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马24-35mm F2 DG HSM Art 镜头评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2 09:08 1

摘要:自适马宣布战略调整,将新镜头划分为“Contemporary( Contemporary )”“Art(艺术)”“Sports(运动)”三大产品线以来,便持续推出多款突破性镜头。此前,适马35mm F1.4 Art镜头的光学素质惊艳业界,登顶我们的镜头评测榜单

自适马宣布战略调整,将新镜头划分为“Contemporary( Contemporary )”“Art(艺术)”“Sports(运动)”三大产品线以来,便持续推出多款突破性镜头。此前,适马35mm F1.4 Art镜头的光学素质惊艳业界,登顶我们的镜头评测榜单,成为迄今测试过的最锐利镜头之一;随后更新的适马50mm F1.4 Art同样表现出色,而全球首款F1.8恒定光圈变焦镜头——18-35mm F1.8 Art,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1. 适马24-35mm F2 DG HSM Art核心参数

适配卡口:适马、尼康、佳能、索尼、宾得卡口

焦段范围:24-35mm

最大光圈:F2(全焦段恒定)

最小光圈:F16

光学结构:13组18片

视角(全画幅):84.1°-63.4°

光圈叶片:9片(圆形)

最小对焦距离:28cm

滤镜接口: 82mm

最大放大倍率:1:4.4

尺寸(直径×长度):87.6×122.7mm

重量:940g

样片参数:NIKON D800E + 24-35mm F2 @ 28mm,ISO 100,1/13s,F5.6

2. 操控与做工

与所有Art系列镜头一致,适马24-35mm F2 DG HSM的做工极为扎实:全金属镜筒搭配金属卡口,握持时质感厚重,远超尼康塑料定焦镜头(后者手感偏廉价)。为实现“全焦段F2恒定大光圈”,适马不得不增大前镜片尺寸,这也导致镜头整体体积与重量增加——最终采用82mm大规格滤镜接口,对部分摄影师而言可能是负担(82mm滤镜价格远高于77mm等小规格滤镜)。

这款镜头重量为940g,与轻量化定焦镜头相比略重,但需注意:不应将它与单一定焦镜头对比。尼康24mm F1.8G、28mm F1.8G、35mm F1.8G三支定焦镜头总重990g,而这款镜头可完全替代这三支镜头的功能——尽管重量仅相差50g,但在“节省收纳空间”“减少换镜时间”“适应多尘环境”等方面,优势极为显著。

样片参数:NIKON D750 + 24-35mm F2 @ 35mm,ISO 400,1/60s,F5.6

适马24-35mm F2的对焦操作十分顺畅:对焦环位于镜筒前端,旋转顺滑,手动对焦体验出色。但需注意:若你习惯使用尼康镜头,需适应适马镜头的对焦旋转方向——它与佳能镜头一致,与尼康相反。这对多数人影响不大,但尼康用户查看取景器内对焦辅助指示时,可能需要时间适应“反向旋转”的视觉反馈。

镜筒侧面设有AF/MF(自动/手动对焦)切换开关,设计与尼康镜头类似。镜头附赠花瓣形塑料遮光罩,安装后锁定牢固,不易脱落。

做工方面唯一的遗憾是“防风雨密封”:尽管镜头本体耐用性强,但卡口处未像新款尼康镜头那样配备橡胶密封圈。这意味着需格外注意镜头与相机卡口间的灰尘——灰尘易进入相机内部,甚至侵入镜头。

样片参数:NIKON D750 + 24-35mm F2 @ 35mm,ISO 1600,1/160s,F4.0

3. 自动对焦性能与精度

适马24-35mm F2 Art搭载与其他适马镜头相同的高品质“HSM(超声波马达)”,对焦快速且静音;对焦精度同样出色——笔者将其安装在多款尼康单反相机(包括高分辨率的D810)上测试,均未出现前焦或后焦问题。即便存在对焦精度问题,也可通过适马USB调焦底座轻松解决(若已拥有或计划购入多支适马镜头,该工具堪称“必备”)。新一代适马镜头的一大核心优势在于:不仅可更新固件,还能单独校准镜头,无需调整相机的AF微调整设置。

样片参数:NIKON D750 + 24-35mm F2 @ 29mm,ISO 1000,1/500s,F4.0

1. 焦外虚化

考虑到“24-35mm超广角焦段+F2光圈”的组合,笔者并未期待它能呈现惊艳的虚化效果——这本就不是它的设计重点。若需拍摄“焦外柔和的人像”,建议选择50mm以上的专用人像镜头。但为展示其“全开光圈下的虚化能力”,笔者仍在评测中纳入了F2-F4光圈的样片:总体表现“中规中矩”——焦外过渡顺滑,但背景光斑处理能力有限。需注意的是,这类含非球面镜片的镜头(如24-35mm F2),背景光斑易出现“洋葱圈”纹理,表现相对一般。

样片参数:NIKON D750 + 24-35mm F2 @ 35mm,ISO 100,1/160s,F2.0

2. 鬼影与眩光

适马24-35mm F2 Art的抗眩光与鬼影能力出色。面对太阳等强光光源时,仅当光源位于画面极端角落,才可能出现轻微眩光与鬼影——这在超广角镜头中属于正常现象。附赠的遮光罩重量轻、不突兀,建议始终安装;若搭配滤镜使用,笔者习惯将遮光罩反向安装(虽会略微影响手动对焦环操作)。需注意:加装UV镜等滤镜可能增加眩光与鬼影风险。

样片参数:NIKON D750 + 24-35mm F2 @ 24mm,ISO 200,1/40s,F4.0

3. 畸变

遗憾的是,畸变是适马24-35mm F2的短板——不同焦段分别存在桶形畸变与枕形畸变:

- 24mm焦段:桶形畸变量约2%,较为明显;

- 28mm焦段:畸变显著减轻,30mm左右基本无畸变;

- 35mm焦段:转为枕形畸变。

样片参数:NIKON D750 + 24-35mm F2 @ 35mm,ISO 1600,1/2500s,F4.0

4. 红外拍摄表现

适马24-35mm F2的红外拍摄存在“热点”问题(推测与非球面镜片的使用有关)。尽管热点较细微,但收缩至F8及更小光圈时会明显显现。笔者最终将红外照片转为黑白——彩色版本的热点问题严重,难以后期修复。

三、更多样片

1. 样片1:NIKON D750 + 24-35mm F2 @ 24mm,ISO 180,1/50s,F5.6

2. 样片2:NIKON D750 + 24-35mm F2 @ 35mm,ISO 1600,1/160s,F4.0

3. 样片3:NIKON D750 + 24-35mm F2 @ 24mm,ISO 1600,1/100s,F4.0

4. 样片4:NIKON D750 + 24-35mm F2 @ 26mm,ISO 1600,1/4000s,F4.0

5. 样片5:NIKON D750 + 24-35mm F2 @ 35mm,ISO 1600,1/4000s,F4.0

总体而言,适马24-35mm F2 Art无疑属于“改变游戏规则”的镜头。若你既想要变焦镜头的便捷性,又不希望在画质上妥协(甚至追求超越定焦镜头的表现),那么这款镜头完全能满足需求。

来源:互通lightroom教程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