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边是50个州、两千多个地点同时有人上街抗议,组织者说参与的有七百多万人;
10月18号这天,美国挺热闹。
一边是50个州、两千多个地点同时有人上街抗议,组织者说参与的有七百多万人;
另一边,加州彭德尔顿营的海军陆战队250周年庆典上,副总统万斯在场时,一枚155毫米炮弹半空就炸了。
这两件事凑在同一天,本来八竿子打不着。
但越琢磨越觉得,它们都指着同一个问题。
这可不是简单的抗议和事故,往深了说,是美国人对自己制度的信任,有点坐不住了。
这次抗议有个标签叫“No Kings protests”,翻译过来就是“不要国王”。
抗议者举着牌子喊“拒绝专制”,矛头直接对着所谓的“总统像国王”这种说法。
本来想,这种抗议可能就集中在民主党占优的蓝州大城市,后来发现不是,连共和党掌控的红州县域都有不少人参与。
更有意思的是,欧洲一些城市的美国使馆前,也有人声援,这就不是小范围的情绪发泄了。
参与的人里,不少不是传统的“左派抗议专业户”,各个阶层的都有。
他们的核心想法挺明确:要是制度朝着“谁权力大谁说了算”的方向滑,那民主本身就得站出来防守了。
特朗普团队对这事的反应也挺耐人寻味,直接定性成“仇恨美国的集会”,还发了个AI合成视频。
视频里特朗普戴着王冠,开着标着“特朗普国王”的战斗机,往抗议人群扔泥浆。
这个操作我是没看懂,本来大家就怕权力太集中,这么一弄,不是刚好坐实了人家的担忧吗?
一场抗议能闹到全国范围,还引来国际关注,说明大家对权力边界的担忧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种担忧积攒多了,自然会找个出口爆发出来。
而同一天发生的另一件事,刚好把这种担忧具象化了。
10月18号当天,加州彭德尔顿营在办海军陆战队成立250周年庆典。
这种活动本来是展示军队传统、拉近军民关系的,副总统万斯都特地去了。
谁也没料到,高速公路附近突然传来巨响。
一枚155毫米炮弹发射后,没到预定位置就炸了。
碎片掉在执行交通管制的巡警车上,引擎盖都砸出了坑。
万幸的是,没人受伤。
事后查了下,155毫米炮弹一般用在军事训练里,半空爆炸要么是引信出了问题,要么就是操作失误。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加州州长加文纽森后来透露,他早就对“在高速公路旁边发射实弹”提过异议,可根本没人听。
高速公路旁边人流量车流量都大,选在这地方搞实弹演习,到底是为了庆典的“排场”,还是真的把公共安全放第一位?这问题不用细想都能明白。
海军陆战队后来发了声明,说对事件遗憾,但庆典的精神没受影响。
联邦调查局也介入了,查弹药库存和操作人员。
可这些操作再到位,也抹不掉一个事实:为了展示所谓的“力量”,公共安全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这和抗议者喊的“不要国王”,是不是刚好对上了?
单独看抗议,是民众对权力集中的不满。
单独看炮弹事故,是权力机构在仪式和安全之间的失衡选择。
可把这两件事放同一天看,就会发现美国社会的制度信任,已经出现了明显裂缝。
抗议者担心的是“权力不受约束”,而炮弹事故刚好证明了,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
州长的反对没用,说明基层的合理意见传不到决策层。
为了庆典的“面子”忽视安全,说明权力运作里,“展示权威”比“服务民众”更受重视。
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出现,近年欧美发生过不少公共安全事件,比如安特卫普的公交车持刀袭击,还有美国马里兰州的汽车冲撞帐篷事件。
这些事件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权力机构在平衡“公开活动”和“安全保障”时,往往顾此失彼。
如此看来,美国现在的问题,不是某个人的问题,也不是某件事的问题。
是当民众开始怀疑“制度能不能约束权力”“权力会不会优先考虑自己”时,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就动摇了。
抗议者走上街头,不是想推翻什么,而是想让权力回到该有的边界里。
炮弹事故的发生,刚好印证了这种怀疑的合理性。
特朗普团队用AI视频反击抗议者,非但没解决问题,反而让矛盾更激化了。
这种做法不是在修补信任,而是在信任的裂缝上再踩一脚。
毫无疑问,信任的建立需要好几年,可破坏它,一件事就够了。
最后想说,民主的核心从来不是“热闹的庆典”或者“激烈的抗议”,而是权力能被约束,民众的声音能被听到,公共安全能被放在第一位。
美国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一场“信任修复”的考验。
能不能修好,要看掌权者是不是真的愿意反思,也看整个社会能不能找到共识。
毕竟,一艘到处是裂缝的船,光靠喊口号是撑不久的。
来源:有风来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