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顶盒破垄断!政府帮铺路,自己挑还能省不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2 12:41 1

摘要:10月中旬,家住北京海淀区的王阿姨家机顶盒突然黑屏,以前遇到这事,她只能联系运营商,花300多块买个新的,还得等师傅上门安装。但这次她在小区群里问了一句,邻居说“现在能自己买第三方机顶盒,150块就能搞定”。王阿姨半信半疑在网上下单,第二天设备到了,找维修师傅

10月中旬,家住北京海淀区的王阿姨家机顶盒突然黑屏,以前遇到这事,她只能联系运营商,花300多块买个新的,还得等师傅上门安装。但这次她在小区群里问了一句,邻居说“现在能自己买第三方机顶盒,150块就能搞定”。王阿姨半信半疑在网上下单,第二天设备到了,找维修师傅一装,电视立马有了信号,“以前换个机顶盒跟‘割肉’似的,现在省了一半钱,还不用看运营商脸色!”

王阿姨的经历,不是个例。2025年,曾让千万家庭头疼的“有线电视机顶盒捆绑销售”难题,终于迎来实质性突破。一边是最高法通过反垄断判决,明确“运营商不得限制用户选择第三方机顶盒”;另一边是广电总局持续推进专项治理,再加上“政府买单技术升级+开放信号接入”的组合拳落地,彻底打破了运营商对机顶盒市场的垄断,让看电视这件事回归了便捷、实惠的本质。

记者从广电总局2025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获悉,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机顶盒市场被运营商“独家把控”。不少用户反映,装宽带时会被强制要求购买运营商的机顶盒,不买就没法开通电视服务;就算自己有第三方机顶盒,也会被以“信号不兼容”“存在安全风险”为由拒绝接入。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家电类投诉中,机顶盒捆绑销售相关投诉占比达18%,用户平均每换一次运营商或搬家,就得重新买一个机顶盒,花费普遍在280-350元之间,设备通用性极差。

今年3月,最高法审理的“张某诉某运营商限制第三方机顶盒使用”一案,成为打破垄断的关键。法院判决认定,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屏蔽第三方设备信号、强制捆绑销售机顶盒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要求运营商立即开放信号接入权限,并赔偿张某的机顶盒购置损失。这一判决相当于给所有运营商划了“红线”,此后各地运营商开始逐步解除技术限制,不再搞“独家垄断”。

紧接着,广电总局在4月启动“有线电视机顶盒市场化改革专项行动”,明确要求全国所有运营商在6月底前完成“信号接入标准化改造”——简单说,就是让不同品牌、不同厂商生产的机顶盒,都能顺利接入运营商的电视信号,不再搞“专属适配”。为了减轻运营商的技术升级成本,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省市还拿出财政资金补贴,比如上海对完成改造的运营商,按用户数量给予每户10元的补贴,避免运营商因改造变相涨价。

技术升级到位后,第三方机顶盒终于“松了绑”。记者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搜索发现,目前第三方机顶盒价格多在120-200元之间,比运营商的设备便宜近一半,且支持多运营商信号接入。比如从联通宽带换成电信宽带,只需在机顶盒里重新设置参数,不用再买新设备。某第三方机顶盒厂商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二季度以来,产品销量环比增长了320%,“以前很多用户想买但不敢买,怕用不了,现在知道信号能兼容,订单量一下子就上来了”。

更让用户惊喜的是,第三方机顶盒的功能比运营商的设备更丰富。以前运营商的机顶盒只能看直播频道,想装个视频APP都不行;现在第三方机顶盒支持安装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各类影视APP,还能连接WiFi、蓝牙,老人能看戏曲,孩子能看早教动画。家住深圳南山区的李先生,上个月给父母换了第三方机顶盒,“我爸以前总说机顶盒不好用,现在能语音搜台,还能回看错过的节目,他天天跟老伙计夸这设备‘接地气’”。

为了保障用户权益,广电总局还搭建了“机顶盒质量监管平台”,所有第三方机顶盒都得通过平台备案审核,只有符合信号兼容标准、安全性能达标的产品才能上市销售。用户要是遇到运营商拒绝接入第三方机顶盒的情况,还能拨打12381广电投诉热线,工作人员会在3个工作日内协调处理,确保问题及时解决。

现在,不少运营商也跟着调整了策略。比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推出“无机顶盒套餐”,用户如果不购买运营商的机顶盒,每月电视费能减免10-15元。王阿姨给记者算了笔账:“以前每年交240元电视费,还得花300多买机顶盒;现在用第三方设备,电视费每月减12元,一年省144元,机顶盒才花150元,算下来一年能省300多块,够买两箱牛奶了。”

从“被迫买高价绑定设备”到“自主选择实惠机顶盒”,这小小的变化,不仅降低了家庭的看电视成本,更体现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未来机顶盒市场会更透明、更公平,用户的选择也会越来越多。

你家现在用的是运营商的机顶盒,还是第三方设备?如果要换机顶盒,你更在意价格、功能,还是信号稳定性?

来源:橘子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