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南北“大动脉”颜值大提升——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2 15:51 1

摘要:此次整治提升项目涵盖圆明园西路沿线燕秀园一区东侧步道、农科所家属院围墙、金望泽开墙透绿等10个点位、共14项内容,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联合马连洼街道通过系统性、精细化的改造提升,实现了从单一功能修补到整体品质跃升的转变。项目惠及沿线十余个社区、科研院所和高校

曾经坑洼不平的人行步道

如今被平整的砖石取代;

原本略显陈旧的天桥步道

已铺上崭新的彩色防滑层;

杂草丛生、黄土裸露的闲置地块

如今绿意盎然……

近日

记者从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了解到

圆明园西路环境整治提升项目

全面完工

此次整治提升项目涵盖圆明园西路沿线燕秀园一区东侧步道、农科所家属院围墙、金望泽开墙透绿等10个点位、共14项内容,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联合马连洼街道通过系统性、精细化的改造提升,实现了从单一功能修补到整体品质跃升的转变。项目惠及沿线十余个社区、科研院所和高校,通过实施开墙透绿、步道升级、天桥美化、植绿增绿等多项工程,不仅全面提升了道路的安全性和通畅性,更打造出“一路一景、一段一特色”的街区风貌,让这条城市干道重新焕发活力。

开墙透绿

释放城市呼吸空间

在圆明园西路3号院东南角,一处长达20米的水泥实体墙被彻底改造。原本厚重封闭的水泥墙面不仅遮挡视线,影响美观,更在一定程度上遮挡了右转车辆的视线。改造后,实体墙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通透的铁艺围栏,与东侧原有铁艺围墙形成统一风格。

“这个拐角处的变化最让人惊喜。”住在3号院的居民刘先生表示,“以前转弯从这里经过总要特别小心,现在视野开阔了,安全隐患也消除了。”改造工程还同步对围墙进行了真石漆饰面处理,并沿墙补植了小区内绿化,形成了错落有致的街角绿化景观。同样完成改造的农科所家属院,不仅解决了围墙贴砖脱落、铁艺栏杆腐朽老旧的问题,还通过补充内侧绿化带,让院内的绿意透街可见。

此外,在改造过程中,对于部分不便进行开墙透绿改造的单位,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联合马连洼街道采取了差异化的提升方案,在保持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墙面清洁、真石漆饰面美化等方式,选用柔和大气的色调,实现了与整体街区风貌的协调统一,展现了城市更新中的精细化治理理念。

道路焕新

精细化设计提升出行体验

在燕秀园一区东侧

步道实现了全面提升

经过精心整治,原本绿化带内长期堆积的碎石垃圾被彻底清理,杂草丛生的现象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美观的透水砖步道和生机盎然的绿化景观。据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环境建设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改造不仅对绿化带进行了深度治理,清除了碎石垃圾并更换了优质种植土,还特别选用了低养护、耐干旱、抗冻的植物品种进行整体绿化,确保了景观的持久性。如今,这条步道已然焕发新生,既完善了道路的界面功能,又为居民创造了更加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

而在药用植物研究所西门区域,项目改造重新梳理了空间功能,将原本利用率低的硬质铺装区域改造为绿化空间,并结合北侧绿地对非机动车道整治提升,实现了人车分流有序,有效解决了该路段长期存在的交通混乱问题。

在肖家河桥东北侧辅路,一场空间重构也在同步“上演”。这个位于桥体下方的区域,曾经因雨水光照不足、绿化条件不理想而导致地表裸露,显得较为脏乱。为此,项目团队创新性地将这片区域改造为硬化铺装的人行避让区,既解决了环境脏乱问题,又为行人提供了安全的通行空间,同时沿线通过抬高人行道20厘米、更换破损铺装等措施,实现了人车分流,消除了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

天桥蝶变

安全与美观并重

“在此次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改造中,我们对沿线肖家河北天桥、中国农业大学天桥、马连洼小区天桥以及农大南路西口北天桥四座人行天桥同步进行改造提升。”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环境建设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天桥因建成使用年限较长,普遍存在铺装层磨损老化、局部起拱等问题,雨雪天气易形成安全隐患;同时,护栏立柱焊接点锈蚀严重、出现松动,内外饰面也存在不同程度腐蚀,导致结构受力性能下降。”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改造后的天桥在安全性和美观性上都实现了显著提升。项目人员通过对栏杆进行套筒加固焊接,并新建加扣U型钢地袱,大幅增强了天桥的结构稳固性。经过整体除锈刷漆处理,天桥外观焕然一新。同时,新铺设的橡胶盲道垫提升了触感体验,有效保障了视障人士的通行安全;而彩色防滑铺装层不仅确保了雨雪天气的防滑需求,更为城市街道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使天桥成为既安全实用又美观大气的城市风景线。

细微之处彰显人文关怀

在本次环境整治提升项目中

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

与马连洼街道创新协作

对沿街市政设施箱体实施艺术彩绘美化工程

实现了“隐形化”升级

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环境建设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前,这些市政箱体普遍存在外饰面脱落、锈蚀开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街区的整体风貌。”如今,通过精心设计的艺术彩绘,原本单调的配电箱、通讯箱等市政设施已化身为展示城市文化底蕴的窗口,进一步美化了街区环境。

而在圆明园西路3号院南北两侧,一场针对商户环境的精细化改造正在展现成效。“原先南北两侧商户普遍存在扩建台阶侵占人行道、牌匾设置杂乱无序等问题,不仅影响市容观瞻,更存在安全隐患。”城市管理委(交通委)环境建设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系统整治,如今这里的商户面貌焕然一新。在拆除违建台阶、统一恢复建筑立面的基础上,同步对商户牌匾进行了特色化规范改造,在确保整齐划一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了各家商户原有的文化特色和个性风格。既延续了街区商业活力,又提升了整体环境品质,为居民营造出更加宜居、宜商的街道环境。

“改造后的街道既整洁有序,又保留了我们的特色。”一位在此经营多年的餐饮店主表示,“顾客反映现在找店铺更方便了,整条街的环境也更舒适了。”

如今,焕然一新的圆明园西路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着往来的车流与人潮。这些点点滴滴的美好变化,正悄然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让居民都能真切感受到城市不断发展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未来,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将持续推进城市公共空间的精细化治理,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宜业,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城市温度,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