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落笔,向绿而兴——陇南市“十四五”收官答卷②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2 09:47 1

摘要:五年前,陇南以发展硕果为“十三五”规划画下句点;五年后,“十四五”即将收官,陇南以山川为纸,以碧水为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成就了向“生态陇南绿色崛起”战略目标奋进的征途。

时间,是刻度是标尺;岁月,是记录是见证。

五年前,陇南以发展硕果为“十三五”规划画下句点;五年后,“十四五”即将收官,陇南以山川为纸,以碧水为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成就了向“生态陇南绿色崛起”战略目标奋进的征途。

五年来,陇南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文明的基因深深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为己任,以建设“三城五地”、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目标导向,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绿色产业体系构建取得显著性进展,生态惠民成果获得普惠性共享。

这是陇南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内涵的生动诠释,是“生态颜值”与“发展价值”相得益彰的精彩实践,更是面向未来、永续发展的坚实奠基。

回望五年,陇南以非凡的毅力和智慧,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生态建设答卷,让绿色成为了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深厚的底气,和最鲜明的竞争力。

如今,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更幸福的美丽陇南,正在山水间徐徐铺展……

筑牢绿色屏障 守护生态本底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跨越

日前,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9月份全省14个市州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陇南以空气优良天数为30天,优良天数比例为100%的成果又一次位居全省第一。

“十四五”期间,陇南已连续4年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全省第一,这一切都源于坚持生态陇南、绿色发展取向的不变初心。

过去五年间,陇南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生态建设,提出了筑牢“一屏障”、构建“四廊道”、打造“一高地”、创建“多基地”的绿色发展之路,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迈上新台阶,绿色“家底”愈发厚实,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这五年,是陇南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最为丰硕的五年。全市上下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持续领跑全省,从“十三五”末的高位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至“十四五”末,稳定保持在98%以上的优异水平,PM2.5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

全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多年保持100%,白龙江、西汉水等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17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为100%;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这五年,也是陇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空前的五年。始终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将系统观念贯穿生态治理全过程——

森林覆盖率持续攀升,通过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国土绿化等重大生态工程,完成生态修复近200万亩,累计造林377万亩,义务植树5000多万株,建成绿色长廊近320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45.27%、较“十三五”末提升2.49个百分点;

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为引领,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红豆杉等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在陇南惬意栖居。区域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稳定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卓著;

聚焦嘉陵江上游尾矿库治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三江一水”流域综合治理等难题,实施了一批标志性工程。创新建立“五位一体”尾矿库监管机制,探索区域联防联控,有效防范化解环境风险,历史遗留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受损生态系统重现生机。

这五年,更是陇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趋完善的五年。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成立高规格的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台并落实《陇南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构建起权责清晰、导向明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全面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确保发展不超载、底线不突破。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检察官”制度,与川陕两省跨区域联防联控,激发了上下游协同保护的内生动力。

……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五年持之以恒,五年常抓不懈,陇南的生态本底得到前所未有的巩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更加靓丽。

激活绿色动能 推动产业转型

生态价值转化迈出实质性步伐

“350.77万人次”“20.25亿元”,这两个亮眼的数据是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十一”长假里,陇南交上的文旅成绩单。

据统计,国庆中秋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50.77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20.25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同比增长26.35%和38.6%。

陇南文旅何以如此“吸金”?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是因为不断提升的景区内涵、不断创新的服务模式,或是不断拓展旅游体验、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条。但一切发展的新“增长点”都离不开陇南绿色生态的托底。

有了好生态,才有了好景色,也才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游客为陇南驻足。

长期以来,陇南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逻辑,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着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速构建:

特色生态农业提质增效,“绿叶子”变成了“金叶子”。立足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以油橄榄、花椒、中药材、食用菌、茶叶等为代表的山地特色农业。通过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品牌打造、延链补链,特色产业规模效益持续提升。

油橄榄种植面积和鲜果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份额,花椒品质享誉全国,中药材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康县香菇、武都花椒等一批地标产品声名远播。全市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年创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真正实现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更养育一方富民产业”。

生态工业转型步伐坚定,“高耗能”转向“高效益”。陇南以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为方向,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在有色冶金、新型建材、白酒酿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积极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合金新材料、风电光伏设备制造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4家、绿色工厂5家。2024年陇南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31个、全省唯一一个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工业结构的“绿色含量”显著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同步增长。

文旅康养产业异军突起,“好风景”带来了“好钱景”。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陇南将全域旅游作为绿色崛起的重要支柱。坚持“大景区+全域游”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丰富旅游业态。

宕昌官鹅沟、文县天池等A级景区吸引力不断增强,美丽乡村、康养民宿、生态研学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五一”、国庆等节假日,陇南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连创新高,“到陇南吸氧、赏绿、寻静”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

文旅康养产业的兴旺,不仅直接拉动了经济增长,更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让众多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陇南以久久为功的实践破解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协同共进,生动演绎着一个个“绿能生金”的高质量发展故事。

普惠绿色福祉 共建美丽家园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结出硕果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是陇南长期坚守的“绿色初心”。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让绿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陇南润物无声,推动生态文明理念融入血脉、成为自觉。

“现在公园比以前更大更漂亮了,我闲了就带孙子早上转一会,既凉快又美观,不光是我,平时大家散步游玩也都有去处了。”晨起去成县莲湖公园散步已经是当地居民孔小芳雷打不动的“固定行程”了。

成县莲湖公园历史悠久,2022年,依托城关镇西关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对公园实施升级改造,修复多处传统建筑,打造多出全新节点,新增绿化2400平方米,如今的莲湖已成为集生态水脉、园林绿脉、成州文脉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地标,也为成县向生态宜居城市的转变又添了绿色一笔。

不仅仅是成县的变化,近年来,陇南以创建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美丽乡村为抓手,持续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一批又一批像莲湖公园这样的城市绿肺和休闲空间在陇南落成,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常态,城市“颜值”和“气质”双双提升。

随着“千万工程”经验的深入学习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也接续推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许多昔日的偏僻山村凭借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乡村风貌,变身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打卡地。

城乡环境巨变成为这五年间陇南绿色崛起之路上最鲜明的“标识”,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不断攀升,“环境美”与“生活美”相映生辉。

除了看得见的转变,“看不见”的变化也正在悄然萌发: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绿色出行等成为许多人的自觉行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环保志愿活动,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意识也明显增强;学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孩子们从小树立起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生态参与感”日益浓厚,成为了陇南生态文明建设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凝聚起了共建美丽陇南的强大合力。

时光向前、发展向上,回看过去,“十四五”夯基垒土,硕果盈枝,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接续奋斗注入了强大信心。

面向未来,陇南将继续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锚定建设“三城五地”目标,紧紧围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要求,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严要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努力在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踔厉奋发,踵事增华,陇南的绿色征程,层峦叠翠,未有穷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陇南的生态画卷,必将随着时代的笔触,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未来。

来源:陇南礼县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