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早期难察觉?医生:身体出现这 3 种情况,要警惕病毒感染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2 03:20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525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54岁的李阿姨最近总觉得疲惫,脸色也一天比一天差。起初她以为是更年期到了,就没太在意。直到一次体检中,肝功能指标异常,被医生建议做了丙肝抗体检查,结果竟然是阳性。

“我又没输过血,也不乱吃药,怎么会得丙肝?”李阿姨一头雾水。医生解释:丙型肝炎是一种隐匿性很强的病毒性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到被发现时,往往已经发展多年。

根据国家疾控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全国报告在册的丙肝感染者超过80万人。而据《中华肝脏病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丙肝感染者中,约有30%在确诊时已发展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丙肝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早年间输血不规范、注射器重复使用,是感染的主要途径。如今,虽然输血已严格筛查,但一些高危行为仍可能导致病毒传播,比如不规范的纹身、拔牙、共用剃须刀、针灸、侵入式美容等

更棘手的是,HCV感染后可以潜伏10年甚至更久都没有症状,等到身体出现异常,肝脏往往已经受到明显损伤。

丙肝不像甲肝一样发病急、症状明显,它更像是一个“安静的杀手”,悄悄在体内活动。但身体有时候会“悄悄提醒”你,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定要高度警惕

长期乏力、容易疲倦

早期丙肝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莫名其妙的疲劳感。患者即使休息充足,依然觉得没有精神。这是因为病毒正在影响肝脏功能,导致体内代谢紊乱,进而引发持续性疲劳。

皮肤变黄、尿色变深

一旦肝功能受损,胆红素代谢异常,就可能出现黄疸。最先表现为眼白发黄,其次是皮肤变黄,严重时尿液颜色像浓茶一样。这类情况提示肝脏已经受到明显影响,需及时就医排查。

肝区隐隐作痛或不适

肝脏本身没有痛觉神经,但肝包膜有。当病毒造成肝脏肿胀、炎症时,包膜受到牵拉,会引发右上腹不适、胀痛或隐痛。很多人常误以为是胃病,其实源头在肝脏。

这些症状看似普通,但若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就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曾经有过输血史、纹身、针灸、共用注射器史的人群,更应定期做丙肝筛查。

很多人谈“肝”色变,认为丙肝就是“肝癌的前奏”。其实,丙肝是目前所有病毒性肝炎中治愈率最高的一种

随着抗病毒药物的不断进步,如今我国已引进多种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部分药物在8至12周的治疗周期内,治愈率可达95%以上,且副作用较低,服药方便。

但问题在于,很多患者发现得太晚。长期的病毒感染会导致慢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一旦进入肝硬化阶段,治疗难度和成本都会大大增加。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应对丙肝的关键。

很多人误以为丙肝是“传染病”,就会随意传播,其实HCV传播途径明确,只要做好以下几点,普通人群感染几率极低:

远离血液传播风险: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针具等贴身物品,进行纹身、穿耳、针灸等操作一定选择正规机构。

安全就医: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注射、输液、拔牙等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定期体检,主动筛查: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有输血、纹身、共用针具史者,每年可进行一次丙肝抗体检测。

另外,丙肝并不通过咳嗽、拥抱、共用餐具等方式传播,不必对患者避之不及。正确的认知和科学态度,才是预防丙肝的第一步。

参考资料:

[1]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2024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版)》.
[3] 《丙肝抗病毒治疗新进展》.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3年第31卷第6期.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医师话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