结果服务器芯片销量跟着滑坡。
2024年,美国继续加码,扩大对芯片零部件的限制。高通的报告显示,它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占比从67%掉到55%,公司只好转头去东南亚和印度找机会。
英伟达的老板黄仁勋在2024年好几次公开说,公司在中国高端AI芯片市场的份额从95%直降到几乎为零,损失好几百亿美元。
2024年8月,美国商务部调查几家公司涉嫌通过云服务绕过禁令,给中国提供计算资源,不过当时没马上出结果。
步入2025年,管制力度没松劲,反而更狠了。1月份,美国推出“AI扩散规则”,定了个全球性能门槛,禁掉H100和H200这些顶级GPU卖到中国,同时给低功率模型开个小门。
4月份,特朗普政府突然加强禁令,连之前合规的芯片都禁了,包括英伟达的H20处理器。这导致不少公司库存堆积,英特尔5月份宣布裁员15%,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国市场缩水。高通和AMD内部讨论改产品规格,用海外子公司卖货,但大多数尝试都卡在许可关上。
5月份,美国把几十家中国实体加进黑名单,还撤销了一些已发的许可证,进一步砸了供应链。6月份,外媒报道英伟达试着通过第三方渠道供货,比如加州一家公司涉嫌非法运芯片到中国,两名中国公民因此挨起诉。
7月份,美国政府有点让步,允许英伟达卖H20芯片到中国,但公司得把对华销售收入的15%上缴给政府。AMD的MI308处理器也获准出口。这决定在国会两党惹来批评,说这是对国家安全的妥协。
英伟达7月份向政府申请许可,想恢复更多产品销售,但审查严得很。8月份,英伟达的供应商停掉H20生产,因为中国那边警告本土企业别用这些芯片,怕有安全隐患。
外媒像彭博社报道,英伟达在开发新款AI芯片,性能是B300的一半,就是为了符合出口规则。9月份,中国商务部对美国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英伟达搞反垄断调查,股价跟着晃荡。黄仁勋9月份接受BBC采访时,说中国禁买他们的AI芯片,让他挺失望的,强调公司希望中美能双赢。
10月份,美国国会中国特别委员会出报告,呼吁更广的芯片制造设备禁售,说现有实体清单不够堵中国进展。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芯片制造商从美国盟友买了380亿美元设备,非美国供应商补上了空缺。
同期,纽约时报报道,新加坡一家叫Megaspeed的公司涉嫌帮中国企业绕禁令买英伟达芯片,这公司前身和中国游戏企业有关系,美国商务部插手调查。
两名涉案人被控通过转口贸易运货。英伟达10月份说,中国AI芯片市场份额降到54%,本土企业像华为和寒武纪抢了不少地盘。这些事儿说明,美国芯片大厂在禁令挤压下,一直在游说政府松绑,同时试第三方渠道恢复销售,但老是被曝光和堵住。
这些美芯巨头在禁令落地后,使出各种招数绕限制。高通和英特尔改产品线,英伟达申请许可、开发合规芯片求出口机会。外媒报道,他们甚至上缴收入分成给美国政府,换取销售权,这暴露了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英伟达的黄仁勋亲自去白宫和北京游说,智利和 Qualcomm 也加入反对更严限制的行列,因为中国市场占他们收入大头。2025年7月报道显示,尽管禁令,价值10亿美元的英伟达AI芯片还是流进了中国,通过走私或第三方。
彭博社说,美国考虑不太严的措施,限制芯片设备和AI内存芯片对华销售,但比原计划松。芯片设备公司如Applied Materials、KLA和Lam Research的游说支出从2020年起翻倍,他们警告说,切断中国销售会毁掉生意,还拖累美国建新厂的计划。
中国芯片进口2023年金额掉到3494亿美元,2024年回升到3856亿美元,但高端依赖降了。中芯国际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涨31%,龙芯CPU性能接近国际水准。
美国公司游说没全成,管制还维持着,收入继续下滑,中国抓牢采购主动,封锁效果越来越弱。中国SMIC在2025年用DUV光刻和SAQP技术造出5nm芯片,绕过EUV限制,提升AI能力。
华为的Ascend 910c预计2025年5月发布,性能比肩英伟达H100,但成本低60-70%。中国企业如Biren Technology、MetaX和Enflame在设计AI芯片,SMIC在追赶台积电,接近5nm生产。
中国2025年禁止大科技公司买英伟达AI芯片,推本土替代。特朗普政府2025年3月加黑名单,9月扩展到子公司绕道。
外媒说,中国通过新材料打破芯片性能限,北大团队用2D晶体管,速度比台积电3nm快40%,能耗低10%。DeepSeek在2025年1月推R1模型,匹敌谷歌和OpenAI,投资者担心美国AI投资泡汤。
这些事儿从侧面看,美国的芯片管制初衷是卡中国脖子,但实际推了中国自力更生。美芯公司本来一半收入来自中国,现在份额大跌,利润缩水,只能降薪裁员。
英特尔2024年营收下滑,高通探索新市场但难补缺口。外媒评论,这不光伤美国公司,还拖慢全球进步,因为半导体生态本来就互相依赖。
特朗普在2025年7月演讲说,上届政府出口限制太极端,赶走伙伴投中国怀抱。他的政策转向,允许部分销售,但换条件,如缴分成。
结果,中国本土芯片涌现,华为Mate 60 Pro用7nm芯片,证明能绕过部分禁令。西方公司担心退出中国市场,会让对手占便宜。日本和荷兰在2024年3月美国敦促进一步限时,犹豫不决。
芯片管制三年来,效果混杂,中国在军用芯片上进步,尽管禁令。CETG在2023年9月用受制裁技术造出高功率雷达芯片。中国“Made in China 2025”指导下,半导体路图激进,投资大笔资金。
总的来说,美国公司像英伟达,在禁令下市场份额从95%到零,损失数百亿,只能游说和钻空子。中国进口芯片量2024年涨14.6%,但转向本土。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75%,营收回升。
外媒指出,管制激发中国创新,华为HiSilicon设计芯片,SMIC制造。美方矛盾,既不想卖,又怕损失没招。
中国掌握主动,一旦量产高端芯片,美国封锁就白费。中国禁买外芯,推本土生态。芯片战暴露,美企依赖中国市场,禁令自伤。
未来,中国芯片出口全球,挑战美国霸权。特朗普政策调整,承认过度限制害伙伴。外媒说,这场较量,美国短期占上风,长远看中国赶上。
来源:看电影看到死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