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15例!降温后,这个风险要知道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2 02:24 2

摘要: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刺激性,很难被人察觉,吸入过多会导致身体组织缺氧引发中毒,容易“夺命于无形”。

据统计,山东省烟台市

10月4日至11日一周内

共受理一氧化碳中毒呼救15例

近日,浙江杭州余杭区仁和街道

4人在家中密闭空间内烘烤豆子

结果引发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图片来源:浙江消防

近期多地降温

燃煤、燃气取暖增多

室内通风不良

一氧化碳中毒风险也随之上升

一氧化碳是

怎么让人中毒的?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刺激性,很难被人察觉,吸入过多会导致身体组织缺氧引发中毒,容易“夺命于无形”。

氧气进入身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当血液流经各个组织时,氧气会从氧合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来,进入组织。

但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高200~300倍,因此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气就会被“挤下车”。血液流经的组织细胞因为接收不到氧气而窒息,就会引发中毒。

图片来源:AI生成

哪些生活场景下

容易“中招”?

❗1.紧闭门窗使用燃气做饭

秋冬季大家通常会紧闭门窗来保温,导致室内通风不良,燃气一旦因缺氧燃烧不充分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无法及时排出,极易引起中毒事故。

图片来源:觅元素

2.室内炭火取暖或围炉烧烤

煤炭、木炭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环境中,无法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此外,使用燃煤取暖,当烟囱堵塞、倒风或者烟囱连接不紧密时,也容易造成室内一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引发中毒。

图片来源:AI生成

3.停车闭窗吹空调

停车、闭窗在怠速的车内吹空调休息是危险的习惯。发动机连续运转会不断产生一氧化碳,如未能及时通风,将通过空调和车厢缝隙进入车内,造成人员中毒。

这些一氧化碳的认知误区 别再信了!

❌误区1:只有烧煤才会引起中毒

凡是含碳的燃料,如汽油、煤油、普通木炭、“环保炭”等,因缺氧而不能充分燃烧时,皆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图片来源:觅元素

❌误区2:没有煤烟、臭味就不会中毒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煤烟不等于没有一氧化碳,若不做好通风,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极易中毒。

❌误区3:门窗开个“缝”就不会中毒

一氧化碳比空气轻,若门窗缝隙的位置低,一氧化碳就不易排出,所以必须开窗通风。

图片来源:千库网

❌误区4:用湿煤封火或炉边放盆清水就不会中毒

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且水和煤在高温下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叫水煤气的混合气体,含有大量一氧化碳,且比重大,更易在室内弥存,从而增加中毒风险。

一氧化碳中毒如何急救?

一氧化碳中毒发病急、危害大,且易在夜间或睡眠中发生。学会识别中毒症状,才能早发现、早救治。

轻度中毒:可出现头痛、头晕、视力下降、耳鸣、恶心、乏力、心跳加速等症状。

图片来源:千库网

中度中毒:除有轻度中毒的症状之外,皮肤黏膜还会出现樱桃红色,多汗、心律失常、烦躁、行动迟缓、嗜睡、昏迷等症状并继续加重。

重度中毒:进入昏迷状态,会出现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

图片来源:千库网

✅抢救一氧化碳中毒者时,首先要将其转移到通风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给患者保暖,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在等待急救人员的同时,如果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此外,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并不局限于急性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因此,中毒患者在出院后两个月内应密切随访。

图片来源:千库网

别让“无形杀手”有机可乘

守护好每一刻的平安

【郑重提示:本文文内部分图片来自版权图库,二次转载请确认版权或更换删除。】

健康科普视频推荐

《广西疾控健康科普大讲堂》——

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本期封面:

内容综合 | 中国消防、烟台广播、杭州消防、国家应急广播

文编 | 龙玉婷

美编 | 龙玉婷

一校 | 龙玉婷 陈梅 黄美婵

二校 | 严桐桐

三校 | 余宗蓉 黎因

审核 | 黄波

声明 | 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

艾滋病治疗门诊:0771-2518326

以上电话接听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8:00-12:00,15:00-18:00。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业务:我中心暂停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需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人员请到南宁市相关体检办理点进行体检。

疫苗接种地点:金洲路18号(琅西门诊)

疫苗接种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8:00-11:30,15:00-17:30;周六、周日:8:30-11:30。

来源:广西疾控

相关推荐