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嘉定区的营商政策历经迭代,今年提出把握好深耕细作与创新赋能、惠企纾困与减负增效这两对关系,营商方案也已经升级到8.0版本。为进一步加大基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力度,同步讲好街镇营商故事,区发展改革委、区委宣传部联合推出“街镇主官话营商”专题访谈。
嘉定区的营商政策历经迭代,今年提出把握好深耕细作与创新赋能、惠企纾困与减负增效这两对关系,营商方案也已经升级到8.0版本。为进一步加大基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力度,同步讲好街镇营商故事,区发展改革委、区委宣传部联合推出“街镇主官话营商”专题访谈。
本期访谈,我们邀请了外冈镇相关嘉宾做客嘉定区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直播间,分享外冈镇营商环境情况。
外冈镇副镇长 王邱啸(左2)
区发展改革委优化营商环境体验官、上海飞力勋铖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伟铖(左3)
外冈企业家代表、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办公中心总经理 陈栋(左1)
唐勐:外冈历史悠久,也是嘉定的产业重镇之一,提到外冈很多人会想到“汽车零部件”,但我知道,外冈早已不止于此,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外冈有哪些新的思考和布局?
王邱啸:是的,外冈成陆于6000年前,有“上海古外滩”之称。2017年以来,我们对标区委、区政府的发展目标、功能布局和发展路径,在外冈望新撤二建一、推进“三个集中”的历史沿革下,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根据发展实际,确立了“绿动外冈”发展理念,将发展和绿色、环保、生态紧密结合,建设成为一个以绿色引领为鲜明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城镇。特别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外冈是嘉定区唯一同时衔接江苏省太仓市和昆山市的节点城镇,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将成为“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的重要节点。
从当前来说,外冈的汽车产业产值占全镇产值的50%左右,汽车产业是我们的底色,更是我们跃升的跳板。我们正以此为基础,向更多元、更高质量的“绿动智城”转型,核心思路是“因地制宜”。具体来说,一是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比如引导汽车零部件企业向智能化、新能源领域升级;二是加速新兴产业“成势”,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集群。去年,全镇税收达到41.6亿元的历史新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近50%,这说明转型是富有成效的。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既有“参天大树”,也有“满园春色”的产业生态。
唐勐: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16年就落户外冈,之后还持续增资,是什么让企业下定决心留在这里?
陈栋:落户外冈,最初看中的是这里优越的区位和产业配套,但让我们决心不断加大投入的,是这里“合伙人”式的营商环境。简单举几个例子:第一,是解决现实难题。我们业务需要大量高空作业车,但环保牌照办理是个瓶颈。镇政府了解到后,主动牵头协调,帮我们成功办理了关键设备的环保牌照,保障了业务扩张。第二,是雪中送炭。近几年,我们遇到几笔较大的外部债务拖欠,现金流承压。镇领导知道后,第一时间组织专题协调会,搭建沟通平台,及时上报区专班,追回了一部分款项,解了燃眉之急。这种在企业困难时“即刻在侧”的服务,让我们非常感动。
唐勐:飞力勋铖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扎根外冈时间更长了,20多年时间企业自身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见证了外冈的变化。您认为外冈吸引企业留下来,并且让越来越多企业愿意来的秘诀有哪些?
刘伟铖:外冈的服务正在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我感触最深的是外冈“服务包”制度的深度和温度,我想这是外冈能吸引企业、留住企业的秘诀。这不仅仅是政策汇编,更是一个动态的、解决问题的“工具箱”,其背后是一套成熟的机制在支撑。比如“1+4+24+X”招服一体化体系和“服务专员”制度,每个重点企业都有对应的服务专员,像“管家”一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更重要的是,政府愿意为我们这样的更多的中小企业“开小灶”。我们在发展中对高技能人才有迫切需求,镇里掌握这一情况后,主动服务,联合商会“量身定制”培训调研,这种精准的赋能,让我们感觉自己是“被重视的合伙人”。
唐勐:外冈未来在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新质生产力上有哪些规划值得期待?
王邱啸:外冈的未来,的确值得期待。第一,在空间上,我们正积极向上级争取,希望能在公共交通上对外冈有更多倾斜,为未来发展提供产业空间;第二,在招商上,我们会继续“走出嘉门,走出国门”,深耕法国等境外联络点,吸引更多优质外资项目;第三,在生态上,我们将更注重 “招投联动”,与嘉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等合作,为初创型和成长型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持续深化“一企一策”的服务包制度,确保企业的每一个合理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响应和闭环处理。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外冈成为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沃土。
撰稿:唐勐
编辑:杨玉洁
来源:上海嘉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