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乡村为青年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哪些机会?如何拓展青年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职业发展路径?怎样为青年人才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记者专访了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
本报记者 刘博通
在田间辛勤耕作的新农人、为乡亲们提供农业科技服务的科技特派员……农业现代化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当前,乡村为青年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哪些机会?如何拓展青年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职业发展路径?怎样为青年人才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记者专访了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
记者:当前许多年轻人到乡村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实现自我价值。如何看待这一现象?青年面临哪些机遇?
程永波: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乡村,不仅是对家乡情怀的回归,更源于乡村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创业潜力。
近年来,各级政府持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全面振兴和返乡创业的政策,包括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等,为青年返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乡村特有的资源优势和多样化的开发潜力也为年轻人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例如,在一些地区,返乡青年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和资源,结合当地特色文化,打造精品民宿,吸引大量城市游客,延伸了乡村旅游产业链,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与此同时,伴随数字技术的快速普及和新经济模式的兴起,乡村产业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年轻人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方式,将家乡优质的农产品直接销往全国甚至海外市场,不仅突破了市场流通的限制,也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在此基础上,城乡基础设施也在持续完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使乡村更加宜居宜业。
在日益改善的生活环境与广阔创业机遇的双重吸引下,越来越多青年认识到,乡村不仅是理想的归属地,更是实现事业梦想的热土。
记者:青年如何在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程永波:现代农业的品牌化为青年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和开发绿色、有机、生态产品,可以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依托乡村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能够创新发展田园综合体、主题民宿、农业研学游等特色项目,为游客带来高品质的乡村体验,并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乡村电商和直播经济迅速兴起,也为创业者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借助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数字化手段,不仅能实现更高效的产品推广,还能显著提升乡村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深耕乡村、扎根沃野,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首先,要深入一线实践,充分了解乡村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其次,要持续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市场运作规律和数字化管理方法,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以便在新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优势,提高创业成功率。此外,培养创新意识也尤为重要,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乡村产业赋能,将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有效结合,不断探索新模式、新路径。
在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需要青年人结合自身优势与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精准发力。比如,具备农业技术基础的可以专注现代农业或农产品品牌化;擅长文化创意的可推动乡村文旅融合;而熟悉互联网和数字营销的,则适合深耕乡村电商或直播经济。与此同时,乡村创业不能急功近利,要秉持长期发展的理念,关注产业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记者:怎样凝聚各方合力让青年人愿意来、留得下、发展好?
程永波:当前,青年到乡村创业还面临一些挑战,一是专业知识和技术储备不足。许多青年虽满怀热情返乡,但缺乏对现代农业技术、市场规律、经营模式以及数字化手段的系统掌握。二是政策支持与引导有待加强,一些扶持政策在基层落地效果不佳。针对这些问题,建议:
强化专业知识培训与创业孵化支持。在重点地区建设集培训、技术服务和市场对接功能于一体的乡村创业孵化平台,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针对现代农业技术、数字化管理、产业链整合与市场运营等领域开展系统化、专业化培训,提升创业者的技术储备与经营能力。
健全政策宣传与指导机制。构建面向乡村青年创业的政策宣传与服务体系,多渠道广泛宣传政策,提升政策的知晓度和覆盖面,同时优化政策执行流程,推动简化申请和审批环节,确保扶持政策精准落地、高效惠及创业青年群体。
搭建协同合作平台,整合多方资源。构建乡村产业协同合作平台,联动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及社会组织,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龙头企业与青年合作,依托企业资源带动创业;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与风险保障;组织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持和成果转化,全面助力青年创业。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8日 06 版)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