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最惊喜的一首诗,妙语连篇,饱含哲理,惊艳世人1200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8 07:23 2

摘要: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少用生僻字,几近白话,却又不乏生活气息。

白居易,他是冠绝一世的“诗王”,也是至情至性的“诗魔”。

他是早年意气风发的醉吟先生,进士及第,他雀跃不已,自豪的写道: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句》》

随后官场浮沉,他意难平复,最终释然道: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白居易《种桃杏》

他亦是晚年看淡人生的香山居士,历经坎坷,最终学会自嘲,乐以忘忧:

未归且住亦不恶,饥餐乐饮安稳眠。

——白居易《达哉乐天行》

他的诗文中,有亲情,有友情,有冷暖人生与自我救赎,亦有众生喜乐: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少用生僻字,几近白话,却又不乏生活气息。

而在他现存的3000多首诗歌,最让他惊喜,亦最让读者惊喜的一首诗,莫过于这首距今1200多年的经典之作《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此诗秉承了白居易一贯的写作风格,无一生僻字,未刻意使用修辞手法,看似简单直白,却句句有亮点可寻,不仅意境深远且蕴含哲理,给人以小小的惊喜。

01题解“大林寺桃花”

题目之中,诗人便透露了本次旅程的主要地点:

大林寺,我国佛教圣地之一,在庐山大林峰,据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

白居易之所以有雅兴还得从他在公元815年被贬为江洲司马这件事说起。

此职位虽然依然有朝廷俸禄可拿,却实际公事可办。闲着无聊,便只好出门看看风景,与新交的朋友一起喝喝酒,旅旅游,就这样消磨了两年时间。

作此诗时已是公元817年的春天,在这两年里他也结交了不少朋友,如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等。

这一日,他们一起相约踏青游玩,途经香炉峰,来到了大林寺,见到了灼灼桃花。

02人间四月芳菲尽

首句之中,诗人便道明了此次旅程的时间:

清和四月,已至暮春,桃花落,李花飘,柳絮纷飞,游丝软系,石榴花期未至,栀子花开还须等待些时日。

虽然此句中只字未提伤春之言,却用一个“尽”字让人感觉到一种繁华落幕的伤感之情。

一次次的雨横风狂,让青春娇艳的花朵无可奈何的零落而去;越来越暖的日光照耀,让满地的落花渐渐褪去了花色,终于化作尘泥。

于是原本满眼的万紫千红,只留下一片青绿之色,徒留惜花之人轻轻叹息。

03山寺桃花始盛开

次句中诗人无意之中为读者普及了一个地理常识:

原本以为到了此时此刻,春已走,夏又来,却不曾想在这山林之中,庙宇之外,竟又见到了朵朵盛开的桃花,真是让人意外!

原来,这是因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出自白居易《游大林寺序》一文,海拔越高的地方,气温越低,花期自然也会晚于平地。

平地上的芳菲已落尽,山地上的桃花却才刚刚盛开,这种奇妙的景物节候让白居易瞬间觉得这次出游,实在是值,太值了。

04长恨春归无觅处

颈联与首联彼此呼应,凸显出诗人的惜春之情:

开口一个“长”字,已然将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冬去春来,天气变暖,万物复苏,草木长,花鸟笑,漫山遍野充满了生机和希望,如此景象自然易于让人感到心情愉悦,苏轼如此,白居易亦是如此。

春来时,他十分欢喜,于是诸如便有了“春来江水绿如蓝”“吴酒一杯春竹叶”“几处早莺争暖树”等千古佳句,春离去时,他常常会因为花儿的凋落而伤心,忍不住提笔写诗: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惜牡丹》(节选)

一如世间所有热爱之人,会因为没有看够大好的春光而遗憾不已。

05不知转入此中来

此句与此句相互照应,将诗人心中的惊喜之感展现的淋漓尽致。

开口的“不知”二字,不经意间流露出诗人的意外之感。

这一路上,他见到或是青草绿树,或是落花堆积,不曾想在这幽静的山林之中,竟有无数枝桃花,静静的绽放。

因为它们的绽放,诗人知道了原来春天并未真正离去,于是原本因为寻不到春归处的遗憾,瞬间被填补了;原来失落的心情,瞬间变好了。

或许在他人看来,不过是一树迟开的花罢了,可在他看来,这种喜悦不亚于与许久未见的老朋友见面。

那种心情,不亚于叶绍翁原计划参观朋友的花园,却“小扣柴扉久不开”,本以为自己会因为朋友不在家,没法欣赏到满园春色,最终无功而返,却在抬眼的那一瞬间,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时的喜悦;

亦不亚于杨万里走到水穷处,见到“忽有梅花一两枝”时的开心。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于悄无声息处,诗人将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其深刻的哲理蕴含其中:

若是那一日,他没有来到大林寺,便不会发现原来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春天的花朵还在继续绽放着光彩。

若是用心感受周边的一切,会发现生活处处有惊喜,或是在柳暗花明处,或是是在路转溪头时,总之不是在此处,便是在那处。

来源:花间词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