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诗芮是复旦的学生,2024 年秋天她去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Middlebur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Monterey,简称 “蒙特雷高翻”)读翻译硕士,那所学校以前挺有名的,人称翻译界的哈佛,可她入学
陈诗芮是复旦的学生,2024 年秋天她去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Middlebur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Monterey,简称 “蒙特雷高翻”) 读翻译硕士,那所学校以前挺有名的,人称翻译界的哈佛,可她入学那年,学校突然说要停掉研究生项目,最后一届学生得等到 2027 年才能毕业,她就这么成了关门弟子。
她家在盐城的一个小镇,借钱凑够了学费,一年八万美金,加上房租和生活费,总共二十多万,她爸妈硬撑着供她,觉得留学能镀层金,以后好找工作,可没人跟她说,这条路快走不通了,学校关门不是因为出事,也不是政策卡得严,就是招不来人,赚不到钱,市场不认了。
不只是蒙特雷高翻,2024 年美国砍了十三个语言类项目,中国北语也停了七个翻译专业,英国、澳洲、加拿大那边都在减,翻译专业正在全球范围内缩小,这不是偶然,是整个行业在往下走,以前翻译是热门,入世后企业抢着招,时薪几百块,能养家,能体面,现在机器一上线,人就慢慢没位置了。
2016 年谷歌推出新翻译系统,错误率直接降低一半以上,2020 年后 ChatGPT 这些大模型冒出来,机器翻译不再只是帮个忙,真开始干活了,现在九成以上的翻译公司都在用 AI,四分之一的项目全靠机器搞定,三分之一是机器翻译后再经人工校对润色,传统笔译活儿少了七成多,短剧翻译倒是热起来,但都是 AI 加点人力,一个人一天改四部剧,每部赚不到一千元(人民币)。
陈诗芮的故事不是孤例,她就是那种中产家庭长大的孩子,一路考学、考研,工作后又辞职再备考,心里想着的就俩字,学历和身份,没人问她这专业以后能不能挣到钱,导师劝她别丢掉教培行业的相关技能,可她留美回来,最后只能去教中文,她说自己像《约伯记》里那个倒霉人,拼命干活,守规矩,听人话,结果还是被系统扔在了路边。
法律、会计、新闻这些专业也在被技术逐步渗透、辅助,但翻译是第一个被 AI 彻底渗透的文科领域,翻译行业没有明显的替代岗位,也没冒出什么新的铁饭碗,如果你只会英语,又没别的本事,未来三年会特别难熬。
不过还有路可走,AI 带出了新活法,有人专门给机器标注训练数据,清理语料,做本地化调整,有人做短视频字幕打磨,有人写跨境电商的文案,还有人专攻医学或法律翻译,关键是要会跨界,得懂工具,Trados、AI 插件、语音转写系统,你得能上手,光靠英语好,真不够用。
陈诗芮还在坚持,她知道机器比她快,比她便宜,也不会累,但她想试试,能不能找到机器做不了的事,比如懂文化差别,比如拿捏语气的轻重,比如处理那些生僻的专业领域冷门术语,她没指望能翻盘,只希望别被彻底甩掉。
蒙特雷高翻关了,翻译没死,只是不一样了,以前看谁译得准,现在看谁跟机器搭得上手,谁能做好机器干不了的事,谁才能继续在这个行业立足,对陈诗芮来说,问题不再是她会不会翻,而是机器比她更懂语言的时候,她还能靠什么活下去。
来源:青萍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